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城區西部騰格里沙漠的東南緣,是中國二十個治沙重點區之一。

該保護區總面積4599.3公頃,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曾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1]

目錄

歷史沿革

1984年9月,寧夏沙坡頭自然保護區成立。

1986~1987年,對保護區進行了首次全面的綜合考察。

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開發利用

旅遊開發

沙坡頭旅遊區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是第一個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三大鳴沙一一沙坡鳴鐘[2]所在地,豐碩的治沙成果於1994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保500佳單位」的光榮稱號,同年被國務院授予「科技進步特別獎」被世人稱為「沙都」。2004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民健身二十個著名景觀」。2007年5月8日,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經濟效益

通過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有效管理,使自然保護區內資源得到合理保護與科學合理利用,有利於自然保護區內荒漠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進一步保障西北鐵路大動脈「包蘭」鐵路的暢通,使鐵路運輸效益每年在1080萬元以上,保護區治沙成果在全國沙漠化地區及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推廣,將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項目規劃完成後,保護區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可促進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極大的改善與提高保護區的自養能力。

荒漠生態旅遊活動的開展,每年旅遊收入達2000餘萬元,可增加當地的旅遊和其他服務業收入,帶動沙坡頭地區餐飲、運輸交通、旅館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生態價值

保護區氣候獨特,地貌和土壤類型多樣且較為複雜,黃河流經保護區邊緣,集灌溉、發電為一體的沙坡頭水利樞紐工程建於此。複雜的自然地理條件為各種生物及生態類型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多種生境。保護區內以麥草方格沙生植物為主的「五帶一體」固沙防護林工程保護了包蘭鐵路和銀蘭公路的暢通無阻,成功地抵禦了騰格里沙漠的南侵,在西北荒漠中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小區。同時,區內的「三北」防護林工程體系像一條綠色的生態屏障,保護着中衛市城區以西中寶鐵路交通樞紐以及工農業生產基地的生態安全,使其免受風沙危害。

榮譽記錄

2018年11月17日,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遊》最佳休閒旅遊目的地。

視頻

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寧夏沙坡頭宣傳片
寧夏沙坡頭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與

參考文獻

  1. 「中國黃河50景」新鮮出爐 ,搜狐,2018-09-12
  2. 沙坡鳴鐘,正北方網,201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