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垂直帶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垂直帶性即垂直地帶性。通常指高山地區自然地理現象隨高度遞變的規律性。由於氣溫隨高度增加迅速降低,降水和濕度在一定限度內隨高度增加而增大,從而形成山地氣候的垂直分帶。受其影響,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出現相應的變化。幾乎每個山區都有垂直分帶現象。

中文名:垂直帶性

外文名:Vertical zonality

定 義:垂直地帶性

學 科:地理學

簡介

山地垂直帶譜的結構與山體高度、坡向以及山體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不同地理地帶的山地垂直帶譜有不同的表現圖式。從低緯地區至高緯地區,帶譜結構趨於簡單,如赤道附近地區的高山可出現8—9個垂直分帶,而在極地地區,通常僅有1—2個垂直分帶。喜馬拉雅山南坡有8個垂直分帶,而北坡僅有4個。

特徵

在達到一定高度的山地,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其構成的自然綜合體隨高度變化而出現的分異和分布現象。又稱高度帶性。形成垂直帶的背景是構造隆起的山體,直接原因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太陽輻射強度隨山地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地面長波輻射也隨山地高度而迅速加強,因而導致輻射差額(見輻射平衡)的顯著降低和氣溫的快速下降,垂直溫度梯度(約每千米5~6℃)比緯度水平方向的溫度梯度可大上千倍,在高差幾千米內可出現近似熱帶至極地的變化。氣溫和氣壓隨高度而下降有利於水汽的凝結,在迎風坡降水常隨高度而遞增,但超過最大降水線或雲帶後便隨高度增加而減少。氣候的垂直變化引起植被[1]土壤動物群落、水文乃至地貌某些特徵的相應變化。

標誌

垂直帶通常以各類植被和土壤為主要標誌,並結合水熱條件和地貌等特點進行劃分。垂直帶的數量及其組合結構形式稱為垂直帶譜。垂直帶譜的結構主要取決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山體本身的特點。當山體達到足夠高度時上部常可出現永久冰雪帶。低緯地區的高山,下起熱帶雨林帶上至永久冰雪帶,具有最複雜、最完備的帶譜。從低緯至高緯,帶譜結構逐趨簡單,各帶分布的高度也逐漸降低,乃至尖滅。高緯地區山地僅有苔原帶至永久冰雪帶。從沿海至內陸,各帶譜的差異也很明顯。沿海濕潤型垂直帶譜常以多種山地森林為主,頂部積雪也較豐富。內陸乾燥型垂直帶譜常缺乏森林帶,常以荒漠帶至山地草原、高山草甸等順序更替。過渡區的特點介於兩者之間。此外,山體的相對高度、坡向、排列狀況和區域地形的變化等也可影響垂直帶的性質。屏障作用大的山體,其迎風坡與背風坡帶譜的結構有不同。當山間盆地或谷地的水熱條件出現異常時,可發生某些帶序倒置的現象。

類型

垂直帶的類型雖多,但分布零星、間斷。它是在地帶性與非地帶性兩個基本地域分異規律共同控制下發育而成的,既有地表水平分異因素影響的烙印,也有自己的組成、結構和成因等特點。

視頻

垂直自然帶的判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