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天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天雲
出生 1913年12月
湖北
逝世 1980年7月

張天雲(1913-1980),男,開國中將。曾任第二十五軍連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師長、縱隊副司令員。建國後,任軍長。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長、兵團副司令員。回國後,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後勤學院院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敵人憑藉炮樓堅固,負隅頑抗,天亮之後,解放軍22團用迫擊炮還擊,戰鬥持續到下午2時多,敵人抵擋不住向海邊逃竄,駐八圩港的劉九功部、聽說新四軍攻打陳家港後,於2日晚便剩船溜走。

駐守10排頭圩的偽第7大隊第2中隊被解放軍四面包圍,如喪家之犬,驚恐萬狀,張天雲將軍登上鹽凜用望遠鏡觀察後,讓副參謀長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偽軍中隊長,勸其投降,偽中隊長在新四軍的壓力和感召下,率部投降,鹽圩的8個據點被全部攻克,24團和7旅19團也相繼攻克了新日慶和大源公司,擔任打援的漣水總隊和阜寧總隊打退了從連雲港前來增援的日軍汽艇30餘艘和從響水口前來增援的日軍汽艇7艘,使陳家港終於獲得了解放。


張天雲1928年2月,任鄉蘇維埃委員。1929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4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15軍團232團政治委員。八路軍115師688團營教導員、687團團長、新四軍3師8旅副旅長、旅長,東北民主聯軍2縱隊4師、6師師長、東北野戰軍8縱隊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任第12兵團45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並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

主要經歷

1928年張天雲回鄉投身革命,被選為鄉蘇維埃委員,次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張天雲任紅二十五軍七十三師連政治指導員,長徵到陝北,參加了勞山、榆林橋、直羅鎮等戰鬥。

紅軍戰士

1936年參加東征,在施莊戰鬥中負傷,同年12月任紅十五軍團七十八師二團政委。

1337年,張天雲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二營教導員,參加了平型關戰鬥。

1938年任六八七團三營營長,參加張店、町店等戰鬥。

1939年10月,張天雲任六八七團團長,率部多次參加反"掃蕩"戰鬥,並痛擊閻錫山部,爭取閻軍騎兵十四旅保持中立。

1940年張天雲部進入冀魯豫邊區,配合當地抗日武裝,殲擊頑固派石友山部。

1941年張天雲部編入新四軍三師,在反"掃蕩"戰鬥中負重傷,愈後任八旅副旅長兼鹽阜軍分區副司令員,後任八旅旅長。

1947年3月,張天雲任東北野戰軍第六師師長,率部解放承德、昌圖、彰武等城鎮。

1948年張天雲任第八縱隊副司令員,率部參加遼瀋戰役,擔負錦州主攻任務,在合圍廖耀湘兵團時,插入敵後,斷其退路。

1950年張天雲任第十二兵團軍長,率部肅清廣西南部土匪。同年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

1952年,張天雲任四十七軍軍長,率部赴朝鮮作戰,組織指揮攻克老禿山等戰鬥,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回國後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總後勤部副部長。

1955年,張天雲被授予中將軍銜,先後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在京病逝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副部長張天雲同志因病於1980年7月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7歲。張天雲同志追悼會7月16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

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韋國清、余秋里、耿飈、楊得志、黃克誠、肖勁光、粟裕、韓先楚、楊勇、王平、陳錫聯、譚政、李志民、洪學智,中共中央軍委,政協全國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各總部,福州部隊,後勤學院,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紅安縣委、縣革委會,以及張天雲同志生前工作過的部隊送了花圈。

韋國清、余秋里、楊得志、黃克誠、韓先楚、楊勇、李志民,人民解放軍各總部、各軍兵種、國防科委、軍事院校、福州部隊負責人,以及張天雲同志的生前友好和駐京部隊代表1000人參加了追悼會。追悼會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王平主持,總後勤部部長洪學智致悼詞。

悼詞說,張天雲同志出生在湖北省紅安縣一個貧農家庭,青少年時期就積極從事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入伍後歷任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團政治委員、旅長、師長、縱隊副司令員、軍長、兵團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後勤學院院長等職,曾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 悼詞說,張天雲同志是黨的優秀黨員,是解放軍優秀的指揮員和後勤工作領導者。他作戰勇敢,指揮果斷,有勇有謀,多次率領部隊擔任重要戰役、戰鬥的主攻任務。他50年如一日,忠於黨,忠於人民,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服從黨的決定,聽從黨的指揮,處處以黨的利益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黨的"十大"召開以前,他因身體不好,誠摯地向黨提出不再擔任中央委員職務,這種顧全大局,主動讓賢精神,受到周恩來同志的讚揚。他作風正派,光明磊落,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他患病以後,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向疾病作鬥爭,始終保持革命的樂觀主義和旺盛的革命意志。他以重病之身積極參加了揭批林彪、"四人幫"的鬥爭,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衷心擁護。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鬥爭中,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為解放軍後勤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生平

張天雲,1913年12月出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覓兒區周家田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8歲時父病逝,家境愈加艱難,被迫為人放牛糊口。13歲起獨自到漢口經營小生意維持生計。 1927年末他由漢口回家過春節時,正逢黃安、麻城地區農民舉行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即毅然投身革命,次年2月當選為鄉蘇維埃委員。1929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4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鄂豫皖獨立第1師2團3連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二至第四次反"圍剿"。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反"圍剿"作戰在張國燾錯誤戰略指導下失利,主力撤出鄂豫皖蘇區向西轉移,張天雲因傷留在蘇區。同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重組紅25軍,他傷愈歸隊任第74師222團1營3連政治指導員,後任第5路游擊師第219團1連指導員,紅25軍第75師223團1營2連指導員。長徵到陝北後,任紅15軍團第78師232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勞山、榆林橋、直羅鎮、東征等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

1938年任六八七團三營營長,參加張店、町店等戰鬥。不久南下,與新四軍一部進軍豫西,開創新根據地。後率部越津浦路東進,於洪澤湖邊殲秦慶材部。旋進軍淮寶地區,平息土匪和頑固分子的叛亂。同年9月,為策應新四軍進行黃橋決戰,率部於阜寧殲韓德勤主力二旅一部,開創鹽阜區根據地。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3師8旅22團團長。

抗戰勝利後

1945年11月,張天雲率部進入東北,歷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3師第8旅旅長,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第4、第6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5軍副軍長,先後參加在洮南地區平息土頑叛亂、1946年配合攻克長春,隨後南下參加四平保衛戰和臨江保衛戰。1947年3月,張天雲任東北野戰軍第六師師長,率部解放承德、昌圖、彰武等城鎮。此後,揮師入關,參加平津戰役,3分鐘突破天津民權門,激戰終日,俘國民黨軍近3萬人。後南下參加衡寶、廣西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

1950年任第12兵團45軍軍長,率部肅清廣西南部土匪。1950年12月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1952年7月畢業後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先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7軍軍長,第19兵團副司令員,組織指揮攻克老禿山等戰鬥。1958年回國後,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1964年任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後勤學院院長。1965年至1975年任總後勤部副部長。

1955年,張天雲被授予中將軍銜,並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先後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80年7月8日,張天雲同志在北京逝世。[1]

重大經歷

抗美援朝

志願軍首批撤出部隊首長張天雲中將和各部隊官兵代表等五百多人,參加了首批離朝返國的志願軍官兵參加了歡送大會。

參考文獻

志願軍首批撤出朝鮮部隊首長張天雲中將代表全體官兵向前來歡送的以金日成首相為首的朝鮮黨和國家領導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和崇高的敬意。他說,朝鮮人民在朝鮮勞動黨和金日成首相的領導下,無論在殘酷的戰爭時期或是緊張的戰後恢復建設的日子裡,總是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的愛護我們,像關懷自己的子弟一樣的關懷我們。在人力物力和精神上都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援與可貴的鼓舞,我們永遠忘記不了。朝鮮人民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不僅要把朝鮮人民的深厚友誼帶回祖國,還將把朝鮮人民的優良作風和一切先進經驗帶回去,讓它在中國人民中開花結果,使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萬古長青。

張天雲中將說,為了促使遠東緊張局勢的緩和,為了促進朝鮮的和平與統一,我們響應朝中兩國政府的聲明和執行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的命令,就要離開朝鮮返回祖國。但是,今後我們還會像在朝鮮時一樣關心我們的共同事業。中朝兩國人民不僅有着共同的和平願望,而且有着休戚與共的利益。如果美帝國主義敢於破壞停戰協定的尊嚴,再次發動戰爭,它必定會遭到更加嚴重的失敗。歡送大會在莊嚴的兩國國歌聲中結束。

解放陳家港

1943年5月2日晚,副旅長張天雲和張愛萍率22團、27團、七旅19團、濱海總隊、阜寧總隊、漣水總隊對陳家港大源公司、慶日新公司實施分割包圍。解放陳家港戰鬥的指揮所就設立在灌河岸邊的一幢二層的簡易小樓上,這裡是戰鬥的最前沿,張天雲將軍伏在壕溝內,冒着生命危險,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戰士們反覆勸他儘快離開前沿陣地,他堅定地說:只有身處前線,了解敵情,靠前指揮,才能有效地打擊敵人。戰鬥中陳家港的老百姓積極支前,許多人拿出自家的門板搭成擔架,冒着生命危險到前線搶救傷員,戰鬥首先在7排頭圩打響,敵人憑藉炮樓堅固,負隅頑抗,天亮之後,解放軍22團用迫擊炮還擊,戰鬥持續到下午2時多,敵人抵擋不住向海邊逃竄,駐八圩港的劉九功部、聽說新四軍攻打陳家港後,於2日晚便剩船溜走。

駐守10排頭圩的偽第7大隊第2中隊被解放軍四面包圍,如喪家之犬,驚恐萬狀,張天雲將軍登上鹽凜用望遠鏡觀察後,讓副參謀長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偽軍中隊長,勸其投降,偽中隊長在新四軍的壓力和感召下,率部投降,鹽圩的8個據點被全部攻克,24團和7旅19團也相繼攻克了新日慶和大源公司,擔任打援的漣水總隊和阜寧總隊打退了從連雲港前來增援的日軍汽艇30餘艘和從響水口前來增援的日軍汽艇7艘,使陳家港終於獲得了解放。

影視人物

2006年電視劇《紅衣坊》里的人物張天雲潘粵明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