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哥本哈根(東山魁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哥本哈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哥本哈根》中國當代作家東山魁夷的散文。

作品欣賞

哥本哈根

我邊向右轉邊考慮,剛才這位女子一定是聽到我們向先前的老婦人問路了,當她看到我們又不知如何走的時候便低聲地作了指點。這位女子走路時也能留心幫助他人,這依然是「好客的哥本哈根人」的性格啊。

這些人熱情的態度使得哥本哈根成為快樂的城市,而商店櫥窗的精美裝飾,又給街上灰暗的建築物增加了明朗的空氣。色彩的對照,調和,配置,都經過周密的考慮。這種相互競爭與其說是為了推銷商品,毋寧說是為了裝潢門面。不論誰走到這裡,看到這些都會感到高興。看不到有誰把貨物胡亂堆到路旁邊來,商店平常5點鐘關門,但櫥窗的電燈一直亮到深夜。幾乎望不見花花綠綠的霓虹燈,唯有櫥窗的電燈打扮着城市的夜景。有趣的是,閉店以後,光有櫥窗似乎未免不足,好些商店連白天供顧客通行的過道也整齊地擺滿了商品。我想,明早開門時,這些東西又都一一收起來或重新換個地方,這該多麼麻煩啊。可人們干着這種營生,也許樂在其中吧。這裡不像日本城市那樣,沒有擋板,也沒有百葉窗,光靠一扇玻璃門,但卻放得下心,真有些不可思議。幾乎所有的店,都把貨物擺得十分得體,美觀。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經營便宜貨的古董店,門面掛滿了畫盤、燭台、磁器、玻璃瓶、杯子、金盆、燈具、鏡子,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但這些東西卻成了有趣的觀賞物。不過,我想,每天這樣搬出搬進,實在夠麻煩的。

下邊應當說說哥本哈根市民消夏時節最愛去的地方。這裡不像日本的大城市那樣,電影院和劇場都不集中在一處。平日裡,電影從2點開始,放映4場,到了星期天,很多影院從4點開始,放映3場。星期天開場很晚,場數也少,這和日本完全相反。大概因為影院的工作人員也要休息吧。沒有職業棒球和職業摔跤。總之,他們最喜歡賞玩的有三: 提波里樂園、舒曼馬戲和去勞利餐館。

提波里實在難以用言語形容。這個樂園為何在世界上那麼有名?抑或在北歐的夏夕,除卻這裡其餘便沒有可供消遣的去處了吧?一句話,這個遊樂場的好處在於「忘卻」和「再會」。忘卻什麼呢?忘卻現實生活,忘卻所謂現世的憂煩。再會什麼呢?再會逝去的古色古香的時代。這雖然和蒂哈維公園的野趣不同,但這裡也完全是夢幻之鄉。如果說森林的公園帶有田園的情趣,那麼這裡倒真正是古老城鎮的情感,它絲毫沒有滲進現代的美國文化,純粹是歐洲的東西。這些就連中歐各國也都消失了蹤影,但在這所北陲的城市裡仍然完好地保存着。

彩色燈泡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燈飾——其中全然不包括熒光燈和霓虹燈——多麼美麗親切,我已經很久將它遺忘,如今又泛起溫暖的回憶。這些燈飾,同池畔、花壇和餐廳露台上盛開的鮮花又是多麼協調!菩提樹和櫪樹下的音樂堂正在進行正式的演出。遊園地的附屬音樂堂每晚都有著名樂師舉辦古典音樂會。歐洲傳統風格的舞劇自不必說,從露天舞台的雜耍,音樂堂的芭蕾舞到小木屋裡的跳蚤曲藝,這裡都可以看到。

餐廳裝扮得五花八門,別具一格,有的像光怪陸離的大清真寺,有的像中國塔,有的在樹蔭的餐桌上裝飾着玻璃球,裡面點蠟燭,既豪華,又古雅。有兩三家餐館從1843年開園時就一直保留下來,這裡的氣氛會是什麼樣子。據說,開始靠油燈照明,1858年變成瓦斯燈,1889年首次裝上了電燈。這些地方保留至今,也許他們和時代的變遷毫無關係,具有永不泯滅的價值吧。總之,這座樂園位於中央車站和市政廳之間的中心地帶,環境清幽。哥本哈根的市民不願毀掉這座古色古香、樹木青蒼的樂園,而去建築官府或高層大廈。我打心裡贊成這個主意

舒曼馬戲團距離提波里不遠,那裡有個圓形劇場,開演時節是5月到9月,和提波里同一個時期。舒曼一家原籍德國,初代的哥特霍爾特·舒曼,早在1848年就組織了這個馬戲團,所以歷史悠久,代代都由舒曼一家繼承下來。廣場內是個圓形沙石地舞台,周圍是階梯狀觀眾席,舞台正面垂着大紅天鵝絨帷幕,上方是樂師席,這是按照馬戲團傳統格式布置的。舞台上用五顏六色的砂石裝飾成「舒曼馬戲」的字樣。隨着第一個節目的開演,這些美麗的文字即被踏滅,這就自然使人想起這個馬戲團的演出風格。舒曼家族的演技表現在能駕馭着好幾匹駿馬,顯示出格調高雅的傳統特徵。有些藝人在丹麥自不必說,在全世界也算第一流的,演出內容極富變化。

[1]

作者簡介

東山魁夷,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