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藥蛋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藥蛋派(代表 趙樹理)原圖鏈接來自 網易 的圖片

山藥蛋派》》是中國當代小說流派之一,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趙樹理[1]為代表的一個當代的文學流派。又稱為"趙樹理派""山西派"或"火花派",這是因為新中國成立後該派的作品大都發表在山西文藝刊物《火花》上。

主要作家還有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人稱"西李馬胡孫",他們都是山西農村土生土長的作家,有比較深厚的農村生活基礎。

簡介

山藥蛋派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文學的傳統,以敘述故事為主,人物情景的描寫融化在故事敘述之中,結構順當,層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過語言和行動來展示,善於選擇和運用內涵豐富的細節描寫,語言樸素、凝鍊,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

特色

第一:我們從山藥蛋派對文學的看法說,他們一脈相承於魯迅"為人生""改良這人生"的觀點,拿筆就是為"勸人"(趙樹理語),勸人革命,寫作有明確的革命目的。他們認為拿筆和拿槍、拿鋤頭都很重要,同樣是為革命工作;彼此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下貴賤的區別。

在生活作風上,"山藥蛋"派的作家們一直保持着農村基層幹部特有的甚至是農民的作風。這反映在作品裡,作家那敘述故事的親切、質樸而又風趣的語調,直使廣大農村讀者如對兄弟、如對知心的好友,整個身心都被他們吸引住了。

第二:"山藥蛋"派的作家們為實觀這一主題,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塑造了為數可觀的正在改造過程中的各具獨特性格的農民的藝術形象,其中不少形象在山西可以說老幼毖知,家喻戶曉,成為人們的一面面鏡子。這是"山藥蛋"派的藝術功績也是他們觀實主義特色最為光彩耀人的表觀。

第三:他們創作的題材都是農村,但由於他們有着不同於其他作家的選材角度,顯示了他們的特色。他們的筆下少有叱咤風雲傳奇式的英雄。他們注重從平凡的人,從平凡的場景中反映時代巨大的變化;對農村中進行的翻天覆地的鬥爭愛作側面的描繪。因而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2]、建設,他們緊密配合黨的路線,政策而辛勤操筆,常常把筆點在普通農民的家庭、愛情糾葛上,點在一般工作和日常的勞動場景的人與人的矛盾衝突上。

第四:關於藝術形式的特色。這,大家普遍承認"山藥蛋"派的民族化與大眾化。的確,趙樹理打青年時代起即熱愛與掌握了多種民間藝術,在他來成為作家前己可說是個出色的民間藝術家了。馬烽、西戎、胡正等同志,在向民間藝術學習上也下過苦功。

第五:語言的運用。"山藥蛋"派用的語言是山西農民的語言,從而和以其他地區群眾語言創作的作家形成迥然不同的語言特點。然而,僅僅這一點還不能充分說明"山藥蛋"派的文學語言特色。

代表作家

趙樹理(1906~1970年),山西沁水人。從小喜愛民間文學和地方戲曲。1944年任華北新華書店編輯。主要作品有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一系列有影響的作品。另寫有評書、鼓詞、劇本等。

馬烽(1922年-2004年1月31日)山西省孝義市居義村。代表作有《呂梁英雄傳》(與西戎合作)《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與西戎合作)《村仇》《一架彈花機》《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個上級》等。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中國文聯執行副主席,中國大眾文藝研究會會長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馬烽來北京工作多年。馬烽於2004年1月31日因病在太原去世。

視頻

山藥蛋派 相關視頻

太原南華門有座晚清院落,曾住着一文壇巨匠,創立了「山藥蛋派」
尉遲村:打造山藥蛋派文化小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