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將蒙恬(耿永君)

大將蒙恬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大將蒙恬》中國當代作家耿永君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大將蒙恬

我去拜謁大秦名將蒙恬

走進陝西省綏德縣第一中學,暑期的校園一片寂靜。順着教學樓左面後方小路,登上西側平台,就來到蒙恬墓腳下。

蒙恬墓的封土呈饅頭形。據《綏德州志》記載,墓高50餘米,墓前石碑系清.乾隆年間知州張元林所立。後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又立一碑,知州江士鬆手書鐫刻「秦將軍蒙恬墓」。

深入時間隧道,撩開歷史沉重的面紗,我們看到,大將蒙恬的高大身影漸漸清晰起來……

將門虎子

山東自古出戰將、出義士。

蒙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出身於一個名將世家。

祖父蒙驁,戰國時從齊國來到秦國侍奉秦昭王,曾創下一口氣攻取37座城池的輝煌戰績,功勳顯赫,官至副國級「上卿」。

父親蒙武,也為秦將,曾任秦內史,與秦將王翦聯手滅掉湖北楚國,俘虜了楚王。

蒙騖、蒙武父子都是秦國重量級武將,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大業中,攻城略地,出生入死,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

將門出虎子。

這樣顯赫的出身與家庭環境的薰陶,為蒙恬日後的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他又天資聰穎,熟讀兵書,具備了較高的軍事素養。

蒙恬正式走進人們視野,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

蒙恬弟弟蒙毅,也是一個非凡人物,官至上卿。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輛車子,居內則侍從秦始皇身邊。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多將相,都不敢與之爭寵。

蒙毅法治嚴明,內侍趙高犯有大罪,差點被蒙毅給斬了。始皇念及趙高辦事勤勉盡力 ,又赦免了他。從此,蒙氏兄弟便和趙高結下大恨。

一個朝代或一個國家,打天下坐江山,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更少不了文官武將的鼎力輔佐。

蒙氏家族,將門世家,三代忠良,乃秦朝之大福,秦朝之大幸矣。

功勳蓋世

蒙恬戰功何在?

逐匈奴,築長城,開直道,是蒙恬大將的主要功績。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其雄」。

秦始皇用十年時間,秋風掃落葉一般,於公元前221年一統華夏,結束了戰國七雄長達五百年的爭霸局面,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三十八歲的贏政登基即位,成為「千古一帝」。

大秦帝國如旭日東升,燦爛的光輝照耀東方,震驚世界。始皇更加雄心勃發:「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但是,有一頭北方猛獸正虎視眈眈死盯大秦,它就是殘暴狠毒的匈奴。不徹底剷除匈奴這顆毒瘤,大秦永無寧日。

打擊匈奴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在被稱為「中華第一勇士」的蒙恬身上。

匈奴人的鐵騎神出鬼沒,來去無蹤,飛兵一般。蒙恬奉命率三十萬秦軍,殺入陰山和賀蘭山高地,使用當時最先進的武器「」,發射起來密集如雨,勢如破竹,再強大的敵人也難以抵擋。匈奴遭到重創,連連後退,北撤七百餘里,幾十年不敢來犯。蒙恬一舉收復河南地 (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

蒙恬又馬不停蹄,一鼓作氣,築起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長達五千多公里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匈奴鐵蹄望城興嘆,北方百姓安居樂業。同時,延綿萬里的長城給後人留下巨大的文化瑰寶。

秦始皇三十五年,蒙恬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

秦直道南起甘泉宮,北抵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是由咸陽至九原郡最為捷近的道路,全長一千八百里,相當於今天的高速公路。蒙恬率領他的團隊,劈山開道,風餐露宿,雨雪無阻,整個工期只有兩年半時間。秦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閉塞困境,有利於秦朝向北方快速增兵,促進北方地區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和融合。

蒙恬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崔豹在《古今注》中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後世亦尊蒙恬為筆祖。

公元前212年,公子扶蘇因反對秦始皇焚書坑儒,秦始皇便把這位未來的繼承人懲罰去上郡給蒙恬當監軍。

蒙恬一生赤膽忠心,戰功卓著,他又得到了什麼呢?

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與信任。

我們知道,始皇贏政生性多疑,不輕易相信大臣。蒙恬在外擁重兵駐紮十多年,蒙毅在內參政,這樣的情況很容易發生叛亂,由此可看出秦始皇對蒙氏兄弟的深信不疑。

而且,蒙恬認為,「陛下(秦始皇)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史記、李斯列傳》)」,或許,蒙恬早就知道秦始皇要讓扶蘇繼承皇位。

君臣關係能走到這一步,達到這個層次,這很是不容易的。

大秦落日

昏君主政,奸臣當道,忠良遭難。

這是歷代王朝不景氣或短命的根源所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大秦的天空烏雲密布,充滿殺氣。

秦始皇嬴政游會稽途中患病,急忙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 但無濟於事。一生求仙夢想長生的嬴政剛50歲就在沙丘病死,死前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意思是說把軍務交給蒙恬,我死後你要回咸陽(秦都)參加治理喪事。

趙高害怕扶蘇繼位,重用蒙恬,對自己不利,便與李斯、胡亥密謀篡奪帝位,假造遺詔:「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並賜蒙恬死。

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的扶蘇,接到老爹的聖旨,深信不疑,面對蒼天淚如雨下,便在城南盧家灣石壁下拔劍自刎。

囚禁於陽周的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執意要滅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毀謗胡亥,胡亥於是囚禁並殺死了蒙毅。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

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

我統領着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

使者說:「我只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陛下。」蒙恬長嘆道:「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於是吞毒藥自殺。

蒙恬與扶蘇,冤死上郡,千古悲歌。令蒼天落淚,山河同悲。

擎天柱倒了,頂樑柱垮了,秦國這座大廈搖搖欲墜。

秦二世還活着,奸佞小人們還活着,他們會有好日子過嗎?

秦二世即位後,更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壓迫。加之始皇帝時期焚書坑儒、修長城、開直道、築阿房宮、建始皇帝陵,大興土木,耗費巨資,百姓困苦到極點,紛紛起義抗秦。

公元207年,劉邦迂迴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那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所殺,繼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攻占咸陽,秦國大廈轟然倒塌。

秦始皇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在位僅三年,子嬰在位四十六天,大秦共存在了十五年四十六天。

可悲,可嘆。

漢代賈誼在《過秦論》中分析了秦國的興起、滅亡的原因,總結為一句話:「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意思是說:秦的迅速滅亡,在於不施仁義。奪取天下行霸道,治理天下施仁義。而秦的統治者還用過去攻取的辦法對付百姓,致使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秦亡於「暴政」。

我們可否想象:假如秦長子扶蘇順利稱帝,執掌秦國大印,結果又會怎樣?

如果扶蘇繼位,蒙恬當然會更加被重用,匈奴必定不敢囂張再犯;如果扶蘇繼位,肯定會體恤民情,讓百姓休養生息,農民亦不會舉旗造反。倘若他能夠減免徭役,進一步制定富民政策,啟用賢良,說不準還會開創一個大秦的太平盛世呢。

忠魂常在

名州青山埋忠骨,上郡千年護英靈。

大將蒙恬,太子扶蘇,秦國的兩棵參天大樹,生前駐守上郡,倒下長眠綏德。

崇尚忠良,敬拜英雄的綏德人,與秦國的將士一起,把蒙恬厚葬於綏德城西大理河濱。三十萬將士泣以甲冑掬土,積山為墓,把墓冢北一條小巷命名為「將軍溝」。將太子安葬在疏屬山巔,將一條小巷命名為「扶蘇巷」。讓他倆風雨相依,朝夕相望。

忠魂常在,英名永存。

走進今日綏德,你會發現,久負盛名的綏德漢,不僅誠實堅韌,重情重義,而且忠勇賢良,好爽仗義。誰說這不是蒙恬、扶蘇「忠義信勇」精神在綏德人骨子裡的傳承與延續?

「 親賢臣,遠小人」,是諸葛亮出師表》中的名句,也是中國人的一種心理價值取向。

蒙家軍、岳家軍、楊家將,歷來深受國人敬仰;趙高、李斯、秦檜遭萬人唾棄。

愛有多深,恨有多深。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中,用了近兩千字篇幅,濃墨重彩記載了蒙恬、蒙毅兄弟的事跡,給後人留下一份考證秦代歷史的珍貴史料。

我看到,2004年至2015十年間,蒙恬、蒙毅在電視劇《荊軻傳奇》《神話》《大秦直道》上重新復活,向世人演繹着他們悲壯的故事。

1995年8月,山東省蒙陰縣人民政府在聯城鄉樹立「蒙恬故里」碑,在縣城修建「將軍亭」。

2000年,臨沂市政府在臨沂廣場為蒙恬樹立雕像,列為臨沂「十大歷史名人」之一。

2018年4月14日至15日,春風貽盪,上郡生輝。兩千二百年來,首屆海內外蒙氏宗親恭祭蒙恬盛大典禮,在綏德縣一中隆重舉行。來自山東蒙陰等地嘉賓約千餘人參加典禮。對新複製的清道光形制蒙恬墓碑舉行了揭碑儀式。緬懷先祖愛國情懷,激勵後人報效國家。

當日,蒙氏宗親晚宴中,首發蒙氏原創歌曲《千古永垂—蒙恬將軍頌》:

西出關尋直道,

直道無邊,秦嶺聳雲霄。

北越黃河望長城,

長城巍峨,分外妖嬈。

啊!

那是將軍的脊樑,崛起的驕傲;

那是英雄的豪氣,化作了彩雲飄。

那是將軍的豐碑,發出的光耀;

那是英雄的容貌留下的微笑。

啊,

事秦開國,一統天下,三代英豪;

忠義信勇,忠君報國,匡扶正道。

長城,修直道,

北逐戎狄,戰功顯耀;

造毛筆,改古箏,

華夏文化輝煌燦爛傳千秋。

啊,

將軍的功德與日月同輝,

將軍的英名,永垂不朽[1]

作者簡介

耿永君,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