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秋紀·審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季秋紀·審己》選自《呂氏春秋》卷九·季秋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原文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雖當,與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達師之所以過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非惡山而慾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於野而藏於倉,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揜①雉而復釋之。子列子常射中矣,請之於關尹子。關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請。關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獨射也,國之存也,國之亡也,身之賢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聖人不察存亡、賢不肖,而察其所以也。齊攻魯,求岑②。魯君載他③鼎以往。齊侯弗信而反之,為非,使人告魯侯曰:「柳下季以為是,請因受之。」魯君請於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賂以欲岑鼎也,以免國也。臣亦有國④於此。破臣之國以免君之國,此臣之所難也。」於是魯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謂此能說矣。非獨存己之國也,又能存魯君之國。齊湣王亡居於衛,晝日步足,謂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當已。」公玉丹答曰:「臣以王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賢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惡王之賢也,因相與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慨焉太息曰:「賢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過也。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盡殺之,而為之後。惡⑤其三人而殺之矣。國人不說,大非⑥上。又惡其一人而欲殺之,越王未之聽。其子恐必死,因⑦國人之欲逐豫,圍王宮。越王太息曰:「余不聽豫之言,以罹此難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注釋

①揜(yǎn):通「掩」,覆而取之,罩住。②岑鼎:魯國寶鼎,因形高而銳,類岑之形,所以名叫岑鼎。岑:小而高的山。③他:別的,其他的。④國:比喻持守之物,這裡指信譽。⑤惡:誹謗,詆毀。⑥非:非議,責難。⑦因:憑藉。

譯文

但凡事物之所以這樣,一定有其原因。如果不知道它的原因,即使行為符合外物的變化,也和不懂相同,最終一定會被外物所困。先代君王、名士、通達之師能夠超越平庸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知道事物之所以這樣的原因。水從山上流出奔往大海,並不是因為水討厭山而嚮往大海,而是因為山高海低的地形而使水這樣流動。莊稼生在田野之中然後儲藏在糧倉,並不是因為莊稼有這種被儲藏的欲望,而是因為人們需要它啊。所以子路捉到雉卻又放了它,是因為子路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捉它。子列子曾經射中靶心,於是向關尹子求教射箭的道理。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嗎?」子列子回答:「不知道。」關尹子說:「現在還不能跟你談論大道。」子列子回去練習射箭,練了三年,又去請教關尹子。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了嗎?」子列子說:「知道了。」關尹子說:「那就可以了,你要奉守這個道理,不要忘失。」不只是射箭如此,國家的存亡,人的賢明或不肖,也都各有原因。聖人不去考察存亡或賢明不肖這些結果本身,關鍵在於考察造成它們這樣的原因。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岑鼎。因此,魯國國君把一隻假的岑鼎送到齊國。齊侯不相信,把岑鼎退了回去,認為那不是真的岑鼎,並派人告訴魯國國君說:「如果柳下季認為這是岑鼎,那麼我才願意接受它。」魯國國君向柳下季求助。柳下季答覆說:「您答應把齊侯想要的岑鼎送給他,為的是藉此使自己的國家免除戰禍。我自己這裡也有個需要守衛的國家,這就是我的信譽。要毀滅我的國家,來挽救你的國家,我難以辦到。」於是魯國國君就只有把真的岑鼎送往齊國。像柳下季這樣可以說是善於勸說國君的人了,不僅保持了自己的信譽,又能保住魯國的國家。齊湣王流亡在國外,住在衛國。有一次,白天散步的時候,齊湣王對公玉丹說:「我已經流亡國外了,卻不知道自己流亡的原因啊。我流亡,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應當查找原因,以此來糾正自己的過失。」公玉丹回答說:「我還以為大王您已經知道原因了呢,您竟然還不知道嗎?您之所以被流亡國外,就是因為您太賢明的緣故。天下的君主都不賢德,因此憎恨大王您的賢明,於是他們互相勾結,合兵攻取大王。這就是大王您流亡的原因啊!」齊湣王很感慨,嘆息說:「君主賢明原來要受到這樣的苦啊!」這也是齊湣王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滅亡啊!這正是公玉丹之所以能夠矇騙他的原因。越王授有四個兒子。越王的弟弟名叫豫,他想把越王的四個兒子都殺掉,讓自己成為越王的繼承人。豫誹謗越王其中的三個兒子,讓越王把他們殺掉了。越國百姓很不滿,紛紛指責越王。豫又誹謗剩下的一個王子,想讓越王殺掉他,越王沒有聽豫的話。越王的兒子害怕自己會被殺,於是借着越國百姓的呼聲把豫驅逐出國,並包圍了王宮。越王嘆息說:「我不聽從豫的話,所以才會遭受到這樣的災禍啊。」這也是不知道自己滅亡的原因啊。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視頻

季秋紀·審己 相關視頻

呂氏春秋真的一字都不能刪除?原來並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呂不韋依依惜別眾人離開咸陽,給嬴政留下了一部《呂氏春秋》!

參考文獻

  1.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2.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
  3.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