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宏文校工字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宏文校工字樓
圖片來自sohu

宏文校工字樓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清溪鄉,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近代。2002年12月27日公佈為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的通知』,川府發(2002)23號,2002年12月27日,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廳提出的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1處和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13處,現予公布。 請各地和有關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四川省文物保護管理辦法》的規定,認真做好所轄境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工作。 附件 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名單。

達州市

達州市,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市境東接重慶市,南連廣安市,西鄰南充市巴中市,北界陝西省漢中市安康市。地處大巴山南麓,結合部,嘉陵江支流渠江流域。全市總面積16,5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9.77萬,市人民政府駐通川區。達州因其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而有「中國氣都、巴人故里」之稱,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站。2011年達州籍畫家陳清泉國畫《氣壯山河》走進人民大會堂。[1]

歷史沿革

今市境古時為巴國轄地。西漢巴郡宕渠縣東漢永元八年(96年)分置宣漢縣,治今達州市區,隸巴郡。東漢末,巴郡改為巴西郡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分置宕渠郡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改置萬州,治宣漢縣。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改萬州為通州,同時宣漢縣改為石城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石城縣為通川縣大業初為通川郡治。武德元年(618年)通川郡改稱通州。天寶元年(742年)再改為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為通州。通川縣皆為治所。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將通州改為達州,因此地「聯絡金房,翼帶漢沔,西出渠閬,東下夔巫,地居四達之路」,故名。洪武九年(1376年)改達州為達縣正德九年(1514年)復改縣為州,屬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升為達州直隸州,屬四川省嘉慶七年(1802年)改為綏定府民國二年(1913年)撤府,縣屬川東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1933年,中國共產黨建立川陝省,達縣為核心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設達縣專區,屬川北行署區;設大竹專區,屬川東行署區。1952年,各專區直屬四川省。1953年,撤銷大竹專區,將大竹、渠縣、鄰水3縣劃歸達縣專區。達縣專區轄達縣萬源宣漢開江鄰水大竹渠縣南江巴中平昌通江11縣。1970年,達縣專區改稱達縣地區。1976年由達縣析置達縣市。1979年由萬源縣析置白沙工農區。1993年7月,達縣地區、達縣市分別更名為達川地區達川市,並將巴中、通江、南江、平昌4縣劃歸新設立的巴中地區。1999年6月,撤銷達川地區,設立地級達州市,原縣級達川市改設通川區。2013年7月,撤銷達縣,改設達川區

自然資源

達州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中國苧麻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黃花之鄉、中國富農產品之都。礦產儲量十分豐富,已探明可開發利用礦產資源28種,其中,天然氣資源總量3.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7000億立方米,是繼新疆塔里木內蒙古鄂爾多斯之後全國最具開發潛力的大氣田,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到2015年,天然氣年生產能力將達到200億立方米、天然氣淨化附產硫磺達到400萬噸,達州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硫磺生產基地;煤炭儲量7.3億噸,火電裝機容量200多萬千瓦;石灰石儲量5億噸;苧麻種植面積51萬畝,占全國的30%。

參考文獻

  1. 達州籍畫家陳清泉國畫《氣壯山河》走進人民大會堂-文明聯盟四川站. sc.wenming.cn. [201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