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宿華清宮·天寶初六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宿華清宮·天寶初六載》是北宋著名理學家[1]數學家、詩人邵雍的作品之一。

近幾十年來,學術界對於理學文學關係的探討日益深化,詩歌總量冠居宋儒之首的邵雍作為理學詩創作的典型個案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睞,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2]

他的《伊川擊壤集》在東亞文化圈內也有着非常廣泛的傳播與影響,並且在日本朝鮮都曾多次刊刻,現今亦有朝鮮刊本與和刻本傳世,雖然《伊川擊壤集》不是宋詩中的正格,但他卻以自身的文學實績切實地參與了宋詩精神的創建,對於宋詩風貌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應該在文學史的書寫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宿華清宮·天寶初六載

樂居洛陽

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5日),字堯夫,諡康節,生於林縣上杆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一說生於范陽,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遷居洛陽。邵雍初到洛陽的時候,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門的,難以抵擋風雨。邵雍以打柴為生,親自燒火做飯以侍奉父母。雖然日子窮苦、一無所有,但邵雍卻一副怡然而自得其樂的樣子,為周圍的人所難以理解。 當時的前宰相富弼、司馬光、著名詩詞家呂公著等退居洛陽,敬重邵雍,常常與之一起從游,並為邵雍置辦了接近都市的帶園地的住宅。

嘉佑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和司馬光等人出資為其在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置辦的園宅。從此邵雍在園地上自耕自種,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並為自宅起名為"安樂窩",並自號為"安樂先生[3]"。

邵雍白天時常焚香安坐。春秋農閒時節,邵雍常出城遊歷、風雨天常不出門,出門常乘一小車,讓人拉着,隨意而行。 士大夫家對邵雍的車輪聲都非常熟悉,爭相迎候,連小孩子、老人和那些僕人、衙役們都會歡愉的說"我家先生來到了。" 從來沒有人直呼他姓名的。 有時邵雍在他們家住了一晚後留下書信後又走了。還有熱心好事之人,仿造邵雍"安樂窩"的樣式建了新的別苑,等候邵雍的光臨,並取名叫"行窩"。

視頻

宿華清宮·天寶初六載 相關視頻

在洛陽探訪安樂窩,北宋五子之一,理學奠基者之一:邵雍
邵雍《山村詠懷》表達詩人的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