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城中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中心,柳江區繞城而過,素有「玉帶束龍腰」、「金錢吊玉壺」之美譽。
城中區是柳州市商貿、金融、文化、教育、娛樂中心,行政區域轄河北半島和河東半島。
2012年城中區面積77.675平方公里,轄城中、公園、水上、中南、靜蘭、河東、潭中7個街道辦事處,共1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5年末城中區人口11.79萬,其中,城鎮人口10.45萬人,農村人口1.34萬人。主要語言為普通話和柳州官話。
城中區轄區內有為紀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興建的柳候祠,內存韓文、柳事、蘇書而成的「荔子碑」有明代東門城樓;還有清代西來寺歷史遺蹟。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目錄
歷史沿革
城中區歷史悠久,有多處古人類文化遺址,此為柳州之原始地域。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三國孫吳鳳凰三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為郡治所。南朝齊(公元479─502年),從潭中縣地分置齊熙郡,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後為潭中治馬平郡治所。
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馬平縣屬桂林,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為龍城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龍城郡復名柳州。
城中區清代為馬平縣轄地,部分為柳城、雒容縣在廂、在鄉轄地。民國時期先分屬縣轄中區、一區;繼而分屬雍和區、大同區、維新區;後分屬中團區、洛滿區。解放初曾先後劃為四、五區和五、六、七、八區,又並為第三區,1955年設置郊區公所。1960年,撤銷區公所,分屬鵲兒山、鵝山、城中、魚峰等公社,1961年復設郊區。1978年11月,撤銷郊區,郊區由市農業辦公室接管,1979年,成立城中區。
1984年7月恢復郊區建制。2000年5月,郊區轄7個鎮3個鄉,含74個村、街,2000年,城中區轄4個街道:公園街道、城中街道、中南街道、水上街道。
2002年6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柳州市市郊區。將原郊區的長塘鎮、沙塘鎮、石碑坪鎮、洛埠鎮、白露鄉和黃村鄉白沙、黃村、雅蓮3個村劃歸柳州市柳北區管轄,羊角山鎮的水南、架鶴、雞喇、社灣、陽和5個村和雞喇居委會劃歸柳州市魚峰區管轄,太陽村鎮、西鵝鄉和羊角山鎮的新雲、門頭、帽合3個村以及黃村鄉的渡口、基隆、磨灘3個村劃歸柳州市柳南區管轄,柳東鎮和魚峰區的譚中街道劃歸柳州市城中區管轄。
城中區管轄面積從2.89平方千米,擴大為77.675平方千米。
1996年,城中區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約8.3萬人。轄4個街道:公園街道、城中街道、中南街道、水上街道。柳州地區行署在區境內。(摘自《政區大典》)
公園街道(GongyuanJiedao) 1985年設公園街道。位於區境東部。面積1.5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轄立新路、曙光東路第一、曙光東路第二、文惠路、東台路、解放南路第一、解放南路第二、濱江東路、羅池路、公園路、中山東路、灣塘路、解放北路13個居委會。古蹟有柳侯祠。
城中街道(ChengzhongJiedao) 1985年設城中街道。位於區境中部。面積0.7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柳江路第一、柳江路第二、紅星街、曙光中路、映山街、五一路、龍城路、柳新街、中山中路9個居委會。
中南街道(ZhongnanJiedao) 1985年設中南街道。位於區境西部。面積0.8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青雲路、蓮塘路、雅儒路第一、柳蔭路、西柴街、中山西路、長青路、小南路、曙光西路第一、曙光西路第二、斜陽路、濱江西路12個居委會。名勝古蹟有西來寺。
水上街道(ShuishangJiedao) 1985年設水上街道。位於區境東南部。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0.1萬人,轄江一村、江二村、江三村、江四村4個居委會。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中區總人口74764人,其中:城中街道7756人,公園街道41100人,中南街道25382人,水上街道526人。(原郊區的柳東鎮64816人,魚峰區的譚中街道18071人)
2002年6月2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57號):撤銷柳州市市郊區,將原郊區的柳東鎮和魚峰區的潭中街道劃歸柳州市城中區管轄(同年9月正式調整)。城中區管轄面積從原來的2.89平方千米,擴大為77.675平方千米,人口由原來的7.84萬人,增加到1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95萬人)。
行政區劃
至2012年底,城中區面積77.675平方公里,共7個街道,18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民委員會。下轄:公園街道、城中街道、水上街道、中南街道、潭中街道、河東街道、靜蘭街道。
人口民旋
2005年末城鄉人口11.79萬,其中,城鎮人口10.45萬人,農村人口1.34萬人。轄區內居住有漢族、壯族、回族、苗族、瑤族、侗族、滿族、京族、仫佬族、毛南族等23個民族。
交通
城中區內有湘桂線鐵路、國道公路和水路穿城而過,龍城路、五一路、八一路、東環路、桂中大道、學院路、文昌路、桂柳路、文惠路等市內主要幹線縱橫交錯,柳江大橋、河東大橋、壺東大橋、文惠橋、文昌橋、紅光橋、靜蘭大橋、三門江大橋、湘桂線鐵路大橋、209國道、322國道,穿城而過。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中區位於柳州市中心,位於河流階地柳江繞城而過地處東經109°23′51″~109°30′56″之間,北緯24°18′34″~ 24°25′55″。
氣候
城中區氣候屬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交替過渡氣候帶,全年年均溫20.5℃,年降雨量1490mm,全年日照時數1635小時,年積溫6688℃,無霜期310-340天,極端高溫為39.2℃,極端低溫為-3.8℃。
土壤
城中區土壤主要有沙頁岩紅壤,第四紀紅壤、河流沖積土。
地形地貌
城中區地形地貌以峰林谷地、石灰岩孤峰平原、矮山低丘為主,境內多緩坡丘陵,地層構造形態;地形受柳州市郊太陽村所控制的單斜構造,多碎塊。岩層走向NNE(北北東)傾向SEE(南東東),傾角10°—15°。岩層容許承載力150—500噸/平方米。
城中區地形為河流階地,以沖積地形為主,屬浸蝕溶蝕性河谷平原。老城區內無石山,無土嶺,海拔高度81~93米;河東片區則為多山地區,山地面積為75%,最高海拔達223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城中區礦產資源已探明礦產有9種,產地25處,尤以石灰岩礦、白雲礦分布較廣,開發利用價值高。
林業資源
2000年,城中區有林地面積2655.9公頃,占土地面積的40.4%。其中:森林面積2402.0公頃,占90.4%;灌木林面積205.0公頃,占7.7%;疏林地2.2公頃,占0.1%;無立木林地面積7.5公頃,占0.3%;苗圃地39.2公頃,占1.5%。常見喬木樹種有:馬尾松、樟樹、紅荷木等。灌木主要有:油茶、黃荊、桃金娘等。草本類有五節芒、鐵忙萁、白芽、野香茅及野古草等。
水資源
1990年,城中區水資源總量為6.7億立方米,地表水徑流量面積568.0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976億立方米;地下水面積325平方公里,水資源量1.4186億立方米。
經濟
綜述
1998年,城中區工業總產值為9170萬元;2005年,城中區完成地區工業總產值5、41億元,其中區屬企業完成產值800萬元,街道企業完成產值2、66億元,規模以上企業2、68億元。
2007年,城中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90億元,同比增長26.11%,轄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0元,增長10.07 %;農民人均純收入4645元,增長10.16 %。
2011年,城中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95億元,同比增長57.77%;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23.42億元,同比增長59.10%;實現財政收入12.02億元,同比增長38.16%。
2012年城中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66億元,同比增長13.2%。財政收入實現17.01億元,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億元,增長52.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36元,增長14.96%;農民人均純收入10015元,增長15.6%。
2012年城中區在建項目66個,其中新建項目44個;實際到位資金100.1億元,增長48.78%;實際利用外資2900萬美元,增長11.4%;列入自治區級大兌現項目10個,履約率100%,項目開竣工率90%。
第一產業
2002年起,城中區開始有農業,2002年農業總產值6017萬元,農業增加值3809萬元,;2003年農業總產值完成6323萬元,農業增加值完成4038萬元,;2004年農業總產值9079萬元,農業增加值5411萬元。
城中區水產養殖主要為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品種主要有草魚、鰱魚、羅非魚、鯉魚、鯽魚、鱅魚等。2003年水產品產量為887噸,2004年增加86噸達到973噸,比上年增長9.6%,其中柳東鎮完成881噸,非農社會完成92噸,2004全年網箱養殖面積為71133平方米。
2012年城中區發放農機、良種等各類補貼44.36萬元,發放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19.44萬元。
2012全年實施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紅肉蜜柚和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發展突出,成功舉辦環江村第五屆龍眼節。全年完成植樹造林面積1100畝,種植林木12萬株。
第二產業
城中區工業以發展高新都市型工業為主,重點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占地少、無污染,以新、特、精為特點的企業。
2011年城中區完成更新改造項目88個,完成投資13.47億元,同比增長36.41%。抓大壯小扶微工程成效顯著,轄區4家規模以上企業列入市級成長培育計劃,3家規模以上企業技改項目列入市重點技改項目庫。
2012年城中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36.29億元,增長16.05%,更新改造投資21億元,增長58.01%。
第三產業
城中區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擁有工貿大廈、五星商廈等一大批高質量、商檔次的商業網點和專業批發市場。
第三產業已經成為城中區經濟的支柱,在三次產業中,三產比例達77%。
2012年城中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8.71億元,增長15.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億元,增長17.67%。
2012年城中區錦業城市廣場等項目穩步推進,工貿大廈、五星商廈完成升級改造,高端商貿企業搶灘入駐。五一路、龍城路地下商業街持續繁榮,共引進387家商家入駐。
社會
城建
2012年城中區開展市容市貌環境專項整治356次,查處市容、市政建設案件2927起,發放宣傳資料7000多份,清理占道經營7.95萬次,清除垃圾4.63萬噸。數字化城市管理不斷完善並發揮作用,共處理案件4898起。「兩違」整治成效顯著,依法清理拆除「兩違」建築18.08萬平方米。
文化體育
城中區是柳州市文化、體育中心,各類文化設施、體育場館、文體機構及文化團體均設在轄區。1991~2005年,共有社區業餘文體團隊93個。社區圖書室2個,藏書量共3600冊。
城中區位和專業、業餘文化團體參加街頭文化宣傳、黑板報、演唱、文藝演出以及市、區兩級群眾性業餘文藝匯演。
在體育方面,城中區組織轄區企事業單位進行業餘乒乓球賽、藍球賽、沙灘排球賽、沙灘足球賽、老年橋牌賽等,組織城中區體育代表團隊,先後參加了柳州市第七、八、九、十、十一屆運動會,分別取得總分第一、金牌數第一的好成績。主要體育人物有世界航模冠軍周耀東,世界乒乓球冠軍謝賽克,體操王子李寧等。
科技
2012年城中區申請發明專利402件,完成市政府目標的372.22%,居全市十縣區之首,獲專利授權115件。科技項目質量不斷提高,獲國家、自治區、市級科技項目經費2287萬元,獲科學技術獎38項,取得科技成果27項,完成自治區項目結題25項。科普宣傳活動深入開展,科教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系列活動紮實推進,培訓1500多人次,發放科普宣傳資料5800多份。
民生
2012年,城中區實現城鎮居民參保6.35萬人,完成任務率103.90%;新農合參合1.54萬人,參合率97.89%。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全面啟動,發放率、應參保率均達100%,基本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各項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不斷加強。「扶貧助殘惠民工程」紮實推進,投入14萬元完成35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扶持10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創業就業。
全年共發放城鄉低保金395.4萬元,優撫金192.98萬元;完成廉租房實物配租70套,分配公租房63套,發放廉租房補貼116.05萬元。老年人事業不斷深化,完成河東老年公寓建設前期準備工作,投入40萬元為400名重度殘疾人開展居家托養服務,發放老年人高齡補助金15萬元。
教育
城中區主要分布有廣西工學院、柳州高級中學、市第十二中學、景行小學等學校。
2012年城中區靜蘭小學遷建順利完成並如期投入使用。投入453萬元更新學校課桌椅及校舍維修,免費午餐擴面工程有效推進。成功舉辦「全國第三屆青年優秀班主任大講堂」等活動。師資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學校教育科研特色管理工作紮實推進。義務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中考各項指標名列全市第一,基礎教育優質特色進一步彰顯。轄區中小學、幼兒園共獲國家級獎項10項,自治區級獎項9項。
名優特產
螺螄粉
具有酸、辣、鮮、爽、燙的獨特風味,位居柳州風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軟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筍、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鮮嫩青菜等配料及濃郁適度的酸辣味和煮爛螺螄的湯水調合而成。
馬打滾
柳州怪名小吃,該品種用糯米粉、豆粉、芝麻、黃糖粉製成,狀如湯圓。食用時在黃豆粉中滾幾滾即可,熱而嫩滑,香味可口。
滑肉腸粉
肉腸粉又名「豬腸粉」,因形似豬腸而得名,用一張卷粉卷上滑肉,捲成小段,上蒸籠,出籠後,澆是生油,熟油,糟辣醬,海鮮醬等佐料即成。
旅遊
柳州市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柳江蜿蜒穿過,屬自然盆景,城中區集中擁有眾多古蹟和自然風光。
東門城樓
柳州東門城樓建築建成於明初,城基皆用蕊石,牆用厚磚。城門上鑲有石刻「東門」二字,署「洪武十四年四月立」。明代東樓於清代嘉慶年間曾遭火災,光緒元年由柳州名建造師姓郭的(佚其名)重建。[1]
西來古寺
創建於明代、重建於清代,位於城中區雅儒路臨江巷西側,座北朝南,面臨柳江。[2] 寺前有院,中為大殿,寺東為僧人住房,寺西為民房。寺中昔塑有佛像5尊,皆高大莊嚴。原有6塊碑刻已散失,今西牆尚存石刻碑文1塊。另在寺殿正門右邊,存放光緒甲午夏刻的一方石刻,上書「西來古寺」4字,書法流暢,遒勁豪放,刻工頗為精細。[3]
柳侯公園
柳侯公園位於柳州市柳江北岸的古羅池地區,是為紀念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而興建的。始建於唐長慶二年(822年),因鄰近羅池,舊稱「羅池廟」。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地方名流倡議,以柳侯祠為中心闢建公園。宣統元年(1909年)在柳侯祠的原有基礎上擴建成公園,並定名為柳侯公園。[4]
視頻
柳州市城中區全域旅遊宣傳片
視頻
城中區全域旅遊宣傳片
視頻
城中區竭力打造人居環境更美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