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地改革運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紀實

中文名: 土地改革

外文名:land reform

文    件:《中國土地法大綱》

時    間:一九四七年九月

內    容: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改革運動」一般是指「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是指政府對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進行的大調整,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土地稅收、產權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因此關於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一直都需要進行。

土地改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土地改革是指土地所有權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占有的土地轉移給另一部分人所有。廣義的土地改革不僅包括土地所有權的轉移,而且包括土地租賃契約的改變。

土地改革是一種通常存在爭議的社會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政府能夠管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土地改革通常由政府或政府所支持的房地產商發起並重新分配,改革目標一般為耕地。有時土改會變為一種更具有革命性的計劃,其中可能包括政府的強行拆除或接受,這也是反對土改的主要原因之一[1]

歷史沿革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仍維持封建土地制度,占農村人口不到百分之五的地主、富農,占有百分之五十的土地。他們憑藉占有的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貧農僱農中農,卻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他們十分悲慘,新中國成立後,占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國共產黨河北省石家莊市西柏坡村舉行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於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2]

1947年全國土地會議後,各解放區為貫徹會議精神,從各級黨、政、軍機關抽調大批人員組成工作組深入農村開展工作。1947年11月至12月,一個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很快在陝甘寧、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華東等老解放區,東北等半老解放區,以及鄂豫皖、豫皖蘇、豫陝鄂、江漢、桐柏等新解放區廣泛開展起來。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十分重視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於1947年11月重新印發了毛澤東1933年主持制定的《怎樣分析階級》和《關於土地鬥爭中一些問題的決定》兩個重要文件。同年召開的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討論了有關土地改革的一些具體政策,之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領導人,集中力量解決新形勢下土地改革的具體政策和策略。1948年1月18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中寫道:「土地改革在群眾尚未認真發動和尚未展開鬥爭的地方,必須反對右傾;在群眾已經認真發動和已經展開鬥爭的地方,必須防止『左』傾。」經過兩個多月的冷靜觀察和總結,在晉綏幹部會議上,毛澤東對土改總的指導思想作了更完整的表述:「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時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總路線和總政策。」

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猛烈衝擊着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別是在一億人口的老區和半老區,基本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幾千年來套在農民身上的封建枷鎖,改變了農村舊有的生產關係。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並由此迸發出難以估量的革命熱情。他們踴躍參軍參戰,擔負巨大的戰爭勤務,並以糧草、被服等物資支援自己的子弟兵。土地改革運動為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持。

毛澤東對這場土地改革運動作了充分的肯定:「對於過去這一年(從五四到現在)的土地改革要肯定它。這是一萬萬六千萬人(不包括城市在內)的土改的問題。我們的勝利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靠這一萬萬六千萬人打勝的。這一萬萬六千萬人給了他們什麼東西呢?他們為什麼能夠發動起來呢?為什麼能夠組織這麼大(三百萬)的軍隊呢?就是因為在這一萬萬六千萬人中間進行了土改。」「要肯定這個偉大的勝利,有了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這個勝利」。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全國解放後的新情況,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起,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應得的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自食其力,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規定了沒收、徵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則和辦法。

1952年1月1日我國發行《土地改革》郵票一套4枚。

《土地改革》郵票一套4枚原圖鏈接來自中國郵票 的圖片

土地改革法》將過去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護中農和小土地出租者,穩定民族資產階級,以利於早日恢復和發展生產。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後,在3.1億人口的新解放區分期分批地,有計劃、有領導、有秩序的開展了土改運動。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七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還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繳納約三百五十億千克糧食的地租。1950年,美術家朱宣咸創作的作品《爭閱土地改革法》,就非常典型生動的記錄了在那個特定時代的歷史場景。在土地改革運動中,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基本上正確貫徹和執行了黨的土地改革的路線和政策。1952年冬,全國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台灣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務。而在1959年,西藏地區也開始了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由於黨和國家在解放區率先實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1948年冬,陳毅寫道:「幾十萬,民工走不通。駿馬高車送糧食,隨軍轉運逐西東,前線征立功。」改革開放前,中國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的是單一行政劃撥制度,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無償、無限期提供給用地者,土地使用權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間流轉。

1979年中國開始以場地使用權作為出資興辦中外合資企業或向中外合資企業收取場地使用費。土地使用權可作為合資企業的中方合營者的投資股本。

從八十年代起,中國開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兩方面進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國家通過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在使用權上,變過去無償、無限期使用為有償、有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屬性進入市場。1982年,深圳特區開始按城市土地等級不同收取不同標準的使用費。

1987年4月國務院提出使用權可以有償轉讓,同年9月,深圳率先試行土地使用有償出讓,出讓了一塊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限期50年,揭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門的報告,確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廣州廈門福州進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試點。12月,深圳市公開拍賣了一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是新中國建立後首次進行的土地拍賣。

按照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原則,國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拍賣、招標、協議等方式將土地使用權以一定的價格、年期及用途出讓給使用者,出讓後的土地可以轉讓、出租、抵押。這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帶有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長期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單一行政手段的劃撥制度,創立了以市場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1987年, 中國開始進行土地估價試點,先後頒布了《城鎮土地定級規程(試行)》和《城鎮土地估價規程(試行)》。

1988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城鎮普遍實行收取土地使用費(稅)。與此同時開始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定期出讓土地使用權。同年4月,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修改了1982年《憲法》的有關條款,刪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規定,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12月通過《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議案,規定「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轉讓、出租、抵押。1988年全國各城市開始建立房地產交易所,各專業銀行成立房地產信貸部。

同年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進行。3月,山東省在德州地區首先試行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辦法。作為試點的臨朐縣規定,農民宅基地符合規定標準的,每平方米每年收費5分錢,超出標準和自建房的,每年每平方米收5角錢的費用,還要進行一次性罰款。超出標準30平方米以內的每平方米罰款4元;超出標準3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罰款8元。此後山東省的經驗在河北湖北江蘇上海等省市相繼試行。

1990年1月,國務院批轉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請示的通知,將這項工作在全國推開。到1991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市、區,1400多個縣(市)的一萬多個鄉鎮實行了宅基地有償使用。此外,江蘇南通市還從1987年起率先試行鄉鎮企業用地有償使用,至1992年4月,全國已有140多個縣(市)相繼試行。

1990年5月,國務院允許多外商進入大陸房地產市場,發布了《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外商投資開發經營成片土地暫行管理辦法》和相應的有關文件,這標誌着中國的土地市場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軌道,從而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國推開。

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土地市場培育的進程。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明確規定了規範和發展土地市場的內容和要求。通過市場配置土地的範圍不斷擴大,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有限期出讓已擴展到全國各地。特別是在經濟特區和一些沿海開放城市,建設用地基本納入了新制度的軌道。

1995年7月,國家土地管理局公布了《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確定辦法》,提出培肓和發展土地市場的8項要求,主要是加強國家對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壟斷,堅持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管理、集體討論、「一支筆」審批土地;進一步擴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範圍,規範出讓方式;逐步將用於經營的劃撥土地使用權轉為有償使用等。

1997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劃出24萬畝農村國有土地,公開招攬海外客商投資開發,這是全國農村國有土地首次向外資開放。該片土地一部分位於天山以北的烏蘇昌吉等縣市,是全國著名的糧棉高產區,另外10萬畝土地可由投資者挑選,其中熟地占1/5,其餘為宜農荒地。

三中全會啟動新「土改」,30年前中國的改革就是肇始於農村,高層再次部署新一輪改革由農村發軔。這也被看作是對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一種充滿現實意義的紀念方式。十七屆三中全會將系統適度規模經營。

農地承包經營權以多種形式流轉的實踐,或者說先期的實驗早在幾年前就已在浙江成都重慶等省市開始。之後河南焦作沁陽舉行的農村土地的「競拍」,也開了土地「競拍」流轉的先河。

改革區別

中國歷史上三次土改,三次之間的區別:

第一次是民族主義時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國一致反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是階級鬥爭時期,中國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實行有階級區分的土地政策,聯合貧下中農對抗資產階級。

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農經濟,減少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阻力,為經濟恢復建設提供穩定的保障。

第三次與前兩次的區別:

1.範圍更廣(以往是在根據地或解放區進行,這次是在全國包括少數民族地區推行);

2.目的有了新變化(以往是為了贏得革命的勝利,這次是為解放農村的生產力和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

3.對富農實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擊或限制,這次採取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4.影響更深遠(這次土改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使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闢了道路)[3]

現在土改

三中全會或啟動新「土改」

30年前中國的改革就是肇始於農村,時至今日,高層再次部署新一輪改革由農村發軔。這也被看作是對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一種充滿現實意義的紀念方式。十七屆三中全會將系統回顧總結30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的進程和經驗教訓,部署新一輪農村改革。

三條底線

2014年12月2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土地制度是國家的基礎性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務,這3項改革涉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關乎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要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試點條件和範圍要嚴格把關,不能侵犯農民利益,同時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權作為進城落戶的條件。

基本走向

2014年中國土地政策藍皮書》預判2015年土地政策的基本走向,系統回顧了2014年出台的主要土地政策,對全年土地政策作了分析與評價。

習近平2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4]

中央深改小組會議定調農地改革堅持三條底線,預示新一輪土改大幕的開啟。

新一輪農村土地改革的大方向是促進統一市場的形成。據介紹,各種土地交易行為早已發生,包括耕地、宅基地和小產權房。消除土地市場分割、統一土地市場遲早到來。目前承包耕地流轉比例已經超過四分之一,部分土地向專業大戶和農業企業集中。但是由於歷史問題的複雜性,相關政策在宅基地和小產權房問題上較為謹慎。未來改革方向是將這些交易納入法律的框架之內,確權就是讓農民擁有選擇權,而不是替農民做主。市場化機制引入的同時,政府征地行為也需要相應調整。

試點啟動

2015年7月,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薊縣、河北省定州市等33個縣級試點區域關於農村土地改革的實施方案已經獲得批覆,這意味着廣受關注的農村土地改革試點工作進入全面啟動階段。

事實上,33個試點區縣此前曾經多次上報區域內農村土地改革的框架方案,但是均因為「過於激進」未被批覆。最終,獲批的是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認為「相對溫和」的版本。重慶等區縣上報獲批的改革方案甚至低於當地內部改革的尺度。

「農村土改」儘管被民間寄予厚望,但是此次試點改革的範圍和力度可能要低於預期。「江蘇浙江等省份的試點區域,大部分選在當地沒有土地需求的區域內。所以,未來改革成果的可參考性會大打折扣。」

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要改革,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廣受關注,並在2015年迅速推進。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並決定在全國選取30個左右縣(市、區)行政區域進行試點。

視頻

土地改革運動相關視頻

歷史微課---土地改革
曾彥修:土地改革

參考文獻

  1. 2018考研政治土地改革需要了解的事,中華考試網, 2017年9月3日
  2. 《中國土地法大綱》 , 人教網,2008-04-29
  3. 新中國土地改革歷史沿革及意義,土流網,2016年05月27日
  4. 習近平:推動改革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互動,新華網,2014年1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