山里山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6/66/%E5%B1%B1%E9%87%8C%E5%B1%B1%E5%A4%96.jpeg)
《山里山外》簡介:韋大姐今年50多歲,從沒走出過大山,直到遇見東北姑娘王月瑤,生活本來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因為扶貧項目結緣。貴州省丹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扶貧政策下,政府號召山民搬出大山,去城鎮就業,韋大姐準備利用自己的蠟染手藝開一家小店,實現夢想的同時,贏回自己的親情。而為了夢想南下千里的王月瑤,則要克服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讓自己的公益夢想落地。兩個人眼中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卻一起面對着相同的現實困難。
分集劇情
《時代》 20181123 山里山外 第一集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丹寨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十六個縣市其中之一,距離州府凱里只有40公里,距離省會貴陽也僅有110公里。但連綿不絕的大山阻隔了它與世界的聯繫。這裡美麗的山水風光和豐富的文化遺存並沒有給當地的百姓帶來富足,丹寨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一直沒能摘掉。
《時代》 20181124 山里山外 第二集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丹寨縣排調鎮的陳玉付老人今年71歲,五十多年的時間,他和一家老小一直守着大山坳里的獨家村。那裡離最近的集鎮直線距離不到三公里,但往返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路程讓陳玉付一家的生活滿是心酸,交通困難和環境的閉塞成了家裡所有人心頭的大山。
紀錄片流派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2]」,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別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表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表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3]。
視頻
山里山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紀錄片基礎知識,住哪兒網
- ↑ 被稱為電影眼睛派創始人的是,有途網,2020-05-19
- ↑ 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搜狐, 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