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少林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少林派是從唐朝嵩山少林寺發展出來的武術門派,少林派是中原武術中流傳範圍最廣、歷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因源自於中嶽嵩山的少林寺故名。

淵源

根據北宋《景德傳燈錄》等書的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後魏孝文帝大和年間(477年一499年),釋迦牟尼第28代佛徒菩提「達摩」大師從梁朝北來,在少林寺面壁9年而功成,遂傳《易筋》和《洗髓》二經,創立了少林武術。

這種說法,為多種典籍所載,唐代的李靖又寫了《易筋經序》。序文中指出達摩在後魏孝明帝太和年間,從梁到魏,在少林面壁九年功畢示化。死後留下一口鐵箱裝有天竺經文《易筋經》與《洗髓經》。《洗髓經》由其徒慧可繼承,但已失傳,《易筋經》則留在少林寺中,留鎮山門,經寺僧發揚光大。但考之史實,卻與歷史不合,現代學者也證明這只是個傳說,而被稱為禪宗初祖的「達摩」也並沒有這樣的武術本領。

少林派的發展歷史

隋唐時期

少林武術被發揚光大始於隋唐之際。隋朝未年,政局不穩,諸侯各霸一方,王世充霸占洛陽後,自立皇位,定國號為「鄭」,李世民被抓,但受到了少林十三名武僧的相助,活捉了鄭帝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逼降王世充,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1],在李世民即位以後,對曇宗、志操、惠賜、善護、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滿、豐13人大力賞賜,從此「少林寺」便名揚天下,少林武術也得到了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中原武林的第一門派。

宋元明時期

宋代至元代,少林武術也有較大的發展。元代「大聖緊那羅王」傳授少林棍法自成一宗,「福裕禪師」匯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術的特點日漸突出,到明代的時候就擁有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二十三年(1553年)、少林寺組織僧兵到江南抗擊倭寇,天啟五年(1625年)在少林寺樹立「少林觀武碑」,少林派成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不僅有包括覺遠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禪上人等在內的著名武憎,還有諸如悟須、周友、周參、洪轉、洪紀、洪信、普從、普使、廣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慶盤、慶余、同賀、鉉清等都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明代後,少林武術逐漸從棍法轉向拳法,同時又吸收了許多民間拳種,集天下武術之大成,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少林派。

清代和民國時期

清代康熙年間(另說是雍正),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義士而將其焚毀,同時禁止民間練武,少林武術隨即轉入地下狀態,另外有一支轉入南方,1840年鴉片戰爭後,在廣東佛山一帶,很多洪門組織成立。清末時在北京親清廷的武術界人物,如太極拳八卦掌及盛行於軍中的形意拳(前身稱六合拳)等,為了與少林拳、佛拳、羅漢拳等洪門子弟劃清界線,於是創造了武當派(道拳),還編造「出於少林但優於少林」之說。

後革命黨人亦從之,在中國南北各大城市報刊中登載所謂少林故事,宣傳反清情緒。在北方,以達摩為「北少林」(六合拳[2]心意拳螳螂拳等)姶創人。在南方,仍尊少林五老為南少林始祖。

直至1928年起,日本在東三省的野心盡現,有心人士再次宣傳愛國及反外國入侵,於是少林與武當之崇武精神又被宣揚開來。

視頻

少林派 相關視頻

嵩山 少林寺
達摩易筋洗髓功

參考文獻

  1. 十三棍僧救唐王,搜狐,2018-09-06
  2. 六合拳,搜狐,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