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相國寺梵樂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相國寺梵樂團

中文名稱;大相國寺梵樂團

別名;佛樂或梵唄

歸屬;佛教

主旨;世界和平,生命和諧

梵樂又稱佛樂或梵唄,是佛教弘揚教法和讚頌佛菩薩等美好事物的一種獨具宗教特色的聲樂。大相國寺的音樂包括"梵唄"和"勸世曲"兩種,演奏樂器包括法器樂器,法器如振金鐸木魚鐘鼓等;用於單獨演奏、也可誦經時伴奏的稱為樂器。時至今日,大相國寺仍保存着大量較完整的古樂譜,在傳統音樂方面稟賦一種廣泛的代表性,經發掘整理詮釋106首梵樂,汲取了民樂和宮廷音樂的精華,傳承創新相結合,結合現代樂器演奏技巧,讓空靜舒緩梵樂重現輝煌,具有鮮明的藝術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突出體現了中國佛教以"世界和平生命和諧"為主旨的文化價值。[1]

簡介

大相國寺梵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我國古代佛教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為皇家寺院大相國寺,以薈萃天下文化精英的博大胸懷成為一方精神聖地。大相國寺梵樂演奏,自寺院創建之始,便有樂僧越仁大師虛真大師在寺院演奏梵樂的記載。至唐天寶年間,寺院已出現完成的樂隊,並於高僧在法華經開講之前,敬獻梵樂謝佛恩以吸引聽眾。至唐大曆年間,寺院已將梵樂演奏定為制度,開壇講經必由樂隊獻樂,以表莊嚴和虔敬。北宋時期,隨着寺院發展盛勢,大相國寺梵樂也達到最隆盛階段;一方面,寺院內專門修建了演奏梵樂的專業'劇場'--維摩院,以及為一般遊人和香客演奏的'樂棚'。在皇室的要求下,寺院對梵樂曲目的整理和收藏,成為傳統。時至今日,大相國寺仍保存着大量較完整的古樂譜,在傳統音樂方面稟賦一種廣泛的代表性。大相國寺的梵樂結合了中國佛教音樂和北宋皇家音樂的傳統,具有鮮明的藝術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整個中原傳統佛教音樂的典範,中州佛教音樂體系的中心。 最早記錄大相國寺梵樂的是宋朝梅堯臣《宛陵集》。"劉原甫觀相國寺淨士院吳道子畫,楊惠之塑像,又樂僧鼓琴,閩僧寫真,予解其詫。"吳道子楊惠之是唐代著名藝術家,他們曾在大相國寺作畫塑像,描繪寺僧演奏情景。到了宋代,大相國寺成了文人墨客聚會聽琴的場所,蘇東坡王安石等都在此留下足跡。《東京夢華錄》卷六詳細記載了正月十六名流騷客夜遊大相國寺、賞梵樂的情景。 大相國寺的梵樂自北宋起,由於寺院和朝廷以及民眾廣泛深入的接觸和合作,寺院梵樂大量吸收了民間音樂和宮廷音樂,形成了自身隨緣隨機且以提升道德,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為目標的自由風格,寺院不僅以"皇家佛剎"自律,致力與朝廷的各種禮儀活動,以莊嚴國土為己任,且在寺內創建維摩院式供雅士欣賞"陽春白雪"的音樂廳,及設置樂棚常年舉辦"下里巴人"式普及性大眾音樂盛會,把寺院梵樂推及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種宋以前不多見的梵樂活動的形式和盛況,在深入人心及最大程度上廣擴梵樂影響的同時,也成就了大相國寺梵樂雅俗共賞的基本特徵和海納百川的雄輝氣勢與文化胸襟。 大相國寺的音樂包括"梵唄"和"勸世曲"兩種。大相國寺梵樂主要在六種情形下演奏。一是日常佛事,一般只有唱念詠贊等聲樂曲。逢初一、十五進香獻樂,則比日常增加樂器以示隆重。二是佛教盛大節日如釋迦牟尼聖誕日等。寺院住持向各個寺院發出邀請,數百名樂僧心懷虔誠集中在一起演奏梵樂,笙管齊鳴,鐘鼓震天,從清晨到日暮綿延幾日餘音繞樑。三是為歷代皇帝祝壽獻樂。四是民間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中秋等普天同慶,梵樂歡快熱烈。五是法會時的演奏。六是每天早晨開山門時演奏,以迎接八方來客。

近年来,为挖掘和弘扬大相国寺皇家梵乐的优良传统文化,在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和中央音乐学院袁静芳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寺院几近失传的梵乐表演得以成功恢复。赵朴初先生听后曾用『梵音海潮,虚远淡静』来形容佛教音乐的庄严和典雅,赞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大相國寺梵樂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僅是河南人民的文化財富,更是中國及全世界優秀的民族文化瑰寶,被業內人士譽為"全球第一皇家梵樂"。它承載着歷史的積蘊,穿越千年,遠播四方,滌盪着每一位聽者的心塵。

2002年,為使大相國寺歷史上極富盛名且已近失傳的梵樂再度重光,心廣大和尚親任團長,成立了大相國寺梵樂團,開始致力於大相國寺傳統梵樂的挖掘整理,並先後聘請十餘位國內著名的音樂教授,到寺指導和培訓樂僧。至2002年底,大相國寺梵樂團已培養專職樂僧20餘人,寺院梵樂文獻的整理也取得不少成就,基本上能適應各種場合及各種規模的演奏。2003年,寺院梵樂團在大和尚的精心操持下,已大有進境,開始走出寺院,參加國內外各種重大佛事活動及社會慈善活動的演出,作為佛教音樂的演奏形式,對於傳播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探索文化產業的發展之路,都是不可多得的資源。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好評。

發展演出

2002年度,大相國寺梵樂團恢復成立。

2004年9月20日,大相國寺梵樂團應有關方面的邀請,赴貴州省進行演出。這是大相國寺梵樂團首次走出河南省.對外進行表演。

2004年12月4日為配合澳門回歸五周年慶典活動,大相國寺梵樂表演團一行五十三人,赴澳進行為期三天的演出訪問。在澳期間,舉行以澳門回歸五周年、為澳門特區政府"祈福澳門"為主旨,祈棒世界和平、國泰民安、澳門繁榮的祈福法會,並展示大相國寺豐厚文化底蘊的梵樂表演等各項慶祝活動,進行佛教文化藝術交流,為數千名澳門觀眾獻上一台精彩的梵樂,令澳門觀眾大開眼界。

2005年5月30日,應鄭州大學校方邀請,大相國寺梵樂藝術團在方丈心廣大和尚率領下,到鄭大校園為廣大師生進行梵樂和武術表演。整場演出高潮迭起.充分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中華傳統的藝術精粹,以其獨具的韻味和傳承彰顯非凡,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同時也為校園文化系列活動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2005年9月28號,大相國寺梵樂團應中央音樂學院福建廈門南普陀寺邀請,參加10月28日--11月1日舉行的則悟法師榮膺方丈升座慶典暨閩南佛學院八十年院慶及"第三屆中、韓佛教音樂學術研討會".大相國寺梵樂團組團四十餘人與韓國佛教梵樂代表團同台進行演出,獲得多方好評。

2006年4月25日,大相国寺梵乐团在海南三亚南山观音苑广场举行大型佛教心灵音乐晚会,演艺了精彩的梵乐佛曲。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万余佛教信众参加这一音乐会盛况。作为国内首次举办的大型露天佛教心灵音乐晚会,开启了佛教音乐新的原刨之风,也是两岸三地顶尖梵音艺人的首次全面合作,很多曲目初次与观众见面。

2006年11月16日--20日,應中韓第四屆佛教音樂文化研討會主辦方邀請,大相國寺梵樂團赴韓國參加佛教音樂研討會演出。與來自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地區的梵樂界和佛教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聆聽佛教音樂

2007年3月,開封大相國寺梵樂成功申報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6月6日,流落民間多年的《大相國寺梵樂手抄秘譜》三卷本終於回到了它的誕生地--大相國寺。這套梵樂秘譜是由河南省藝術研究院無償回贈給大相國寺的,是省戲劇工作室(省藝術研究院的前身)一九五四年從民間音樂工作者手中徵集到的,之後一直作為資料保存了四十年,直到一九九四年才在一次大型音樂集成活動中重見天日。

2008年6月被譽為"全球第一梵樂"的大相國寺梵樂在取得了長足發展後,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牌匾和證書,88歲老藝人釋隆江法師被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相國寺梵樂的傳承人。

2009年 1月,開封市大相國寺梵樂研究所正式成立。4月,應邀參加第六屆中國·汶上寶相寺太子靈蹤文化節。

2010年 3月,參加淮陽太昊伏羲朝祖廟會揭幕慶典。

2011年4月參加開封市清明文化節巡演大會。

10月開封大相國寺梵樂dvd全球限量發行。

2013年9月5日大相國寺梵樂藝術團應邀到香港伊麗莎白體育館成功舉辦了專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以"禪聲樂韻·梵音頌世"為主題,受到了香港市民的歡迎。演出當天,雖然下着大雨,但能容納3000多人的伊麗莎白體育館內幾近滿員。當天,藝術團在80分鐘內,演奏了12首梵樂經典曲目。藝術團進行演奏時現場鴉雀無聲,待一曲終了,觀眾席上立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香港演出結束後,梵樂藝術團一行又應邀來到廣州中山紀念堂進行演出。

2013年12月30日在大相國寺舉行千年古剎形象郵票《大相國寺梵樂》首發儀式。郵票共3版,第一版內容為演奏,第二版內容為梵樂樂器,第三版內容是大相國寺的標誌性建築。同日大相國寺與中國銀行共同推出了"長城梵音祈福聯名"銀行卡舉行了首發;《大相國寺佛教音樂整理與研究》共3卷也正式出版發行。大相國寺梵樂登上國家名片,成為對外宣傳我市代表性旅遊景點、提升大相國寺影響力的又一窗口。

大相國寺梵樂在佛教音樂中內容豐富,獨樹一幟,是佛教音樂文化及中華音樂文化的寶貴遺產。具有很深的文化研究價值和建立和諧社會的社會價值。作為文化部門,有責任和義務去完成這一傳統項目的保護及創新改革工作,今天,大相國寺梵樂團在心廣大和尚的運籌下,正在向更規範、更典型、更精深的方向深入發展,,清涼世界的梵音將得到更完備的保護和發揚。

相關視頻

大相國寺梵樂團

探秘千年皇家佛音大相國寺梵樂團

參考資料

  1. 大相國寺梵樂團 , 百度文庫 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