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寶應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寶應博物館全稱寶應縣博物館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東路89號,是一座綜合型地方歷史文化類博物館,該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可供展覽面積1000平方米,文物庫房200平方米,由主樓(四層)和附屬建築組成。分別設寶應歷史文化概覽陳列室、秦漢隋唐陳列室、宋元明清陳列室、書畫[1]陳列室。館藏珍貴文物4000多件,其中尤以陶瓷器、書法、繪畫、拓片為特色。藏品體量及檔次,在江蘇省內同類型博物館中居於領先地位。

簡介

該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可供展覽面積1000平方米,文物庫房200平方米,由主樓(四層)和附屬建築組成。分別設寶應歷史文化概覽陳列室、秦漢隋唐陳列室、宋元明清陳列室、書畫陳列室。該館歷年承辦的主要展覽包括的蝴蝶標本展、恐龍化石展、海洋生物展、民間拓片展、航空模型展等。寶應博物館新館開工於1998年,建築總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色調和局部元素[2]取材於漢代射陽九里一千墩墓葬群中的出土漆器圖案,建築採用中國古代傳統的古樸厚重的灰色大門,左右立有仿華表式樣的柱子,左柱懸掛着名書法家沈鵬題寫的館名豎匾,字跡龍飛鳳舞,遒勁有力。主體建築為一高大的仿古式建築,高而斜長的台階梯道,直通二樓,入口門廳處立有四根銀色圓柱,於典雅中顯出雄偉,在獨特中透出氣勢。整個建築把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在地方博物館建築中堪稱典範。

歷史沿革

寶應縣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秋,0原址在葉挺路工人文化宮後,由此開始了它的發展之路。

1960年10月寶應博物館與寶應縣文化館、寶應縣圖書館合署辦公,博物工作由縣文化館兼管,在此期間,寶應博物館由小到大,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1980年初,縣圖書館從縣文化館分出,獨立建制,文博工作劃歸縣圖書館管理。

1997年初寶應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館址位於縣城安宜東路89號。

2001年6月28日,建成並對外開放。館名「寶應博物館」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

2001年6月28日,寶應博物館新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基本陳列是定名為「安宜春秋」,集中反映蘇北里下河地區歷代藝術發展的概貌。

從2007年10月1日起,博物館正式對公眾實行免費開放。同年,經過重新設計,基本陳列改名為「寶地流韻」,分為三部分陳列,寶應歷史文化概覽陳列室分「江淮寶地、建置紀要、縣域史略、古邑人傑、寶地勝跡、千古精粹、珍寶擷英」七個單元對主題做了全面詮釋。其餘兩室將先秦隋唐時期和宋元明清時期的重點內容突出表現,具有寶應歷史特色的館藏和出土文物組合展示,更加豐富了寶應歷史文化的內涵。增設的「中國第一牙」古象牙化石的陳列及「古邗溝十三變」多媒體動畫片展示是展覽的亮點,此外,新布置的史前寶應人生活場景以及古街古巷、運河碼頭復原再現了歷史,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2008年度,博物館實施了展示服務水平提升工程,着力打造精品陳列,在原有兩個文物陳列展廳的基礎上增設了序廳。展廳重新裝潢,版面重新設計,文物重新布展,並採用多媒體手段,拓展了展示內容和空間。三樓開設了書畫及非遺臨展廳。

2009年11月15日,寶應縣博物館由國家A級旅遊景區升格為AA級旅遊景區。

2010年7月20日—8月10日,寶應縣博物館增加定級文物計75件,其中一級文物3件。

館藏文物

寶應博物館現有藏品總數40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件,國家二級文物14件,國家三級文物近300餘件,歷代拓片1000多件。藏品的類別為:玉石、陶器、瓷器、金屬器、竹木牙器、字畫拓片、石刻、貨幣、革命文物。有專人對庫房進行抽濕、排風調節監控。近年博物館分批對藏品進行修復保護。

視頻

寶應博物館 相關視頻

寶應博物館1
鄭佳佳 寶應博物館

參考文獻

  1. 書畫的魅力 ,搜狐,2017-10-04
  2. 【元素】這就是中國元素(收藏),搜狐,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