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平洋恩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平洋恩利國際控股
圖片來自星島日報

太平洋恩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簡稱太平洋恩利國際控股太平洋恩利國際,以及太平洋恩利英語:Pacific Andes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港交所:1174),是香港一間魚柳生產及海產凍肉的供應商

簡介

公司在1986年由已故黃垂豐創立,註冊地在百慕達,總部寫字樓西環香港商業中心32樓。法律顧問貝克‧麥堅時律師行核數師德勤會計師事務所

魚產供應鏈上流在太平洋的捕漁船隊,在中國大陸自設食品加工工廠,消費者市場遍佈全球,主要市場包括亞洲歐洲美洲等。

太平洋恩利的管理層黃姓和鄭姓,他們都是親戚,創辦人及已故前主席黃垂豐父親,新任主席母親鄭氏,71歲。公司總經理執行董事分別是黃裕翔黃裕桂黃裕培等。

旗下上市包括太平洋恩利資源發展有限公司,及中漁集團有限公司,全都是於1994年10月3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的[2]

2013年2月26日太平洋恩利附屬公司中漁集團將最多斥46.8億元收購生產魚粉及魚油的公司COPEINCA ASA,另外,中漁集團計劃供股集資約22.4億港元。供股後,太平洋恩利的持股量將升至約50.7%。

聯交所宣佈,取消太平洋恩利(1174)上市地位,由2015年9月26日(周四)起生效。太平洋恩利自2015年11月26日起停牌。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導,因為2015-2016年中漁集團虧損破產, [3]

海鮮指南了解,與太平洋恩利簽署了「保密協議」的六家企業中,有三家表示出強烈的投資興趣,他們是:

自太平洋恩利國際控股(PAIH)2016年申請破產保護後,子公司中漁集團(CFG)進行為期三年的拍賣進程接近尾聲,美國破產法庭指定的獨立受託人Willam Brandt至今也無法找到一位合適的投資者,願意以12億美元的底價收購中漁集團。[4]

早在2017年,Brandt曾在全球物色了89家意向投資者,包括海產企業、國有企業、私募基金和國家主權基金,2018年這個數字減少至5-6家,而到了2019年,似乎已沒有任何一位投資者對中漁集團抱有期望。[5]除了價格外,太平洋恩利還面臨兩大難以調停的官司,成為了限制中漁集團出售的問題根源。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