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下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四姐下凡》,神話劇,該劇1982年南台州越劇團演出。
劇目介紹
越劇《四姐下凡》由編劇顧錫東改編。寫玉帝四女張四姐,深感天庭寂寞,帶着搖錢寶樹偷偷下凡,遇繡匠之子崔文瑞,巧施各種變幻法術試探文瑞,文瑞為人忠厚,心地善良,四姐托以終身。四姐隨文瑞回到家園,崔母哭訴女兒玉梅被惡霸李駝搶走。四姐暗施仙法救回玉梅,指使神虎扮作新娘,在洞房之夜,吞食李駝。正當文瑞與四姐洞房花燭之際,王母在蟠桃大會上不見四姐,遭八仙諷嘲,趙公元帥又稟告搖錢樹被竊。王母遣楊戩捉拿四姐,幸楊戩之母三姐協助,四姐設法化仙女像為假四姐被押回天庭,四姐與文瑞結成美滿姻緣。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四姐下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