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雨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季雨霖

季雨霖
出生 1881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季良軒
職業 軍人
知名於 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

季雨霖(1881—1918),字良軒,男,漢族,湖北荊門高陽季橋村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1902年投筆從戎,入湖北新軍任哨長,後保送將弁學堂習軍事,畢業後任第八鎮十六協三十一標三營督隊官。

1912年3月,返抵武昌,所部編為第八鎮,又改為第八師,任師長。不久辭職。

1913年,在口參加二次革命,遭到失敗。後由上海日本,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

1917年,參加護法運動,號召襄河舊部起兵。

1918年2月11日,為軍閥鷹犬黎天才殺害於鍾祥縣。 [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季雨霖

別   名: 季良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 湖北荊門高陽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18年2月11日

職   業: 軍人

畢業院校: 將弁學堂

信   仰: 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 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

人物簡介

季雨霖(1881—1918),字良軒,湖北荊門人。

有感於甲午庚子之變,1902年投筆從戎,入湖北新軍任哨長,後保送將弁學堂習軍事。並與劉靜庵等組織日知會,共謀革命。畢業後任第八鎮十六協三十一標三營督隊官。

人物生平

季雨霖書法作品

1906年12月季雨霖張難先、劉靜庵等受孫中山派遣到底南昌,在漢陽伯牙台舉行會議,響應辛亥革命起義爆發。

1907年1月,因密謀響應萍瀏醴起義被捕入獄。在獄中遭嚴刑審訊。

1908年4月,經黎元洪、曾廣大保釋,輾轉瀋陽成都,投效川督趙爾巳,保送四川陸軍講武堂深造。

1911年1月結業,薦充兵備提調兼理陸軍警察事。武昌起義爆發,疾馳回鄂,黎元洪委以標統。時漢口爭奪戰況慘烈,奉命過江督戰, 三戰三捷,不幸胸肋中彈,仍戰不輟。傷愈,改任湖北軍政府軍事顧問。旋選派為安襄鄖荊招討使,率部60餘人及步兵一營。

1911年於11月20日溯漢江北征,在沌口吸收兩隊民軍,24日抵仙桃鎮,頒布招討工作,八香味內容,與李亞東、劉英、梁鍾漢部合兵一 處。

1911年12月16日進駐沙洋,籌集堤工經費,復修沙洋漢江潰堤,使荊、江、潛、沔、監5縣農田受益。至沙洋籌餉後,以炮兵援唐西支 攻破荊州,命高仲和率軍務部先進軍襄陽。下荊州後,季北上過安陸府治鍾祥,逐張楚材,殺全明漢,收編所部,致遭襄陽民軍司令張國荃疑懼警戒,幾經疏解。

1912年1月進駐襄陽,武昌電令季為總司令,委梁鍾漢為府知事。乘出師北征之際,授計闕龍,伏兵刺殺張之部將李秀昂,收編其眾,

以削張國荃之勢。師至新野,逢南北和議成。黎元洪嚴電季均「停止前進」,使北征功敗垂成。

1912年2月21日自新野班師。23日,電辭總司令官兼鄖陽軍隊事務,都督黎元洪回電挽留。所部在襄陽小休後返武昌。

1912年3月17日行抵沙洋,深覺今後事不可測,約集部中同事數十人歃血為盟,誓共生死。22日抵漢川,25日抵武昌,進都督府。此番北征歷時125天,征程180多公里,攻克府、縣、市、鎮32座,招集、擴充兵力計陸軍11376人,水師824人。

1912年3月26日,黎元洪簽署慰勉電文,盛讚招討之功,屬部改編鄂軍第八鎮,季任統制。

1912年9月後改為第八鎮師,繼任師長,授陸軍中將銜,勛位三級。

1913年春,袁世凱密謀行刺宋教仁得逞,激起義憤,黃興從上海派田桐攜信致季雨霖等稱:「吾黨同志,務當振奮精神,重新努力。」遂即與詹大悲蔡濟民蔣翊武熊秉坤蔡漢卿等會晤,計議倒黎討袁。

1913年4月,在武昌聯繫軍政界黨人團長以上知名人士40餘人,秘密組織「改進團」,以「改進湖北軍政」為名,繼續革命事業,眾推 舉季為團長。事發,黎元洪懸賞通緝,季連夜乘外輪赴滬。

1913年6月,與詹大悲率眾回漢,刻意再舉。未成,又東渡日本,在東京參加「中華革命黨」,不久潛回東北。袁死,黎元洪繼任大總 統後復其原職。[2]

1917年6月,護法軍興,招納駐襄河舊部,起兵助北伐,在沙洋成立護法聯軍司令部。時襄陽鎮守使黎天才見其聲望能力遠高於己,心 懷嫉妒,着駐紮鍾祥縣城部屬旅長猶龍於農曆除夕(1918年2月10日),將季雨霖、闕龍卿定福畢壯飛持至鍾祥,2月11日深夜,被亂槍殺害。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紀念沙洋革命烈士季雨霖!,沙洋信息網, 2014-9-17
  2. 季雨霖:從招討使到首任改進團團長,百度文庫,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