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兒豉翹清熱顆粒
原圖鏈接  

小兒豉翹清熱顆粒中成藥,疏風解表,清熱導滯。用於小兒風熱感冒挾滯證,症見:發熱咳嗽,鼻塞流涕,咽紅腫痛,納呆口渴,脘腹脹滿,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黃。

中成藥介紹

中成藥具體是指以中藥材為原料藥,在中醫傳統理論的指導下,遵照一定的處方、生產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複方製劑或提取加工精緻而成的一種中藥新型劑型。

處方來源:歷史的文獻記錄、民間驗方、新研製。[1]

特       點:具有組方嚴謹、療效確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而且省去了煎劑煎煮的過程,能夠應急使用,也減少了中藥的異味和甘苦。

常見的劑型:注射劑、口服液體劑型(溶液型、混懸劑、乳劑)、口服固體劑型(散劑、膠囊劑、片劑、丸劑)[2]

服用中成藥請詳細閱讀說明書或諮詢相關醫師

藥品詳情

主要成分

連翹、淡豆豉、薄荷、荊芥、梔子(炒)、大黃、青蒿、赤芍、檳榔、厚朴、黃芩、半夏、柴胡、甘草。

性 狀

本品為棕黃色至黃棕色顆粒:味甘,微苦。

方 解

  • 連翹苦,微寒。歸、心、小腸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 淡豆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煩,宣郁,解毒之功效。用於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躁,胸悶。
  • 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3]
  • 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解表散風,透疹。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
  • 梔子苦,寒。歸心、肺、三焦經。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 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 黃芩苦,寒。歸、膽、、大腸、小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 柴胡苦,微寒。歸肝、膽經。和解表里,疏肝,昇陽。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
  • 甘草甘,平。歸心、肺、脾、經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4]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 6個月-1歲:一次1-2g(半袋-1袋); 1-3歲:一次2-3g(1袋-1袋半); 4-6歲:一次3-4g(1袋半-2袋); 7-9歲:一次4-5g(2袋-2袋半); 10歲以上:一次6g(3袋);一日3次。

不良反應

禁 忌

儲 存

密封,置陰涼處。

注意事項

  1. 忌給孩子吃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 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 嬰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 高血壓、心臟病患兒慎用。
  5. 糖尿病患兒、脾虛易腹瀉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 發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應去醫院就診。
  7. 咳喘加重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8. 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9. 對藥物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10. 藥物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1. 請將藥物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藥物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5]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