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際短柄牆球總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際短柄牆球總會,1979年,短柄牆球在美國田納西成立國際短柄牆球總會(International Racquetball Federation,IRF)。IARF於1980年首度舉辦國際大賽,1981年舉辦第一次世界短柄牆球錦標賽,1980年代早期全球有超過80個國家從事短柄牆球競技活動。1985年獲得國際奧委會認可[1],是目前國際奧委會認可的競賽中,發展歷程最年輕的運動。

基本內容

短柄牆球(Racquet-ball)又稱為美式壁球,1949年誕生於美國,是由一位任職於橡膠廠又擅長打網球、壁球與手球的選手索別克(Joseph G. Sobek)發明的。 他認為室內運動實在太少了,因此將自己擅長的網球球、壁球與手球結合而創造了此一新興運動。索別克(Joseph G. Sobek )以網球拍為雛型,發展出柄較短、同樣穿線的短柄球拍,而且重量還比網球拍輕很多。球則使用橡膠球,球中心是空的,大小跟網球差不多。短柄牆球場地則比壁球場地大,是個長40英尺、寬20英尺、高20英尺的封閉球場。發球只能在發球區內進行,發球區為距離前牆15英尺處的發球線到距離前牆20英尺的短線之間的區域。

球必須先發球區內落地一次,彈到空中後才能擊球發球。每次發球權最多有兩次發球機會(與網球相同)。發球後,球必須先擊中前牆,而自前牆反彈時必須超越短線,才算成功發球。球員發球時不可超越發球區或踩到發球線與短線;發完球必須留在發球區內直到所發之球反彈超過短線。

發球成功後,接發球者必須在球第二次落地前將球擊回前牆。在擊回球不落地的情況下,球員可將球擊向天花板、四周牆面再彈到前牆,或者,球先擊到前牆再彈到天花板、四周牆面也可以。如果接發球方擊球失敗,發球方就得分。若是發球方擊球失敗,接發球方可取回發球權但無得分,繼續進行比賽。

一場球賽分為兩局,先搶到15分者獲勝一局。兩局後,如果兩人獲勝局數為1比1平手,那麼要進行搶11分的延長賽,分出勝負。

正式比賽中設有單人、雙人,另外還有純趣味的三人賽(正規賽無此項)。

短柄牆球發明至今只約短短的60年,且在美國流行也是近30年的事。之所以會受歡迎是因為它是不受天氣限制的室內運動,且它的來回拍速度相當快,球員需要相當快的應變能力,一場球下來,可迅速達到流汗、消耗熱量的目的,在當時提倡健身的風潮下,短柄壁球迅速擴散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室內運動[2]

視頻

國際短柄牆球總會 相關視頻

2020冠軍壁球巡迴賽男子決賽
2019美國壁球公開賽男子決賽精彩集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