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1914年坦能堡會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坦嫩贝格战役)
前往: 導覽搜尋

1914年坦能堡會戰,又稱為坦嫩貝格戰役,是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個月——1914年8月的第26日至第30日之間,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一場戰役。俄羅斯第二集團軍在戰鬥中幾乎全軍覆沒,統帥薩姆索諾夫將軍也自殺殉國。俄軍在之後的幾場戰鬥(第一次馬祖里湖戰役)中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直到1915年春形勢才有改變。這場戰役中德軍使用鐵路快速輸送兵員,實現了將兩個俄羅斯集團軍各個擊破。同時俄軍並無將無線電報加密,泄露重要軍情。德軍的勝利令興登堡及其參謀魯登道夫聲威大震。

這場戰役的地點實際上更靠近阿倫施泰因,而非30公里外的坦能堡。然而興登堡將戰役視為對東歐諸國在500多年前於第一次坦能堡戰役[1]中擊敗條頓騎士團的報復,因此將戰役冠以坦能堡之名。

背景

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主要按照施里芬計劃制定戰略。計劃的目的是避免對俄法兩國同時進行雙線作戰,計劃生效的關鍵在於兩國進行總動員的速度不同。德國企圖利用基礎設施的優勢趕在法國前完成動員,抓緊法軍尚未完成動員的時機大舉侵略並擊敗法國,隨後再將軍隊送往東方對付動員速度更慢的俄軍。如果計劃生效,德國能先後對兩個立足未穩的對手施以致命一擊,而俄軍動員的速度則是影響施利芬計劃的最重要因素。

法軍在戰爭爆發時的第十七號計劃要求法軍迅速完成動員,並主動出擊將德軍逐出阿爾薩斯洛林。如果英國履行承諾派出遠征軍,英軍就會保護法國左翼。東方的俄羅斯擁有一個超過95的師的大軍,但俄軍的動員必然更慢。俄羅斯稀疏而落後的鐵路網受制於占鐵路總長度三分之一的單線鐵路,無法迅速將兵員送抵前線。俄羅斯設想在戰爭開始後第15天將27個師送到前線,在第23天將52個師送到前線,但90個師全部到達前線無論如何都要在60天之後。縱然有這些困難,俄羅斯仍然對法國承諾他們會立即在南線攻擊奧匈帝國,並在第15天入侵德國的東普魯士[2]

東普魯士三面被俄羅斯領土環繞,形成一個岌岌可危的突出部,它從西方的維斯瓦河起到東方的俄屬立陶宛,橫寬達190公里。其北臨波羅的海,南達俄屬波蘭,縱寬達130公里。其首府柯尼斯堡坐落在中部偏東一個重重布防的半島只上。

俄羅斯依賴連接邊境的三條鐵路線中的兩條來為軍隊輸送補給。俄羅斯使用軌距與歐洲不同,所以其鐵路到了邊境就戛然而止。其後果就是俄軍只能乘坐列車達到德俄邊境,進入德國之後就只能使用俘虜的德國鐵路機車和車輛。第一集團軍使用的是從立陶宛維爾紐斯到柯尼斯堡東南136公里處的德俄邊境的鐵路;第二集團軍使用的是波蘭華沙柯尼斯堡西南165公里處的德俄邊境的鐵路。從這裡開始,兩個集團軍會對德軍展開鉗形攻勢。由於俄羅斯境內只有幾條簡易的土路而非鋪砌的公路,造成俄軍的補給線非常脆弱。俄軍騎兵和哥薩克人的馬匹消耗大量草料,更令俄軍補給雪上加霜。

視頻

1914年坦能堡會戰 相關視頻

世紀戰爭:1914年的坦能堡會戰,俄國軍隊占據優勢為何最後慘敗 
經典歷史戰爭片,1914年塞爾維亞王國軍隊反擊入侵的奧匈帝國軍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