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胡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胡荽 |
天胡荽 (學名: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是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有氣味。莖細長而匍匐,平鋪地上成片,節上生根。葉片膜質至草質,圓形或腎圓形,長0.5-1.5厘米,寬0.8-2.5厘米。傘形花序與葉對生,單生於節上;花序梗纖細。果實略呈心形,長1-1.4毫米,寬1.2-2毫米,兩側扁壓,中棱在果熟時極為隆起,幼時表面草黃色,成熟時有紫色斑點。花果期4-9月。[1]
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東南亞至印度;在中國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台灣,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通常生長在海拔475-3000米之間濕潤的草地、河溝邊、林下。
中文學名 | 天胡荽 | 目 | 傘形目 |
別稱 | 步地錦、魚鱗草、名盆上蕪荽、滿天星、羊皮菌 | 科 | 傘形科 |
界 | 植物界 | 亞科 | 天胡荽亞科 |
門 | 被子植物門 | 屬 | 天胡荽屬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種 | 天胡荽 |
亞綱 | 原始花被亞綱 |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氣味。莖細長而匍匐,平鋪地上成片,節上生根。葉片膜質至草質,圓形或腎圓形,長0.5-1.5厘米,寬0.8-2.5厘米,基部心形,兩耳有時相接,不分裂或5-7裂,裂片闊倒卵形,邊緣有鈍齒,表面光滑,背面脈上疏被粗伏毛,有時兩面光滑或密被柔毛;葉柄長0.7-9厘米,無毛或頂端有毛;托葉略呈半圓形,薄膜質,全緣或稍有淺裂。傘形花序與葉對生,單生於節上;花序梗纖細,長0.5-3.5厘米,短於葉柄1-3.5倍;小總苞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1.5毫米,膜質,有黃色透明腺點,背部有1條不明顯的脈;小傘形花序有花5-18,花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花瓣卵形,長約1.2毫米,綠白色,有腺點;花絲與花瓣同長或稍超出,花葯卵形;花柱長0.6-1毫米。果實略呈心形,長1-1.4毫米,寬1.2-2毫米,兩側扁壓,中棱在果熟時極為隆起,幼時表面草黃色,成熟時有紫色斑點。花果期4-9月。
主要價值
本種為本屬分布最廣的一種。全草入藥,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目翳[註 1]、喉腫、癰疽疔瘡、跌打瘀傷。[2]
藥理方法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天胡荽1:1水煎劑,體外試驗對 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對變形桿菌, 福氏痢疾桿菌、 傷寒桿菌也有不程度的抑制作用。鼠疫模型試驗結果,鼠模抑制為54%,用天胡荽全草100g/kg時行抗瘧篩選結果,抑制率為54%。口服香豆粗250mg/kg,對正常糖尿病大鼠有顯着降血糖作用。[3]
臨床應用
急性黃疸型肝炎:試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數十例,服藥3~5劑即退黃。服法:新鮮天胡荽(滿天星)1~2兩,加水及糯米酒各半燉服。每劑燉2次,上、下午空腹各服1次。
相關選方
- 治肝炎發黃:鮮地星宿五錢至八錢(乾的三至五錢), 茵陳蒿五錢。煎水吃,日服三次。(《貴陽民間藥草》)
- 治 急性黃疸型肝炎:鮮天胡荽一至二兩,白糖一兩,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 治陽黃黃疸及小兒風熱:天胡荽搗爛,加鹽少許,開水沖服。(《廣西中藥志》)
- 治小兒夏季熱:鮮天胡荽適量,搗汁半小碗,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江西草藥》)
- 治痢疾: 滿天星, 蛇疙瘩,刺梨根, 石榴皮。煎服。(《四川中藥志》)
- 治紅淋症:地星宿、扁蓄各四兩。搗爛取汁兌白糖服。(《貴陽民間藥草》)
- 治腎結石:天胡荽一至二兩,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 治小便不通:鮮地星宿一兩,搗爛擠水,加白糖一兩服,或煎水兌白糖服。(《貴陽民間藥草》)
- 治小兒疳積:地星宿五錢至一兩,蒸雞肝或豬肝吃。(《貴陽民間藥萆》)
- 明目去翳:翳草揉塞鼻中,左翳塞右孔,右翳塞左孔。(《醫林篡要》)
- 治風火眼痛:天胡荽、旱蓮草各等分。搗爛敷。(《廣西中藥志》)
- 治跌打瘀腫:天胡荽搗爛,酒炒熱,敷擦患處。(《廣西中藥志》)
- 治蕁麻疹:天胡荽一至二兩,搗汁以開水沖服。(《福建中草藥》)
- 治發癍及疔,熱極,色紫黑者:天胡荽六至七錢,放碗內搗爛,不使水走散,再加洗米水煎沸沖入,去渣飲之,將渣敷發癍及發疔處,熱從小便出。(《嶺南採藥錄》)
- 治纏蛇腰(帶狀皰疹):鮮天胡荽一握,搗爛絞汁一杯,加雄黃末一錢,塗患處,日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 治喉炎:天胡荽一至二兩,煎水或搗汁加食鹽少許含漱。(《福建中草藥》)
- 治齒縫出血:鮮天胡荽一握,用冷開水洗淨,搗爛浸醋,含在口中;五分鐘吐出,日含三至四次。(《福建民間草藥》)
- 治頭瘡白禿: 滿天星, 牛耳大黃, 木槿皮。搗塗。(《四川中藥志》)
- 治耳爛:滿天星鮮草揉汁塗。(《四川中藥志》)
- 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錢,搗爛和蜜糖開水沖服。(《湖南藥物志》)
繁殖方法
播種
可於每年的6月中、下旬採收自然野生或栽培留種的種子,經曬乾、揚淨後儲藏備用。
直接播種:一般於9月初開始播種,如要提早到7月下句或8月上旬播種,可將收藏的種子翻曬1-2天後,置於家用冰箱冷藏室內處理7-10天後播種,以打破種子休眠,利於發芽成苗。播前經翻耕施肥、整地作畦後,在畦面上開57厘米的淺橫溝,在溝內用7.5-11.25噸/公頃腐熟人糞尿對水25%澆施後,將750克/公頃左右的種子用細泥或草木灰拌勻後,均勻地撒播於溝內,播後覆以約1厘米厚的肥土,保持土壤濕潤,7-10天後即可出苗。
播種育苗:苗床以在排灌管理方便、水源清潔、肥力中上的沙壤土地塊為宜,一般於9月初開始播種,如要提早到7月下句或8月上旬播種,可將收藏的種子翻曬1-2天後,置於家用冰箱冷藏室內處理7-10天後播種,以打破種子休眠,利於發芽成苗。播前結合翻耕施22.5-26.25噸/公頃腐熟欄龔肥、11.25-15噸/公頃草木灰作基肥,然後開溝敲碎土塊,整成連溝1.5米寬的微弓型苗床,用7.5-8噸/公頃腐熟人糞尿對水25%澆施濕潤畦面後,將7.5千克/公頃的種子拌以225-300千克/公頃的細泥均勻撒播於畦面後,用細泥:草木灰=1:0.5的肥土覆蓋約1厘米厚。提早播種的在育苗前期可採用遮蔭網進行適當遮蔭,在育苗期間如遇乾旱應灌以2/3的溝水濕潤畦面,隔夜後及時排除;逢多雨天氣應注意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以免積水,造成漬害。一般在育苗期間無需進行施肥,到了起苗移栽前的4-5天,應用7.5噸/公頃的人糞尿對水40-50%澆施起身肥,當苗長到3-5葉、匍匐莖長達10-15厘米時,於前1-2天澆灌濕潤畦面後,即可起苗移栽。
根莖
根莖繁殖可通過採集自然野生苗、栽種地分苗和採收留苗方式進行,采苗、分苗栽種除5-6月花果期不利成活、需要倍加管護外,其餘生長季節栽種均易成活。採收留苗的,只要在採收時按規定密植要求,每穴(處)留置5-6根長約10厘米的根莖後,加以施肥管理便可;但是在連種2-3年後,要進行1次翻耕或輪作2地塊選擇天胡荽最為野生物種,適生性強,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十分嚴格,但也有喜蔭濕、多肥,懼強光、干早的特性,且因其食藥兼用的效用要求具有綠色無公害產品的優良品性。因此,應選擇在排灌方便、水源清潔、空氣潔淨、遠離交通要道和有污染源的廠礦企業、土層較厚、肥力較高的稻田、緩坡地、微潮沙壤土地塊種植為佳。
視頻
注釋
- ↑ 「目翳」:目翳是指眼內所生遮蔽視線之目障。從中醫上講分為風熱型、肝腎陰虛型、氣血郁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