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遊戲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國際地位

評估因素: 綜合國力、外部世界

表現: 政治、經濟、科學技術

國際地位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該國在與其他國際行為主體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國際力量對比結構中的狀態。[1]

目錄

衡量和評估

綜合國力

社會的發展,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外交等各個方面,綜合國力是這些方面的綜合表現和整體反映。

究竟怎樣看待綜合國力,為什麼一定要重視綜合國力,人們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種意見認為,觀察一個國家的發展變化,看一二個主要方面就行,不必搞得很複雜;綜合衡量,雖有必要,但很難做到。這種看法不能說沒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夠全面。用一二個主要指標,比如,經濟總量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標誌,通過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和經濟發展的總體狀況,是很重要的。

然而,社會發展是很複雜的,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素質、人民生活、意識形態、國內外關係、自然資源等各個方面,這些因素又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決定着社會的發展。有些因素民族凝聚力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理想信念,看起來與國力沒有多大關係,實際上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重大作用。有的因素,如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不一定直接決定當前經濟的發展,但與社會長遠發展有密切關係。人口素質,勞動者的教育文化程度,教育結構等,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更不可忽視。

研究綜合國力,實際上是研究社會全面發展狀況,研究有着內在聯繫的各種主要因素的現狀、作用、相互關係及發展趨勢。全面發展的社會要求我們全面綜合地觀察它,有預見地研究它。指揮全局的人,胸中有全局是很重要的。有全局觀念,看到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相互聯繫,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把握大局,抓住中心,運籌於帷幄之中,俯仰於天地之間,在社會發展中下出一着又一着好棋。

中國的陸軍、海軍、空軍,二炮等實力比20世紀90年代有顯著的提升,軍事活動範圍擴大。科技上,航天活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令全世界華人驕傲,令整個世界刮目相看。在軟實力方面,中國發展模式得到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認可,成為不少國家試圖仿效的樣板。國際上出現一定程度的漢語熱,也說明中國的地位上升了。

現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綜合國力於國際地位息息相關。

外部世界

經濟對比

經濟在國際地位中占首條。一般國際上用經濟的發展來排列各國在世界中的位置。標註一個國家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

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實力沒有受到根本的傷害,世界普遍寄希望於中國率先走出危機,帶領世界復甦。中國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銀行系統的充足資本,使中國成為危機中世界少數的中堅力量。中國銀行和企業的實力和國際地位顯著上升,海外收購非常活躍。

政治對比

政治在國際地位中主要政治主張上,比如:美國不停地提出新的政治主張人權、國際安全、反恐核威脅、減排等等。中國一直強調生存權、發展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磋商解決國際爭端、反對武力對抗等等。

外交對比

外交對比不同於政治對比。外交對比主要在政治上的主張對國際影響的大小。這方面美國的強權主義使其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削弱了很多。以致不得不一手舉大棒(軍事威脅經濟制裁)一手舉胡蘿蔔(經濟支援、優惠政策)來提升其外交影響力。而這卻再一次削弱了美國的政治影響力。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

軍事對比

軍事是國際地位中的重要條件。美國除了經濟上的世界首富之外,其軍事力量的強大是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支柱。中國政府提出的"和平發展"戰略,使世界各國對"中國威脅"的看法和擔憂有所減弱,對中國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強。中國對外關係持續改善和發展,在聯合國事務、國際經濟金融改革、聯合國維和、反恐、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反海盜等方面的行動和表現,受到世界範圍的肯定和認可。

科技對比

在各個人類高端的科技領域的科研成就和貢獻,深刻地影響着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地位。這個領域的競爭是全世界最和諧、最優雅、最公平、最長遠、最有價值的競爭。中國的科學技術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中國國際地位

中國的國際地位與55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客觀地講,中國已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變化最活躍的一支力量。從縱向看,中國正處在過去幾個世紀發展最快的時期;從橫向看,中國的發展變化正對世界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在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後,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深入互動的關係表現得更加明顯。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國際地位提升的基礎是綜合國力增強

(1)中國找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將現代化規律和本國國情有機結合,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1世紀頭8年,中國經濟在世界的排位幾乎是一年上一個台階,2008年GDP達到4.4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增強奠定了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基礎。

(2)中國與世界的關聯度空前增強。中國廣泛參與全球和區域合作,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0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近22%。中國同國際社會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繫,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在反恐、防擴散和打擊海盜等國際事務上發揮着負責任的建設性作用,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