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宿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宿場

圖片來自letsgojp

宿場(しゅくば),也稱宿驛,是舊時日本為了傳驛系統所需而於五街道脇往還上設立的町場,相當於古代的驛站或現代的公路休息站服務區

隨著公路的發達,失去功能的宿場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少數仍保存舊貌而轉型為觀光區。以宿場為中心形成的街町稱作宿場町[1]

介紹

宿場的建設遠從奈良時代之前即已開始,近代的宿場則為關原之戰後的江戶時代,在德川家康的指示下進行系統性的規劃整建。首先由最主要的幹道東海道展開,之後擴及中山道甲州街道等。1601年東海道上由品川大津定出了53個宿場,即所謂的東海道五十三次。53個宿場中最後完成的是庄野宿,落成時已是1624年了。宿場的機能一直持續到明治時代,由於路上交通已轉為鐵路運輸,宿場才因而沒落或轉型。

設施

宿場是為了完善傳驛系統而建造的,因此和一般村落不同,有一些特殊的設施。

  • 問屋場:備有政府的驛馬和信差,以便接替與換乘。不足時會向宿場周圍稱為「助鄉」的村莊徵調。
  • 本陣:專供武士、官吏宿泊的場所,常常是指定當地富有人家的宅邸做為本陣。
  • 脇本陣:比本陣次一級的宿泊場所,主要也是供武士、官吏休憩之用,不過有空間時也會提供給一般旅客使用。
  • 高札場:立有告示牌,傳佈幕府政令的場所。
  • 旅籠:一般旅客用的宿泊場所,附餐食。
  • 木賃宿:也是一般旅客用的宿泊場所,但不附餐食,備有炊煮設備供旅客自炊。
  • 茶屋:販賣茶水、簡餐、酒等的餐飲店。
  • 商店
  • 木戶:設在宿場邊緣(見附付近),木戶和木戶之間(見附和見附之間)即是宿場町。

助鄉、本陣、脇本陣等因為具有提供公家勞役的義務性,而且很難從中牟利,所以幕府也會給予這些地方一些特別的恩典以為奉公的回饋,例如地租減免、食米支給、優惠借貸等,這也是幕府為了確保傳驛系統穩定持續的配套措施。

影片

木曽路三大宿場巡り~奈良井宿・妻籠宿・馬籠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