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位於安慶市迎江區東至縣大渡口鎮之間,安慶長江公路大橋總投資13.174億元,大橋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位於長江安慶段,全長5985.66米,主橋1040米,是長江上第35座橋樑,上距九江長江大橋164公里,下距銅陵長江大橋96公里。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是安徽省八百里皖江上游的第二座長江公路大橋。是國家「十五」重點工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徽省「四縱八橫」高速公路網「四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合安高速公路、安景高速公路(安慶-景德鎮)交通樞紐,它是連接京津冀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交通樞紐中心,是安徽省皖西南地區重要的公路樞紐中心。

概述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位於長江安慶段,全長5985.66米,主橋1040米。2001年開工建設,2004年通車。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於2004年正式建成通車,為國家「十五」重點工程,總投資13.174億元。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是萬里長江上第35座變天塹為通途的橋樑,上距九江大橋164公里,下距銅陵長江大橋96公里。大橋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成為滬蓉高速公路安徽段、沿江高速公路以及東營香港高速公路的交會點,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的通車,使安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域,打通了向北、向東以及向南出海通道,加強與環渤海地區[1]長江三角洲地區、閩東南地區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聯繫,將為安慶發展開闢新的坦途。

該大橋建設創造了四項全國第一:從施工單位的選擇到首節鋼圍堰下水時間最短,僅用22天時間;從首節鋼圍堰[2]下水到着岩封底時間最短,僅用80個工作日;圍堰着岩精度最高(為1/660),超出設計規範的6.6倍;在全國同類大橋建設中,安全建設零事故記錄保持時間最久。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刷新了長江建橋史上鋼箱梁吊裝最快等多項紀錄。大橋主體工程由高架橋立交橋引橋引道、主橋等部分組成,全長5985.66米。主橋為五跨連續雙塔雙索麵鋼箱斜拉橋樑,全長1040米。主跨長510米,列國內第七,世界第16位。主索塔呈倒「Y」形,高184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面淨寬26米,橋下最小通航淨空24米。大橋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橋樑標準建造並考慮到遠景六車道的運營要求。

背景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和長江上許多城市一樣,安慶也有過百年建橋夢。

孫中山早於1912年在《建國方略》中就提出在安慶建設長江大橋的設想;1958年,在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國家有關部門也曾有在安慶建橋的想法;1984年,安慶市建橋的計劃再次被提起,並首次編制了《項目建議書》。

1992年,原國家計委對長江中下游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調研後作出決定,計劃在安徽建設3座長江大橋。安慶隨即成立了「大橋項目籌建指揮部」。然而,由於資金等問題,大橋又被「擱淺」。

安慶之所以如此看重這座橋,是緣於長期阻隔的困擾。歷史上的安慶,舟楫雲集,商貿繁華。但是,在二十世紀後半期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因江而興」的安慶開始凸現「因江而阻」的矛盾,日益成為偏居江北、望江興嘆的「孤城」。

視頻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 相關視頻

安慶長江大橋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