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龍門城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龍門城堡是我國明代內長城上的重要城堡之一。城堡西南以山為嶂,東南、東北、西北有拒馬河的支流小西河急流環繞。

基本情況

城堡多以條石,青磚壘砌,高約5-8 米,寬4米,上築戰台和垛口,周長4華里,建有東西二門,西門原有"鎮宣威武"門額(已毀),現在所見到的為東門,門上有"屏翰都壽"四字扁額,城內原有衙門、武器庫、鐘樓、寺屆等建築,東面設有演武廳和上、下教場兩處,此城堡在明、清各朝均被視為軍事要隘,尤以明代為甚,據萬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 1620年重修「二聖祠記」載:「石門雖據有危峰絕壁之險,然其宣雲去胡落僅數十舍」(古代行軍每30里為一舍)意思是說這裡雖有一人守隘,卻有萬夫當關之險,但距元朝貴族殘餘勢力所處之地較近。駐守此隘,事關京都安全,為此,明朝曾多次派要職官員來此視察關防和督築城垣,僅萬曆年間,就有巡撫保定副都御史內江陰世卿,都御史兵部待郎賈三進兩次視察,隆慶、萬曆、崇禎等朝相繼更迭,從無中斷,在此駐守的把總有劉登洲、張文明等五十多名,皆為武進土出身。在城西北龍門峽內建有絆馬索數道(遺址可錄)及邊城三道(即三重防線)。城北隔河相望,大家回頭看,對面的山名為明陽山,在山上建有炮台兩處,遺址可見,這些外圍設施和城堡遙相呼應,構成一個完整的立體防禦體系,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卓越的建築藝術[1]和軍事技能。

大龍門城堡是明長城「內邊」上的重要關隘,此地三峰品立,形勢如門,原是京都通塞外的通道和兵家必爭之地,有「疆域咽喉」之稱。在金華山北側的蔡樹庵長城,長約2公里,蜿蜒於叢山峻岭之脊,仰而視之,猶如一條銀色的長龍由南向北騰飛而去,非常雄偉壯觀。佇立敵樓樓頂,極目遠眺,塞北起伏奔騰的群山和剪子樑上的積雪盡收眼底,令人頓生豪邁之感。龍門峽地處大龍門城堡西北1華里,峽谷兩側群峰競秀,斷崖絕壁高聳入雲,谷中清泉溪流激浪奔騰,景色尤為壯麗。峽谷兩側峭壁上的題詞題字刻字多達20餘處,描述了關山的險要雄偉和山河的秀麗俊美,多用行書、草書寫成,運筆瀟灑自如,是難得的珍品。經專家考證,這裡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摩崖石刻[2],被譽為「文化長廊」。這些刻字為研究明代書法藝術提供了可靠的佐證。

視頻

大龍門城堡 相關視頻

航拍河北淶水大龍門城堡
大龍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