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城中苗寨

中文名稱;城中村

別名;翁城河、瓮城大寨

行政區類別;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下轄地區;大寨一組、上寨塘卜二組、麻卡三組、鐵倘組、湯澇五組

政府駐地;貴州省麻江縣宣威鎮

面積;14.95平方公里

人口;2528人

方言;苗族語音、麻江話

著名景點;翁城河清水江自然風光、麻卡峽谷風光

城中苗寨村位於貴州省麻江縣宣威鎮東南部,北抵該鎮咸寧村,東交翁保村,南鄰丹寨縣興仁鎮城江村,西與都勻市壩固鎮甲登村接壤、是兩州三縣交界處。距麻江縣城40公里,距丹寨縣20多公里,距凱里市50公里,距離黔南州州府都勻市30多公里,距省會貴陽市160公里,距余安高速公路興仁出口4公里。司辰公路穿村而過,交通非常便利。

該村以鐵倘村和城中合併形成城中行政村,共有10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507戶,總人口2528人。全村居住以苗族為主,占到總人口的98%以上,全村黨員43人,女黨員4人,20-30歲3人,30-45歲9人,45歲以上27人,全村貧困戶187戶。 全村土地面積1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72.9畝,其中田3285.5畝,土1587.4畝,人均耕地面積1.93畝。

城中村擁有美麗的清水江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苗族風情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再加上如畫卷般的城中村梯田風光和美麗的麻卡瀑布群景色,令人如痴如醉。

目錄

序言介紹

城中村位於貴州省麻江縣宣威鎮東南部,北抵該鎮咸寧村,東交翁保村,南鄰丹寨縣興仁鎮城江村,西與都勻市壩固鎮甲登村接壤、是兩州三縣交界處。距麻江縣城40公里,距丹寨縣20多公里,距凱里市50公里,距離黔南州州府都勻市30多公里,距省會貴陽市160公里,距余安高速公路興仁出口4公里。司辰公路穿村而過,交通非常便利。

該村沿着清水江河畔聚居,建築多以木質結構住房為主。該村以鐵倘村和城中合併形成城中行政村,共有10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507戶,總人口2528人。全村居住以苗族為主,占到總人口的98%以上,全村黨員43人,女黨員4人,20-30歲3人,30-45歲9人,45歲以上27人,全村貧困戶187戶。 全村土地面積1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72.9畝,其中田3285.5畝,土1587.4畝,人均耕地面積1.93畝。

城中村擁有美麗的清水江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苗族風情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再加上如畫卷般的城中村梯田風光和美麗的麻卡瀑布群景色,令人如痴如醉,是凱里市、都勻市、麻江縣、丹寨縣與三都縣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2016年,在脫貧攻堅戰鬥全面打響之後,麻江縣公安局黨委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派出了一大批黨員幹部分配到聯繫的7個村開展幫扶工作,其中局黨委成員、副政委彭向陽受該黨委的委派,於2018年9月到宣威鎮城中村擔任脫貧攻堅小分隊隊長,全面接管了城中村的脫貧攻堅工作。[1]

建制沿革

瓮城是為了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而在城門外(亦有在城門內側的特例)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屬於中國古代城市城牆的一部分。瓮城兩側與城牆連在一起建立,設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禦設施。瓮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進攻。

貴州省麻江縣宣威鎮城中村,很早以前的名字沒有人記載,瓮城是幾百年前人們對它的稱謂遺留下來的,可想城中村歷經滄桑,至今仍無法考證。村里石頭特別多,村莊用石頭砌成牆,防止壞人、野獸等進村。瓮城村下有一條清水江流過,故稱為"瓮城河"。

古時候貴州人煙稀少,山林茂盛,各種兇猛的野獸非常多。以前的瓮城山上到處都有吃人的野獸,如(老虎、豺狼、豹子、熊人)等,家裡養的豬、小牛等禽獸經常被野獸攻擊吃掉。人們也害怕野獸的攻擊,所以人們就用石頭、把整個村莊包圍起來,並用皂角刺等把城牆圍起來,防禦猛獸攻擊城牆。傳說,從前村裡的出去幹活,要按時回來,村口的大門一關,在門外沒有回來的人就會變成野獸的美餐。人死後埋葬,如果屍體一旦被豺狼等野獸發現,很快就被分屍一搶而光的。

有人說以前村裡的水源特別豐富,有很多大的泉水,有人指揮全村人都把家裡的大鐵鍋全部把泉水都蓋住。至今我還是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原因。現在城中村水源還算不錯,尤其是塘浦田野上有很多的珍珠泉,常年噴水,沒有斷過。其中有幾個大的泉眼,養育了村民,灌溉了田野。這裡的泉水是由於古時候天然的地質結構發生變化,地峭運動留下了裂痕,地下水從很深的縫隙中冒出來,中間有很多不規則的空間,形成空氣,當水和空氣同時從地下冒出水面來的時候就會形成泡泡,一個連着一個,看上去就行珍珠一樣。

瓮城以前也輝煌過,那是在一位姓趙的企業家辛苦的打拚下,擁有自己的水泥廠、發電廠、餅乾廠、紡織廠、車隊和養豬場等。並用電力水泵把水從大河抽到山頂,灌溉當地的水稻,有人說山頂上都有螃蟹、河蝦的存在。並在村里修了三個大水庫和渠道。那個時代村里村外的人連飯都吃不飽,書更讀不起。他一個人就在瓮城河創造了自己的企業,把瓮城河發展成為一個小城市,還有人來趕集購物等。成為當時的一個神話。後來隨着趙氏的企業家去世之後,無人能繼承和管理,這麼多生產力的企業,無法運作就慢慢地在消失了。

瓮城在解放前包括河對岸的城江村原名(把朵寨)、格老寨。解放後,把朵寨和格老寨劃分為丹寨縣,就只有少數的前輩叫城中村為瓮城。瓮城這個地名慢慢的被後人忘卻。只有瓮城河大橋的石碑上刻着"瓮城河大橋"讓這個地名永遠的記在了歷史的一頁!

位於苗嶺西部起源,清水江上游起源(清水江主要在黔東南州境內,從瓮城河之後至湖南懷化之間稱為清水江。)是古往今來清水江上非常重要的渡口之一。

瓮城河是麻江縣和丹寨縣的必經之路,也是黔東南州州政府凱里市和丹寨縣的主要交通路線。之前這裡是泥沙鋪的公路,渡河沒有橋樑,是以碼頭渡船運輸所有南來北往的汽車和人流。

1993年7月瓮城河大橋建成以來,交通的完善加強了兩縣人民的交往和貿易。2003年司晨公路的建成,又再一次把兩縣的交通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

自然資源

麻江縣宣威鎮城中村農家樂,經過政府的幫扶,現在擁有10餘戶,城中村農家樂正在逐步發展和規劃當中,農家樂給村里旅遊業帶來了新的希望。城中村具有清水江豐富的旅遊開發資源,希望清水江這條綠色旅遊資源能給村裡帶來財富,也希望更多的遊客能到清水江享受大自然的魅力!

在麻江縣宣威鎮的東部有一個苗寨--城中苗寨。這個苗寨的門前是一條名叫翁城河的大河。河的對岸是丹寨縣的邊界。河面上的拱型橋是宣威鎮通往丹寨縣的要道。這裡山環水繞,蟬噪鳥鳴,是一個古老而美麗的苗寨。站在橋上遠眺,苗寨門前靜靜流淌的瓮城河是那樣的安詳,那樣的碧綠,像一條玉帶環繞着苗寨。在那墨綠的山腳下,苗寨獨特的吊腳木樓明明朗朗,墨黃相間,透出了古樸的風韻。在苗寨形如一張"八仙桌"的小坡上,長有一棵古老而珍稀的"保寨"樹。這棵樹在枝繁葉茂的樹木中,顯露出高大的身姿,粗大的樹幹上長出彎曲的枝椏,猶如人的手臂。有幾枝樹椏光禿禿的,無樹皮包裹,顯然完全失去了生命,但是仍然矯立着。從而見證了幾百年來這棵樹的滄桑經歷。只要認真觀察,你會發現這棵樹的葉子形如杏核,樹皮如倒生的鱗片,且開口朝下,非常罕見。當地人慣稱"倒鱗樹"。聽當地人介紹,"倒鱗樹"木質無比堅硬,是樹中之王。

俯視橋下,河水淺的地方清澈見底,拳頭般大小的鵝卵石鋪成整個河床。水流或急或緩,或素湍飄飛,或動中銜靜。其中可見小魚往來,浮沉不定,怡然自得。河床下灣處形成綠灘,深不可測,宛若翡翠,有如大海深沉。河床上的一塊綠洲上,五、六頭皮毛油亮的水牛,三、五匹駿馬在享受着大自然給的恩惠。幾個牧童坐在青草地上望着歡快流淌的河水,憧憬着美好的未來。 橋的下河岸散落着幾戶農家樂。這些農家樂都是地道的苗家人開的。他們經營的都是本地野生河魚,或土雞,或土鴨等等。全是苗家的煮法,湯鮮味美。在這裡憑藉潺潺的流水聲、清幽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風情享受苗家綠色美味佳肴,心情格外的爽。路經這裡的各地客人,總是要停下車飽餐一頓。這裡成了麻江人和丹寨人交往的紐帶。一有時間,雙方電話相約,彼此相聚,相互傾吐,交流經驗。既促工作,又增友誼。

城中苗寨均為苗族的一個族種,在苗族中稱"半子蓮",他們純樸善良,熱情好客,能歌善舞。他們穿的服飾與其他苗族服飾相比,顯得簡潔明快些。一般婦女穿的服飾均為談綠色或天藍色,並在衣襟和袖口繡上幾道不同顏色的花圖案。看上去,十分俏麗。

經濟概況

主要經濟來源:打工、種植和養殖 例如:水稻、養豬、養牛、養雞等

突出種植:水稻、藍莓、草莓、太子參、煙葉、西瓜、橘子

天然礦產:重晶石、鉛鋅礦、鐵礦、煤礦等

特產:藍莓酒、西瓜、橘子

旅遊:城中村有神奇美麗的清水江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苗族風情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再加上城中村美麗的景色,令人如痴如醉,帶動了城中村農家樂的發展前景。

民族風情

城中村苗族人民有着悠久的歷史,居住在清水江沿岸的已有500年以上。節慶上,除了規模盛大的春節、蘆笙節外,還有二月的踩鼓節、四月八、端午節、六月六、七月半等節慶活動。在民間文化方面有板凳舞、對酒歌、蘆笙舞、木葉演奏、嗩吶等,在民俗上有說親、訂親、嫁女、結婚、滿月酒、立房子、喪葬、立碑等。如到苗家旅遊,請選擇蘆笙節最佳,有幸遇着結婚、嫁女活動等也可以看看熱鬧。

城中村沿岸皆為苗族人民聚居,翁城河均為苗族一個族種"半子蓮"。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五是村裡的蘆笙節,蘆笙節時,來自四面八方的苗、漢、布依、瑤等民族的人民匯集於蘆笙場。蘆笙節開展的項目有場面熱烈的蘆笙舞、籃球、乒乓球、鬥牛、斗鳥、賽馬、長跑、爬山、拔河、對酒歌等。盛會時人數愈萬人,蘆笙會上,苗家姑娘穿着節日的盛裝,在優美動聽的蘆笙舞曲的帶動下,翩翩起舞。"半子蓮"與裙子苗的蘆笙曲調、舞步及服飾各不相同。苗家的花帶、圍腰、繡花鞋、背帶、袖套等都是姑娘們自己精心挑針繡出來的,銀裝銀器更加昂貴,所有這些都拿在蘆笙場上一比高低,很吸引顧客。

城中村的苗族婦女用五顏六色的線織成大小不一的苗帶,縫成服裝,非常精緻美觀。到城中村苗家喝喜酒的時候,主人家會給你一根作為紀念。苗帶那是當地苗族婦女每天晚上熬夜才織成的,她們白天幹活很繁忙沒有空餘時間,只有在晚上睡覺之前才抽出點時間來織苗帶,這是她們最好的一份心意。

村里本土特色有自產自釀的酸辣椒醬、白豆腐、米酒、鹹菜等。到村裡有機會吃到很多好吃的東西,如酸湯河魚、土雞、土鴨等農家美食。

城中村的人好客,和諧相處,友好交往,讓很多遊客都流連忘返。即使來過離開的遊客也還會常常想起這裡。因為這裡的苗族人民以淳樸的生活,溫和的性格和遊客們就像最親的人一樣對待。村裡的人們生活水平雖然不富裕,但是都非常的重感情,好交朋友,只要你到城中村,就好像走進了自己的家一樣親切溫暖。

相關視頻

城裡的孩子在苗寨體驗生活,苗寨叔叔阿姨與他很親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