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桐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桐萱(1895—1978),字蔭亭,1895年出生在河北省交河縣泊鎮(現泊頭市)文廟鎮鹼場孫村一個農民家庭。孫桐萱兄弟四人,他是老二,七歲過繼給叔父孫錫榮。孫錫榮讀過三四年書,後在泊鎮一家商店裡寫帳。孫桐萱還有兩位叔父,在家鄉務農。孫桐萱的長兄孫桐章,早年去世。三弟孫桐峰,國民黨統治時期曾在山東聊城任過縣長,1973年在天津去世。四弟孫桐崗,是我國早期的著名空軍飛行員,後來移居美國。現在天津市重慶道68號是孫桐萱舊居[1]

人物簡介

孫桐萱(1895—1978年)河北交河人。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第十六混成旅當學兵。1925年升任團長。1926年國民軍五原誓師後,歷任十五師、二十師師長、十二軍軍長。抗戰時期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率部參加台兒莊戰役。曾在河南創辦桐萱中學,在天津投資東亞毛呢公司等實業。1943年,被蔣介石以「通敵有據」的罪名下令予以扣押,但未能定罪。1946年退出軍界前往北平,1978年病逝。

相關事件

孫桐萱幼年時,因為家庭人口多,生活貧困,在鄰村齊堰讀私塾3年便輟學,來到北京當學徒,差役謀生。1916年入直系軍閥第16混成旅馮玉祥部當兵。孫桐萱入伍後從模範連畢業,先後隨部隊參加了討袁戰爭和1917年7月反對張勳復辟。以後又隨部隊南下進攻護法軍,駐紮在湖南常德,轉戰河南和陝西等地。 1923年馮玉祥部駐紮在北京南苑時,部隊擴編為第11師和三個混成旅,孫桐萱升任第22旅(鹿仲麟)第43團(韓復榘)2營8連連長。因為韓復榘遇事好自作主張,43團營長吉鴻昌,張凌雲(不清楚當時職務)很反對韓復榘的專橫,吉鴻昌因此被韓復榘趕走。孫桐萱因為事事謹慎聽話,深得韓復榘的另眼看待。 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升任直軍第三路總司令。曹琨任命的直軍討逆軍總司令吳佩孚正在山海關與奉軍激戰時,馮玉祥在1924年10 月21日發動政變,後隊第22旅(鹿仲麟)變前隊開回北京。囚禁了賄選總統曹琨。11月,鹿仲麟將溥儀驅逐出皇宮,孫桐萱曾帶兵看守過溥儀

北京政變後

北京政變後,馮部改稱國民軍,韓復榘升任國民軍第一軍(馮玉祥)第一師(鹿仲麟)第一旅旅長,孫任第2團團長。1925年,韓復榘將孫桐萱升為副官長,對孫桐萱一貫信任。1925年張作霖與馮玉祥的矛盾激化,到26年7月,終於爆發了南口大戰,國民軍大敗。孫隨韓復榘投靠晉軍,也隨韓復榘的升降而升降。 1926年9月17日,馮玉祥回國,在五原誓師,孫隨韓復榘離開晉軍回到馮部下。韓復榘任援陝軍第六路軍總指揮,孫桐萱升任第一師第二旅旅長, 1927年,國民聯軍出關與國民革命軍會師北伐,國民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國軍,馮任總司令,韓任第二集團軍第六軍軍長,孫升任第15師師長。在赫赫有名的彰德大戰中,韓部與奉軍作戰極為激烈,韓的三個師長孫桐萱,曹福林和張凌雲都負重傷。1928年,隨着東北易幟,全國在形式上統一。全國軍隊開始整編,韓復榘部縮編為第二十師,孫桐萱任副師長。1928年12月21日,馮玉祥為了撤掉韓復榘的兵權,任命韓復榘為河南省主席,孫桐萱代理師長職務,部隊駐紮在洛陽鄭州。不久由馮派總參謀長石敬亭來洛陽任二十師長。石敬亭到任後,將師部內韓復榘的人大部撤換,因為孫桐萱剛參軍到模範連時,石敬亭是他的教官,在第11師任參謀長多年,也知道孫桐萱肯聽話,所以接手二十師後也沒有為難他。但這段時間,孫桐萱為了避免嫌疑,始終不敢去開封見韓復榘。石敬亭整訓二十師兩三個月後就離開了,換成訓練總監李中興任師長。李接任後,對營團長沒有太大的變動,為以後韓復榘重掌20師留下了便利[2]

視頻

孫桐萱 相關視頻

馮玉祥部隊支援陝軍,鎮嵩軍因此撤退,西安保衛戰獲得勝利!
台兒莊戰役,我方29萬犧牲5萬,而日方傷亡人數你都不會信

參考文獻

  1. 孫桐萱舊宅(重慶道68號),新浪博客,2019-06-12
  2. 北京政變後的孫桐萱,懷恩網,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