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將軍縣

中文名;將軍縣

外文名;General county

釋義;該縣級單位被授予的將軍數量多

第一將軍縣;湖北省紅安縣

相關事跡;1955年9月27日解放軍授將軍銜

相關縣市;湖北紅安、河南新縣、安徽金寨等

將軍縣是在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授予軍銜,至1965年共授予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其中湖北紅安、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市金寨縣、湖南瀏陽等9個縣因將軍數量眾多而被民間喻為"將軍縣",湖北省的紅安縣更以223位將軍(實授60名)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目錄

序言介紹

民間一般按照1955年-1965年獲得軍銜的將軍籍貫人數排名,得名出十大將軍縣。依次為:湖北紅安60人,安徽金寨59人,江西興國56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5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縣36人,湖南瀏陽30。故紅安縣又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背景原因

受山區地理條件影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等中部省區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率先跟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建立早期革命根據地,展開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鬥爭。在革命戰爭時期,秋收起義、平江起義、黃麻起義,大別山戰役等深刻地影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這些地區也隨之湧現出早期的人民武裝領袖和指揮家

紅安縣

紅安簡介

紅安縣原名黃安,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將黃安改名紅安。今屬湖北黃岡市代管,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紅安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她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被人們稱為"將軍縣"。紅安人傑地靈,文物勝跡遍布全縣。確定為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63處。其中董必武舊居,李先念舊居,紅四方面軍誕生地,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紅軍洞等110多處革命性建築和革命遺址遺蹟,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1]

將軍名單

紅安籍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將軍簡介 (其他將領)

紅安籍上將:

王建安、陳錫聯、周純全、郭天民、韓先楚、謝富治

紅安籍中將:

王近山、劉飛、劉昌毅、李天煥、吳先恩、張天雲、張仁初、胡奇才、秦基偉(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

紅安籍少將:

馬忠全、王誠漢、甘思和、盧燕秋、劉福勝、江波、江騰蛟、李世焱、李定灼、吳振挺、何德慶、鄒國厚、閔學勝、況玉純、汪運祖、張天恕、張志勇、張竭誠、陳炎清、陳美藻、羅應懷、金世柏、周世忠、鄭國仲、胡正平、趙鶴亭、賀健、秦光遠、耿錫祥、袁克服、徐紹華、殷國洪、塗錫道、韓衛民、程啟文、程悅長、程儒珍、謝正榮、詹少聯、熊應棠、黎錫福、戴克林、戴克明

名將代表:

韓先楚上將:曾任東北野戰軍3縱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總司令兼19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陳錫聯上將: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第2野戰軍3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王建安上將:曾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7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郭天民上將:曾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二野戰軍4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務。

周純全上將:曾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等職務。

謝富治上將:曾任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政委,第二野戰軍3兵團政委等職務。

劉華清上將:祖籍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建國後其祖籍地區劃屬孝感大悟縣

相關視頻

湖北最牛的縣,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或將「撤縣設市」

參考資料

  1. 中國有幾個著名的將軍縣 , 快資訊 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