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居黃江(李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定居黃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定居黃江》中國當代作家李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定居黃江

初來黃江,是一個偶然的機緣,2008年,在深圳的公司經營不善,生意失敗的我,心灰意懶。

那是雨後的一個傍晚,暮雲重重,夕陽也許在埋怨雨停得太晚。遲遲不願再露面,風從一個遙遠時空吹來 ,天邊的顏色像小時候玩壞的一個萬花筒,透露出不對稱的斑駁陸離,百無聊賴的我 突然就心血來潮想去看寮步鎮一個朋友 他是我發小。已多年未見,雖然平時各忙各的 但相互間的默契卻不是生意場上的人所能比的 去他處小酌幾杯。也許能給壓抑的情緒找個出口。 此刻我像個嚴重缺血的病人。急於尋找回血的方式 。車子過了黃江政府不遠。路上灰濛濛的視線極其不好。林立的小工廠因不是下班時間 ,只有三三兩兩的行人 匆忙來去。此時路燈尚未亮起,在一片昏暗巷口的左邊手 ,有一點亮色招引了我,那是用明黃的背景紙寫的一個招租啟事。一個獨門獨院的小廠房,隨手撥了個電話,就衝動的和房主約好時間和地點,就這樣來到了黃江,這是我和黃江第一次的緣

寶山 芙蓉寺

第三天和房東簽了合同後,便想拜拜土地神,尋蹤覓跡間發現了芙蓉寺,雖然自己不迷信,但做點小生意嗎,總要依靠八方的緣。天空依然陰雨,東邊呈現了一抹亮色,微紅似又藏着重重的雨暮,雷聲飄響在遙遠的群山,走過黃江大道盡頭,便拐上了一條小路,再過一段幽深的林蔭道,就脫離了高樓大廈的包圍。起伏的山巒。披着層層綠衣。晨霧中,一切都靜悄悄的,種菜人的木屋。分隔出一片片祥和的天地,間有鳥鳴犬吠。漸行漸遠,視線也漸漸開闊。直到一片巍峨的寺院呈現眼前,寺院共三進,(那時還沒有後面的藏經樓)中國寺院傳統的建築風格,四合院。分為前殿,後殿,偏殿,雕樑畫棟,護法菩薩韋陀降魔杵不是指向天上,也沒有平端手上 而是柱在地上 。但依然威風不減,護得寺院終年香火鼎盛,晨光煙霧繚繞間,讓人恍若走入人間仙境 寶山石瓮出芙蓉 曾是老東莞八景之一,芙蓉寺後面半山上有一片明鏡般的湖泊,周邊綠樹掩映,一陣陣鳥鳴濺落 完美地營造出一個「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環境,水流出口處形成時大時小的瀑布,瀑布下有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水坑 它就是被稱為東莞古八景之一的「寶山石瓮出芙蓉」的殘跡。

相傳在此處曾經矗立着一塊中空的、形如石瓮的巨大岩石。每逢豐水期,石瓮上方的瀑布飛流而下,在石瓮滿滿的水面上濺出一朵朵形如芙蓉的水花,水流用力敲擊石瓮,就能和芙蓉寺的晨鐘暮鼓,遙相呼應佛即覺悟,世界上沒有相同兩片樹葉,成功也不止一條路,站在寶山公園的山頂,霧蒙蒙,天不下雨也覺濕衣,感覺心底有一路朝氣不斷上行,回望芙蓉寺,古韻雅風漸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在隱隱的雲霧中,在波光瀲灩的湖水中,在比遠山更遠的群山中,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修行。有多少顆心,就隱藏着多少座寺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或卑微或堂皇,萬事萬物何嘗不是先找到自我平衡,才能和周邊的世界形成共振,內心和諧了,才算拿到了融入和諧世界入場券。

黃江公園

習練太極拳已有幾年,每天早晚堅持,即使工作忙時也未曾中斷,一趟拳打下來,不覺疲累,腳步會隨着氣血運行,瞬間就有神清氣朗的效果。此處有賣廣告之嫌 但所有的廣告是為了盈利,是利己,我這個卻實實在在的利他。 公園有一座六孔石橋。每逢月明之夜。總讓我想起杜牧的詩句 :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你馬步扎得太高,在身體保持中正的同時,儘量往下蹲」,要循序漸進的增強腿部的力量,聲音溫柔悅耳,她四十幾歲的樣子,皮膚白皙,是我加入太極隊,第一個主動和我說話的,一口帶着川味的普通話被她說得極具韻味,她有穩實的馬步,好像讓人怎麼也推不倒;行拳時一個個輕慢的動作,好像正在把襲來重重的力量一點一點化掉;專注的眼神,似乎全世界都已不存在。我關注她,是因為她極像我曾經暗戀過的一個女子。石橋連接着南北兩個水面,南面有涼亭,法制公園,幾座精美的人物雕像。彰顯着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一灣碧水,碧水旁銅牛上的牧童笛聲悠揚(用心聽。而不是用耳)

我和我的拳友們把這裡戲稱它為情人灣,隨便用手機拍一下,都能做成構圖優美的風景明信片,拳友人員較複雜,從年齡上分,30多至70多歲,從職業上分五花八門有退休工程師,教師,企業主,律師。餐飲從業者等,高矮不等,胖瘦各異,男女有別,貧富不均,但人格平等,體現於每次的集體活動,共同活動的經費均實行AA制. 忽略了年齡帶來的斷層,怡人的環境下健體舒心。也算這浮躁天地間,難得的一片淨土,每個清晨來臨,綠道上遍布晨跑的人群,這邊一二三四,那邊保家衛國,不忘初心,這邊東風催,戰鼓擂,那邊粵曲陡然響起,旁邊又有人清唱黃梅戲,清晨從這裡開始,年代在這裡立體。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人群,成長環境不同,興趣愛好各異,但打太極拳卻是共同的追求:日子久了,便沒了陌生感 。不乏老王:老張:老李地叫起來,誰哪天沒來.再相見,必會問長問短。橋北面常有遊船出沒。清澈的水面,可看到旁邊瞭望塔的倒影。在入夜的燈火里,搖晃如夢,某一個晴天,登塔望遠,可看到整個黃江鎮都在群山環抱間。周邊分布着大屏障,黃牛埔,寶山,荔香濕地幾大森林主題公園,像天然的氧吧,清新着小鎮的每一個毛孔。

水上書吧

石橋分割的南北兩塊水面,湖心島在南面的水面,緊鄰着公園圍牆外的是東莞市新的地王,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日影斜照中,身軀偉岸,昭示着它在新時代不可忽視的領導地位

通過曲廊,來到島上,便可見古樸典雅書室一座。紅瓦白牆,二十多根柱子撐起的書吧,似乎漂浮在水面上,雨霧天裡陡然看到,疑似精美樓船,綠樹掩映下待命起航,未曾移步,書卷氣迎面而來,偌大的室內擺滿了各種書籍。管理書吧的是兩位漂亮的小姑娘。知性又帶着些稚氣,書店開業伊始,我成了這裡的常客,每周總會抽出點時間來坐坐,一壺古樹紅茶,一本書,一份淡然的心情,便可充盈整個下午,心中的些許躁氣,也能漸趨清明,記得一個周末的下午,微雨,涼爽的溫度適合雨中漫步,落英繽紛的公園裡盛開着一朵朵顏色鮮艷移動着的雨傘,小雨連綿不斷拉扯成天上地下的情緣,空氣中瀰漫着的,滿是酸酸甜甜的味道。傘花下對視都是青春洋溢的臉,我帶小女來書吧 那年小女九歲,活潑好動,平時愛和同伴打打鬧鬧,她看着幾個差不多年齡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虔誠的翻着書本,肅穆的氣氛即刻鎮住了天性頑皮的她,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意外的安靜,記得有一次,我雨傘忘記在書吧門外。再想起時已過了幾天,當我照舊要了一壺茶,試探着問起,可曾見過某一天的門外某一把雨傘,放下茶壺,小姑娘從櫃檯下一下就拿出七八把雨傘,暖心地笑道:大叔:看一下這裡有沒你的雨傘?

啊哈,馬大哈大有人在呀,我欣慰地趕緊道謝,日常生活中許多美不管你知或不知,其實一直都在,許許多多美好屏聲靜氣地等待我們去發現,哪怕你身似浮萍 在每一個落雨的日子,個體與個體之間割捨不斷的情感都能如水相連

落戶

2009大女兒出生在老黃江醫院,2011年小女兒出生,同一家醫院,同一個產房。同一個醫生。不同的是我從護士手中剛剛接過小女兒,便看到她甜甜的笑意,根據當時的政策,她們相繼落戶在妻的家鄉湖南一個偏遠的小鎮,日子平靜地度過,像早晚歡快奔跑的溪流。幼兒園,小學,她們在平安中成長,湖南戶籍所在地,也只有每年春節回去,看看老人,敘敘親情,每回,妻家鄉的左鄰右舍,逗我女兒,問她們是哪裡人,女兒們都會響亮地回答:我是東莞黃江人。直到2018年,黃江鎮政府落實人才引進政策,我們一家才完成形式上轉變,正式落戶黃江鎮。女兒們進了公辦小學。其實不管有沒有這次戶口遷移,她們的家都在這裡,許多年過去。家,事業,希望,根已深扎於此,血液里不可剝離。[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