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噶瑪廈贊康

圖片來自treasuryoflives

噶瑪廈贊康(Karma-sha Tsen-khang),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該寺為噶瑪廈護法駐錫及降神之所。[1][2][3]

目錄

歷史

「贊康」是指供奉「贊」的地方。「贊」或「贊神」是指一種兇猛的神。實際「贊」(或者說大部分「贊」)與人類一樣都是在六道輪迴中的眾生,其中大多本屬厲鬼,後被佛教高僧感化或者降伏,從而成為護持佛法的兇猛的世間護法。「贊」並非佛、菩薩等聖眾,亦非吉祥天母瑪哈噶拉等出世間護法,故不屬佛教徒皈依之對象。佛教徒不會皈依並頂禮世間護法,僅適當進行供養,向其請求世俗願望。拉薩老城區內,有無數贊康,其中圍繞大昭寺有所謂「四大讚康」,分別位於大昭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別是:東方的噶瑪廈贊康,南方的繞賽贊康,西方丹吉林寺內的孜瑪熱護法殿,北方的達布林贊康。四座贊康均為三層建築,由格魯派重要寺院負責管理,並且都與桑耶寺的護法殿有淵源。

從帕拉府邸東面的側門出來,便是鐵崩崗社區內唯一的佛寺噶瑪廈贊康。噶瑪廈贊康位於吉日四巷附近。走出木如寺後,橫穿北京路,穿過對直的巷子,可見一幢黃色的房子,便是噶瑪廈贊康。從八廓東北角的幡柱處進入措納巷,走到盡頭的吉日一巷,右側第一個巷口是與措納巷的朝向相同的翁堆興卡巷,進入該巷走到盡頭,右側的黃色建築物便是噶瑪廈贊康的後牆,之後繞到該廟的正前方便可進入。

「噶瑪」意為「東方」。該寺是色拉寺的屬寺。該寺本來由噶瑪噶舉派創建並管轄,該寺名稱中的「噶瑪」便源於此。15世紀中期,第七世噶瑪巴曲扎嘉措在拉薩東郊興建了一座規模很大的噶瑪新寺,以與色拉寺哲蚌寺抗衡。噶瑪廈即曲扎嘉措在拉薩的宅邸。此後15世紀至16世紀,該寺是歷代噶瑪噶舉派噶瑪巴拉薩的府邸。

1642年,五世達賴固始汗的支持下,推翻了信奉噶瑪噶舉派的藏巴汗,十世噶瑪巴曲英嘉措逃往雲南,噶瑪新寺被摧毀,噶瑪廈被沒收。此後,噶瑪廈改由色拉寺昧院管理,變成了色拉寺的護法神殿,選派了一位神巫在噶瑪廈降神,這就是第一位噶瑪廈神巫(吹仲

據說當年大昭寺發生大火,乃瓊寺乃瓊護法念經作法無果,最終噶瑪廈贊康舉辦法事活動才熄滅了大火,由此坊間有了噶瑪廈贊康是「西藏消防大隊」的談資。

文化大革命之後,1990年色拉寺修復了該寺並重新開放。

建築

噶瑪廈贊康是座很小的寺廟,且與民居混雜。院子內除了有煨桑爐之外,還有不少花草。一層是民居,二層是噶瑪廈贊康的佛殿。

噶瑪廈護法是工匠的保護神。歷史上該寺香火旺盛,受到工匠、流浪藝人、乞丐等底層民眾信奉。該寺主供護法為獨眼的「恰赤堅齊」(又譯「恰赤堅贊」),該護法和色拉寺昧院的不共護法「塔烏」有從屬關係。

噶瑪廈贊康內掛有「烏格」,為一個像胃的牛皮袋,據說人臨死時的最後一口氣都會被裝入。每年,這個「烏格」必須被送往桑耶寺的護法殿一次。達布林贊康過去也掛有一個「烏格」,但現已無存。噶瑪廈贊康的殿內還供奉有名叫「嘎熱干布」的神,專收人的靈魂。

與佛殿側門相連通的房子中住有居民,故不時有人從門內出來。2009年時,據說平時來此的人不多,寺內只居住有兩名喇嘛。

噶瑪廈贊康北面的街巷,是翁堆興卡市場的所在地。如今已改鋪石板,城關區幼兒園坐落在此。翁堆興卡曾經是拉薩知名的大市場,為騾馬、毛驢的主要交易地。

參考文獻

  1. 《拉薩河紀行》:老城·深巷·新生活,中國民族宗教網,2013-05-24. [2013-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拉薩淨土17站,人民網,2009年05月05日. [2013年8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3. 拉薩老城裡的小寺廟,中國西藏新聞網,2010年05月12日. [2013年8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