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隍廟五香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城隍廟五香豆上海的傳統小吃,用料講究,火候適當。所用原料是專門選自浙江餘姚縣出產的蠶豆。"不嘗老城隍廟五香豆,不算到過大上海!"這是凡到城隍廟中外遊客眾口一致的評語。城隍廟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現已成為來滬務工、探親、出差、旅遊的人們帶回家鄉饋贈親友的上海特色產品[1]


發展歷史

說起五香豆的發展史,據說,當初,城隍廟建成後,香火鼎盛。廟市上顧客、遊人川流不息。商販們紛紛來此設攤做生意。有一位名叫張阿成的外鄉人,做起了五香豆生意。豆味雖一般,但烹時四溢的香味,吸引了眾多顧客。美中不足的是,豆皮雖香,但豆肉夾生。在鄰近設攤經營五香牛肉和豆腐乾的商販郭瀛洲,見做五香豆生意本微利厚,就改行試燒五香豆。憑着他燒五香牛肉"選料好、加工精"的經驗,選用了嘉定產的"三白"蠶豆,在配料上加入了進口的香精糖精,並注重調試火候。燒出來的五香豆既不夾生,又香甜可口。後來,他又發現,用鐵鍋燒豆,表皮發暗,色澤不美,遂精益求精,定製了一次能燒四十斤豆的大紫銅鍋,做到色、香、味俱佳,口感呈軟中帶硬、咸中帶甜,深受顧客讚譽,生意越做越興隆。
此時,正巧商場裡的"雷雲軒煙嘴店"的老闆,因故歇業返鄉,委託郭代為看守店房。郭藉此機會,利用這間鋪面,收攤開店,取名"郭記興隆號"。在牛皮紙製作的包裝袋上,印刷了郭瀛洲的頭像和雙龍商標。擴大經營後,產品也從零售發展到兼營批發。不僅滬上車站、碼頭、茶樓、酒館、影劇院門口出現了設攤和提籃叫賣五香豆的商販,還開始遠銷海外。1956年,"郭記興隆號"改名為"城隍廟五香豆",五香豆的生意興隆非凡,口碑載道,遠近顧客紛至沓來,不久,就成為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上海風味特產。如今,豫園商城內專設了五香豆商店,附近還有五香豆廠,產品已遠超歷史最高水平,名聲遠揚。

榮譽

老城隍廟品牌炒貨被列為市商委和南市區1997年重點扶持產品品牌
2003年上海暢銷快速消費品
2003-2006上海快速消費品市場領軍金獎(乾果)
2004上海暢銷快速消費品休閒食品(乾果)
2006上海暢銷金品(乾果)
上海市著名商標(2007-2009)
首屆兒童生活用品(食品)消費者信譽獎
首屆瓜子展品金獎
老城隍廟奶油五香豆先後被評為市優質產品,在各地食品評比中,它還被授於"金牛獎","天馬獎"等十幾種榮譽稱號
"老城隍廟"品牌被評為"上海著名商標"

做法

1.把黃豆洗淨,倒入鍋里,加入滷水(醃雪裡蕻的滷水);將茴香桂皮用紗布包好紮緊放鍋中,醃雪裡蕻滷水的用量以能漫過黃豆為度。
2.裝有黃豆的鍋放火上,旺火煮熟後,加入黃酒白糖,改用文火燜,燜至豆皮起皺,水汁收干時離火,加入甘草末、五香粉胡椒粉,炒勻後盛在盤中,晾涼後食用[2]

參考文獻

  1. 城隍廟五香豆-上海特產小吃介紹,搜狐,2015-05-13 15:22
  2. 城隍廟五香豆,九州醉,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