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垂憐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垂憐經
圖片來自蘆洲聖若瑟天主堂

垂憐經[1],(又譯憐憫頌),希臘語Κύριε拉丁語Kyrie}},是基督教用於禮拜儀式的一首詩歌

簡介

垂憐經,意即求主憐憫,是一般彌撒曲中的第1個樂章

全曲的歌詞只有三句,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是相同,而第二句亦只是把開始的「Kyrie」改為「Christe」,歌詞的搭配正正反映基督宗教中對禱告(祈禱)的態度---先向上主承認自己的過往的過失,並祈求得到寬恕。

垂憐經是信徒呼求憐憫的聖詩,拉丁文歌詞與中文翻譯:

  • Kyrie eleison :求主憐憫,
  • Christe eleison :求基督憐憫,
  • Kyrie eleison :求主憐憫。

背景

最早有文字記錄與《垂憐經》相近的內容,可以追溯到2世紀希臘哲學家歷史學家阿里安,在他的《愛比克泰德的論證》(Discourses of Epictetus)中有提及過:「…我們祈求上主時,會請求主垂憐我們…」(《愛比克泰德的論證》II:7)[2]

另外,在聖經舊約新約中也有提及類近的內容,例如詩篇以賽亞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等。雖然在用字上有所不同,但所含的意思卻是相同。

4世紀時,教會制定了《使徒憲典》,並將《垂憐經》確立並納入於禮儀當中[2],一直維持至今。最初《垂憐經》內的內容比現時的為長,直至教宗額我略一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說希臘人做禮儀時,將《垂憐經》簡化為只講「Kyrie」和「eleison」時,覺得這樣的做法不錯,可以把詠唱的時間縮短以「放更多時間在祈禱上」[2][3],便提議先在平日的彌撒中引入簡短化的《垂憐經》,後來變成現時的模式。

演繹方式

在一般天主教彌撒中,《垂憐經》可以用頌唱的方法,或啟應方式來處理。如果是啟應方式,帶領者會先讀出第一句,會眾接著重複帶領者所讀出的內容,換而言之,每句經文啟應各讀一次,共兩次。

至於頌唱形式,較常的做法是把每一句歌詞頌唱三次,每一次代表三位一體中的聖父聖子聖靈。在《常用歌集》中,會於每一句的結尾以羅馬數字3iij」標示(例如上圖)。

除了三次之外,亦有頌唱兩次(配合啟應模式),對於一些較大規模的音樂型作品,重複的次數亦有所不同,但大前提是儘可能配合三位一體的概念,把重複次數控制在3的倍數為最佳。

歌詞

希臘文

Κύριε ἐλέησον
Χριστὲ ἐλέησον
Κύριε ἐλέησον

拉丁文

Kyrie eleison
Christe eleison
Kyrie eleison.

英文

Lord, have mercy

Christ, have mercy

Lord, have mercy

中文天主教版本)

上主,求你垂憐

基督,求你垂憐

上主,求你垂憐

中文(聖公會版本)

上主,憐憫我們

基督,憐憫我們

上主,憐憫我們

參考文獻

  1. 謙卑的祈禱|垂憐經(Kyrie)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樂品越樂),2016-04-09
  2. 2.0 2.1 2.2 CATHOLIC ENCYCLOPEDIA: Kyrie Eleison. NEW ADVENT.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1). 
  3. Definitions for Medieval Christian Liturgy: Kyrie eleison. Yale University.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