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君山島景區,古稱洞庭山湘山有緣山,位於岳陽市境內,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區。[1]

2020年2月,為致敬廣大醫務工作者,自疫情結束景區正式開放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

中文名  : 君山島景區

外文名  : junshandao

總面積  : 0.96平方公里

古 稱  : 有緣山

平均海拔  : 55m

級 別  : AAAAA級

面 積  : 0.96平方公里

所屬國家  : 中國

所屬城市  : 湖南省岳陽市

開放時間  : 7:00 ~ 18:30

門票價格 ; 80元

目錄

概述

位於岳陽市境內,系洞庭湖中一小島,與岳陽樓遙遙相望(今岳陽)之山,其最著者,曰「君山」。君山小巧玲瓏,四面環水,風景秀麗,空氣新鮮,是避暑勝地,它峰巒盤結,溝壑迴環,竹木蒼翠,風景如畫。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55m,最高點響山海拔為63.3m。[2]

山的西南懸崖峭壁,怪石嶙響,岩下有石穴。因其浮游於浩浩蕩蕩的洞庭煙波之中,神秘飄渺,遠看知橫黛,近看似青螺,因而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的詩句來描繪它的景色和秀姿。

山上古蹟甚多,據《巴陵縣誌》記載,原有36亭,48廟,5井,4台,清末和民國年間先後被毀,現已修復了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酒香亭、楊幺寨、龍涎井、飛來鍾等。還有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朱檐碧瓦、玲瓏雅致,別具一格、獨有妙趣。島上異竹環生。君山,還具有「洞庭茶島」之稱,君山銀針,唐時就定為貢品,專供帝王飲用,曾在國際世界博覽會上獲金獎。此外,還有金龜、綠毛龜等珍奇動物。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君山新的景點不斷被開發,旅遊設施和建築不斷湧現,古老的茶文化、竹文化、食文化得到發掘,君山面目煥然一新。

君山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濃厚,相傳君山島有5井4台、36亭、48廟。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着文賦詩,或題書刻石,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雲圖」、新石器遺址。

2011年9月,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岳陽樓—君山島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君山人文背景博大精深。有"江南第一祠"之譽的湘妃祠;有漢代武帝射蛟台;有宋代農民起義的楊幺寨;有中國發現歷史上最早的摩岩石刻;有張之洞把人物、故事、風景、名詩詞融為一體的天下第一長聯--君山湘妃祠聯堪稱聯中一絕。

君山四時景色各異,自然風光秀美,春賞奇花,夏觀白銀盤,秋戲林中仙子紅綠葉,冬觀洞庭湖候鳥。君山物產豐富,盛產中國十大名茶--君山銀針,另外還有君山金龜,洞庭銀魚,被稱為君山三寶"。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唐代詩人劉禹錫才思敏捷,聯想豐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把君山的地貌、位置和美麗迷人的風光惟妙惟肖地勾畫在遊人眼前。君山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位於岳陽市西南12公里的東洞庭湖中,與千古名樓遙遙相望。在全國僅有的幾條大的旅遊線路中,君山恰處於長江三峽旅遊路線中段延伸部的樞紐位置。

傳奇

舜帝君山留二妃

舜帝年輕時天資聰穎,心靈手巧。他曾於歷山耕耘,也曾在雷澤捕魚,河濱燒陶,壽丘做木器,以後又在河東經營鹽池。他把本領教給人民,率領人們發展農業,手工業。

一天,舜和娥皇、女英兩位妃子在平陽宮內漫步賞花,司馬武急匆匆地跑來報告:「南方三苗又鬧事了,把您派去的州牧芊都趕跑了。」一聽這消息,舜大吃一驚,怒氣沖沖朝武朝宮門走去。二妃見狀急忙退下。[3]

舜思潮起伏,久久難以平靜。自黃帝開創基業以來,華夏族和苗族打了幾百年的仗。舜承帝業,盤踞中原。華夏族首領野心不死,屢次征討苗民,苗民何罪?累次討伐他們,損其財物,殺戮其人民,苗民如何能歸順?

舜在朝陽宮召開了「內閣會議」。與會大臣,有后稷、司徒、皋陶、共工、虞、伯夷、龍等各部門首長,對苗民的叛亂,他們一致主張徵集大軍予以征伐。在他們看來,征討三苗這種高傲不馴的頑劣民族,是天經地義的,是伸張正義之舉。管教化人民的司徒契說:「三苗不服王化,殺無赦!」管刑化的皋陶說:「只有將苗民斬盡殺絕,天下始得太平。」管發布政令的納言龍,更是振振有詞:「中國與三苗不共戴天,戰爭勢在不免。否則,戰禍蔓延,後果不堪設想,望我帝早為定奪。」

舜微閉雙目,手捻須,默不作答。深思片刻,他果斷地說:「我的意見以教化為主,征討為輔。幾百年來,戰亂頻繁,勞民傷財。我們好不容易平息戰亂,爭得了和平。人民剛剛從水患中掙脫出來,又大動干戈,必將激起天怒人怨,因此,我決定親自南巡,正因為我年事已高,才要為後世做出化干戈為玉帛的榜樣。」

眾大臣知道舜主意已決,不再阻攔。於是舜命司徒契大量備置梨鏵、鋤鍬,以及陶器木器;又命司馬武徵調五千兵馬浩浩蕩蕩一同南巡。當他們船過雲夢澤,剛剛進入三苗國土,一陣狂風暴雨阻擋了他們的行程。舜帝只得令部下將船隻泊在澤中洞庭山下,只等風息雨驟後再行起程。

再說舜帝南巡後,娥皇、女英為舜非常擔憂。舜以八秩高齡,率師南巡,自平陽到苗州,千里迢迢,他能受得了這鞍馬勞頓麼?再說他還能象年輕時那樣勇冠三軍麼?如果苗民不能臣服,他病了誰來護理?傷了誰來照顧?萬一客死途中或陣亡苗地……她們簡直不敢往下想了。

在過去多少年中,舜每次出征或巡狩,娥皇與女英,總是如影如隨行,不離左右。她們或者輔佐夫君運籌帷幄,或者戎裝出戰陷陣衝鋒,好不恩愛。如今夫君南巡,留下她們形單影孑,悲傷不已,她們決定南下追隨夫君。

帝舜四十二年冬天,娥皇女英歷盡千辛萬苦南下尋找舜帝,當她們到達雲夢澤時,狂風暴雨將湖水掀起兩丈多高。她們示畏風浪,加強一葉小舟直駛向茫茫大澤。當她們的小船經過洞庭山時,娥皇一眼望見島上飄揚的舜帝部落圖騰,一陣驚呼,遂同女英駕船直駛洞庭山。

再說舜帝被風浪阻於洞庭山已達半月之久,還過多少日風浪才息也未償知道,他不僅憂心焚焚。這日,他站在望湖峰上憂愁地望着濁浪排空的湖面,忽然發現有庫國方向紅光一閃,本來十分明亮的天空變得色彩暗淡。他情知不妙,急忙喚過伯崇來。崇屈指一算,臉色驟變。舜帝急問,巫士答曰:「帝弟病重,已入膏。」舜頓足痛哭。正哭着,舜一眼看見湖中和風浪搏鬥的二位夫人,急令人前去接迎。

二妃被士兵扶上岸來,遠遠地看見舜帝含淚向她們走來,她們不顧全身濕漉,撲在帝懷裡失聲痛哭:「好夫君,我們知道你會平安的。」帝哽咽:「夫人,把你們辛苦了。」 看到夫人來到舜帝身邊,百官自是歡喜,他們希望二位夫人能阻止舜帝南巡。

一日,伯崇又來覲見:「據南方諸侯來報,有一怪物出現於崇山,獸身人面,乘着兩龍,他們不知道是何神祇,因來詢問。」帝舜道:「汝從前號召百神,誅擒萬怪,當然能夠知道究竟是什麼神怪,汝猜猜看。」「獸身人面乘兩龍的神頗多,不過出現於南方蒼梧方向,可能是應您來的。此怪荼毒生靈,不除可苦了百姓。」崇答。

舜帝聽罷焦急異常,他心情沉重地奔夫人住所而來。娥皇、女英見夫君面色凝重,即上前撫慰。帝默不作聲,詳裝笑臉,挽了她們的手直向湖邊走來。

天依舊陰沉着臉,狂暴的風將濁浪掀起兩丈多高。淚水從帝眼中湧出。娥皇不解,即問:「夫君有何心事?」

舜長喟一聲:「明天不管風浪如何,朕決定繼續南巡。」

女英勸道:「南方道遠,帝春秋高,時事險惡,夫君不如取消南巡。」

帝舜道:「吾弟象病危,在理應該前去看望。況且現在妖獸降於蒼梧,殘害百姓。三苗之國本來是好亂而迷信神道的,他們會加緊叛亂,朕實在放心不下。」

娥皇掩面哭道:「夫君不如將大政盡行交給伯禹,何不就在這洞庭山隱居下來,與臣妾一道恩恩愛愛,享盡天倫?」

舜帝搖頭:「大政雖交伯禹,但是朕於國於民仍當盡其義務,不敢以付託有人而遂一切不管。所以朕此番之行只好於兒女私情不顧了。」娥皇、女英雙雙下跪:「夫君,讓我們跟你一起南巡吧。」

帝舜扶起二位夫人:「南方蠻苗性情險惡,朕不忍心爾等前往,朕留二小兵保護爾等,並在此築一茅舍,爾等在此等朕,朕一定平安回來在此同夫人共享天倫之樂。」

二妃知帝意已決,勸阻無用,只是啼哭。說來也怪,第二天風平浪靜,舜帝率眾登上木船直向三苗國駛去,娥皇女英同帝舜揮淚垂別。

沒想到舜帝這一去就不復返了。二妃聽說舜帝戰死蒼梧的噩耗,悲痛已極,大聲痛哭。 這番哭悽慘之極,二位妃子淚盡繼之以血,揮在竹上,竹的顏色大變,斑痕點點。再後來, 二妃尋帝不着便投入洞庭湖,作了水神。《山海經》、《史記》皆記載了這段軼事。

資源

旅遊資源

君山有着豐富的水的旅遊資源。君山島周圍廣闊的淺水河灘經過開發,完全可以形成一個天然的浴場娛樂所,開展游泳、沐浴、滑水、垂釣等活動,可增加君山水資源開發的含金量。

動植物旅遊資源

君山動植物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林中仙子紅綠葉、酒香藤、千年首烏以及斑竹、方竹、龜甲竹、金鑲玉竹……等奇特植物,構成了君山山水的肌膚;高大的金桂、古老的黑殼楠組合,產生了雄偉蒼勁與永恆的景觀;"君山銀針"三起三落,君山金龜千年不死,君山銀魚通體透明,無不使君山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跳動感。[4]


文化底蘊

君山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源遠流長。自堯女以來,君山得名的歷史已達四千餘年,歷代文人騷客都曾登臨君山,攬勝抒懷,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君山人文背景博大精深,有虞帝二妃墓、湘妃祠,秦始皇封山印,漢武帝射蛟台,摩岩石刻,天下第一長聯--湘妃祠聯……

秦始皇君山封印

秦始皇,名嬴政,是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公元前259年出生,13歲即位。按照秦國制度,他在23歲時舉行成年加冕典禮,開始親理國事。公元前230年到公元221年,這位鐵腕人物以10年時間統一中國。公元前219年,始皇南巡,南巡期間,他曾到過君山,傳說「封山印」便是他怒封君山留下的大印。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病逝於南巡途中,終年50歲。

關於這位皇帝的功過是非,至今仍是歷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然而,可以肯定一點:他是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極為深遠影響的罕見人物之一。他開創了中國延續2000多年之久的中央集權封建專制政治體制,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因為「皇帝」這一名稱是由他發明,並沿襲使用到本世紀初的。

據文獻記載,秦始皇身材高大,大腹便便,鼻樑高聳,嘴唇肥厚,細長的眼睛閃爍着陰鷙的目光,驕傲的胸脯像猛禽般隆起,說話聲音嘶啞而尖銳。他思想銳敏,行為果決,好大喜功,精於權術,同時殘忍暴戾,冷酷無情,剛愎自用,奢靡無度。他的一生在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中渡過,滿足狂熱的征服成為他生活的第一需要,而這種征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野蠻的殺戮。東征西殺的不斷成功養成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至於每次成功需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他從來不屑一顧。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冷酷無情的性格使得他十分孤獨。他沒有朋友,甚至沒有心腹,因為對心腹也須有足夠的信任,而他對任何人都談不上信任。如果講信任,他只信任自己。他病態地堅信,他在一切方面都具備超人的天賦,「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是理所當然的。另一方面,他確實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除不顧顛簸勞頓,五次巡遊天下外,即使身在朝廷,他也躬親文墨,無分巨細,白天審理案件,夜間批閱文書。他為自己規定了工作定額,每天閱批120斤文書,常常為此工作到深夜。

那一年,秦始皇南巡至洞庭湖,當時洞庭湖上狂風大作,惡浪滔天,官船行走緩慢,如果風浪繼續加大,很可能有沉船的危險。鑑於這種情況,秦始皇下令避避風浪再走。可是,八百里洞庭橫無涯際,到哪裡去尋找避風的碼頭?正當文武百官焦急萬分之時,前方突然出現一座小山,這座山便是君山,當時叫着湘山。船工迅速轉舵將船駛向君山。

很快,船靠君山島,秦始皇在百官的擁簇下來到岸上避避風浪。當時,風浪攪得始皇驚魂不定,使得一向專橫的鐵腕人物內心十分惱怒。他叫來侍臣問道:「此乃何地?」侍臣答:「此山名君山,湘君女神之所在,故作此患。」秦始皇聽罷大怒:「天下皆為朕所有,一國豈有二君乎?此有君之理?」百官勸他去山上拜一拜湘君,求湘水神寧波息浪,可始皇不從,下令船上三千軍士伐盡了君山島上所有的樹林,放火燒盡了島上的廟宇、亭台。至此,還不解恨,他又陶出九龍鑲金的玉璽,對準岩石用力蓋去,命石匠湘水女神不再為患。他的專橫並不能阻止大自然的風暴,這場大風暴足足颳了兩天兩夜才告平息。[5]


主要景點

  • 飛 來 鍾
  • 龍涎亭
  • 龍涎井
  • 洞 庭 廟
  • 君山名樹
  • 君山斑竹
  • 茶園春色
  • 柳毅井與傳書亭
  • 湘 妃 祠
  • 二 妃 墓
  • 愛 情 園
  • 同 心 湖
  • 銀盤托日
  • 羅 漢 竹
  • 聖 音 竹
  • 方 竹
  • 星 雲 圖
  • 望 湖 亭
  • 飛 升 亭
  • 雲 夢 亭
  • 封 山 印
  • 酒 香 亭
  • 射 蛟 台
  • 朗 吟 亭
  • 梳 妝 台
  • 釣 魚 台
  • 秋月亭 秋月橋
  • 猴 子 洞
  • 香 爐 山

飛來鍾

現掛在君山龍舌山中部一鋼筋水泥預製亭上。一種傳說是南宋楊幺起義軍駐君山時,深受百姓愛戴,集資鑄了這口大鐵鐘和一口大得出奇的長方形鐵鍋(萬人鍋),夜裡悄悄運上君山。天亮時,義軍發現大鐘,以為是神仙相助,從天外飛來,故名。又說這口鐘很靈,只要官兵稍有動靜,便自鳴報警,鐘聲宏亮,聲聞10里,使起義軍能及時防備,所以又叫「報警飛來鍾。」《巴陵縣誌》有飛來鍾「自洞庭飛來,並能自鳴」記錄。另外一個傳說是相傳一天夜晚,朝廷派兵前來偷襲駐紮在君山的楊幺寨,忽然從天上飛來一口巨鍾,鐘聲陣陣,催醒義軍,奮起抗敵,因此叫飛來鍾。總之這都是人們深切懷念楊幺起義軍,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讚美之情。古鐘的傳說便寄託了人們的這種心情。實際上,飛來鍾原為君山崇勝寺的古鐘,南宋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荊湖安撫制置使孟珙重修崇勝寺時複製一鍾,鍾高一丈多,大數圍,重4000餘斤,上有"淳佑五年造",鐘身上鑄有"皇帝萬歲,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16個大字,四方凸出的部分用青銅澆鑄的四條金龍,栩栩如生,形態逼真。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被砸毀。現在的飛來鍾,1979年由岳陽市閥門廠複製而成,高2米,直徑1.2米,重約2000斤。鐘身上改鑄着鐘相、楊幺起義的戰鬥口號"均貧富,等貴賤"六字,是鐘相、楊幺起義的戰鬥口號,比前者更富有深刻的含義。[6]

鐘相、楊幺起義,是1130年春宋對金戰爭中的逃將孔彥舟率敗軍驚擾鼎州,鐘相揭竿起義為標誌,先後堅持6年之久,勢力達洞庭湖邊19個縣。君山是起義軍的一個大本營,至今君山仍有楊幺寨、半邊街、點將台、萬人鍋等遺址遺物。1135年,視起義軍為心腹大患的宋高宗派岳飛攻打楊幺,最後起義失敗。湘潭大學羊春秋教授寫有《君山楊幺起義故址》一詩,弔古抒懷:

貴賤齊來貧富均,將軍為此起風雲。

至今洶湧洞庭水,猶如蛟龍萬壑吟。

亦有後人田新智寫詩《君山懷古——吊鐘相楊幺》懷之(鐘相楊幺,古之義士也,史污為盜數百年矣!念天下蒼生,起而抗命,曰:「等富貴,均貧富」,為岳飛所破。一嘆!今君山尚存其古蹟,為後人所吊。):

  • 再上君山點將台,又見層雲眼底開;
  • 鬥艦縱橫驚日月,鐵馬馳騁動揚淮。
  • 借問英魂何處是?白銀盤裡鼓浪來。

二妃墓

全稱虞帝二妃之墓,在君山斑竹山西頭。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踐帝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今寧遠縣九嶷山),是為零陵」。當時,舜帝的兩個妃子見夫久出未歸,就四處尋找來到了洞庭君山,忽聞舜帝逝世的消息,不禁肝腸寸斷,憂傷成疾,不治身亡,葬於君山。二妃墓歷代屢建屢毀,197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墓為圓形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獅、象、中豎墓碑"虞帝二妃之墓",其字系清兩江總督彭玉麟手筆。碑前置一石刻香爐。由香爐走下幾級台階有一條1.5米寬的祭道,祭道兩旁石碑上刻有東漢劉向「印心石屋」文。二妃墓前20米處的一對2.8米高的引柱上鐫刻着民國七年(1918年)舒紹亮題寫的一副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

龍涎井

在君山龍舌山前沿,為君山五大名井之一。1979年按原貌恢復。井口直徑0.84米,口上圍一環龍雲紋石圈,外圍砌環狀,紋飾三層。井內赭黃色岩石形象龍舌,泉水從岩石上注入井內,一點一滴,好似涎水。距井口1米遠的地方,立雕龍柱坊一對,高3米,門寬1.4米,門楣上鐫刻「龍涎井」三個字。相傳這裡的井水清澈純淨,冬暖夏涼,終年不涸,是龍舌上一點一點滴下來的涎水。清代萬年淳在《君山茶歌》中這樣讚美它:「試挹龍涎烹雀舌,烹來常似君山色。」

君山名樹

君山植被茂密,種類繁多,據調查有99科221屬310種。其中古樹名木20種,現選擇有觀賞價值的6種記述如下:

秦皇火樹

秦始皇火燒君山劫後餘生之樹。《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年)南巡衡岳,因阻風君山,遷恕湘山神二妃,故而赭樹燒山。宋代時,赭樹坡有秦皇火燒過的大樟樹數株。至清末尚是"大可數圍,腹中半焦",後遭砍伐。今僅存次生林,樹蔸根圍7.26米,直徑2.46米,高15米,樹冠濃蔭110平方米。青蔥欲滴,生機盎然。

欏木石楠

生長於柳毅井東山坡,屬薔薇科,樹齡280年,常綠喬木,本無奇處。但不知何時藉助誰的力量,將棉藤、苦瓜蘆、威靈仙之類的種子撒落到樹的蔸部洞眼裡,春風雨露,3種藤繞干纏枝直達樹梢。在樹的肩部,一個樹洞裡又長出一株挺拔的女貞。暮春時節,一樹五葉四花,蔚為壯觀。

黑殼楠

生長在君山龍舌山尾部,屬樟科,共2株。它的根部僅剩約8厘米厚半邊樹殼,但6米長的樹幹上面照樣綴滿青枝綠葉。據測定,它們已頑強生長了220年。

金桂

生長在原崇勝寺後院中,本犀科,樹高14米,胸徑0.5米,每年農曆8月,開黃色小花,滿島芳香。相傳此樹為南宋農民起義軍領袖楊麼所栽。1972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談起他曾在侵華戰爭期間看到過君山的桂花樹。經測定,金桂樹齡300年。

杜英

又叫紅綠葉,常綠喬木,杜英科。它的樹高可達20米,葉橢圓形,花白色,果如花生米大小,味甜能吃,是我國稀有樹種,因葉色紅綠相間而得名。在君山生長着近200株,最長的樹齡已達140年。一般來說,杜英樹換葉的時候,新葉鮮紅,老葉由綠變紅。而君山的杜英樹卻獨具特色。在大樹老枝上有的葉面是紅色,葉背是綠色;有的紅葉亮着光澤,紅得透明耀眼,竟是嫩葉。喉嚨乓山腳下的一棵杜英樹,一年中兩個季節樹葉一半紅一半綠,不同一般。

怕癢樹

學名紫薇,落葉小喬木,高可達7米,葉對生,木棚圓形,夏秋開花,結球形果;盛夏綠遮眼,此樹紅滿堂"之贊語,現生長在洞庭山莊南側懸崖處,約5-6株,枝幹遒,樹葉稀鬆,已有百歲之齡。當人手輕輕撫摸它的光滑軀幹時,便象觸電一樣渾身顫抖起來,枝條搖曳,越來越厲害,竟發出沙沙的響聲,仿佛大風吹過一般,故俗稱"怕癢樹"。

靈芝草

清代吳敏樹在《君山芝龜記》中講他曾於"同治三年春正月,……,使命工辟草,則獲芝一本,大如飯盂,色深紫而光,莖削以堅"。據縣誌載,他還有《君山芝二首》詩,其一曰:"我從君山來,移山入我屋;獨坐情無言,如聞紫芝曲"。君山產金龜,而護於靈芝草旁,自古而然。

酒香花

在君山酒香山頭,藤本常經灌木,常簇生,葉片比七里香稍小,高的能長到1米多,每到春二、三月,藤上開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這種花不畏寒冷,能斗雪而開,花香醇如甜酒,被當地人稱為酒香花,它的藤稱酒香藤。據考證,酒香山"每春時徑徑有酒香"就是從它的身上發出的。古時候,君山的僧道們常以此花釀酒

特產

簡介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色、香、味、形俱佳,世稱「四美」。芽頭茁壯挺直,大小長短均勻,白毫完整鮮亮,芽頭色澤金黃,故名銀針,享有「金鑲玉」之美稱。用沸水沖泡於透明玻璃杯中,開始芽頭全部沖向水面,狀如 「萬筆書天」;芽柄芽身汲水後徐徐下沉,茶芽幼葉微張,形同 「菊花盛開」;最後,茶芽根根豎於杯底,宛如 「群筍出土」。間有小氣光點綴芽尖,恰似 「雀舌含珠」,一起一落,如是者三,水光芽影,渾然一體。使人賞心悅目,香氣鮮嫩清香,滋味甘醇甜和,葉底黃亮勻厚,湯色杏黃明淨。

君山銀針始貢於五代,宋、明、清代均為貢茶。清代正式定名為君山銀針。1954年,君山銀針參加德國萊比錫博覽會獲金獎,1957年被定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沖泡方法

君山銀針在沖泡技術上也與其他茶葉不同。茶杯要選用耐高溫的透明玻璃杯,杯蓋要嚴實不漏氣;沖泡用水必須是瓦壺中剛剛沸騰的開水;沖泡的速度要快,沖水時壺嘴從杯口迅速提至六、七十公分的高度;水沖滿後,要敏捷地將杯蓋蓋好,隔三分鐘後再將杯蓋揭開。待茶芽大部立於杯底時即可欣賞、聞香、品飲。

製作工藝

君山銀針現用傳統工藝進行加工,經過十二道工序、七十二步時加工而成。

  • 攤青。芽頭採回後薄攤於篾盤中,置隨涼處,經4~6小時,中途不翻動,水分減少5%左右進行殺青。
  • 殺青。在20度斜鍋中進行,鍋徑60厘米。殺青前須將鍋洗淨磨光、鍋溫達1200C左右時,投鮮芽300克。炒法是,掌心向下,五指伸開,雙手拇指與手掌將茶芽推至鍋底,四指向拇指鉗合,儘量將茶葉抓起,散灑在前方鍋壁上,任其自然滑於鍋底,約2秒鐘炒動1次,手勢輕巧敏捷,切忌來回重力摩擦,防止芽頭彎曲,傷毛、發暗。約經4~5分鐘,鍋溫逐降至800C(用蘆葦作燃料),茶芽發軟,清香,約減重30%,即為殺青適度。
  • 攤涼。殺青後掃入竹製烘盤(直徑40厘米,上糊三層皮紙),輕輕翻動幾次,均勻抖灑滿盤,置清涼地面上,攤15分鐘左右。
  • 初烘。茶芽攤涼後,分成三份置於篾烘盤中烘焙。盤內溫度500C左右。每5分鐘翻動1次,烘至5~6成干(晴天宜干,陰天宜濕)。倒在皮紙上稍稍攤涼。
  • 攤涼。置於篾盤中或皮紙上攤涼均可,攤15分鐘左右。
  • 初包發酵。茶芽用雙層皮紙包紮,1000克或1250克一包,置於鐵桶或楓木箱中封蓋,放置30小時。由於水熱作用,茶芽因葉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而黃化。待芽身呈金黃色後即散包復烘。
  • 復烘。初包後銀針品質基本形成,須蒸發水分,抑制變化。仍用篾烘盤,每包茶分成5盤烘焙。盤溫45~500C,每10~15分鐘翻動1次,約經1小時,烘至八成干左右即可。
  • 攤涼。復烘後攤涼程度視初包發酵程度而定,可作涼包或熱包。
  • 復包發酵。彌補補包發酵之不勻或不足,仍用雙層皮紙包好,置於發酶之不勻或不足,仍用雙層紙包好,置於發酶箱中,一般經20小時,茶芽金黃均勻,香氣濃郁,是為適度。
  • 足火。烘盤500C左右,烘量500克,烘至足干,含水量不超過7%。
  • 揀選。足火茶攤涼後,按芽頭肥瘦、曲直、明暗進行揀選分極。以芽針壯、直、亮為上,瘦弱、彎曲、暗滯為下。
  • 君山銀針貯藏十分講究,將石膏燒熟搗碎,鋪在楓木箱底層,上面鋪二層皮紙,再放茶包,封蓋,適時換上熟膏。
  • 要制好君山銀針,僅僅知道上述基本步驟是不夠的,掌握好加工技巧非要三年五載的功夫不可。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掌握了加工君山銀針的核心技術。

採摘

君山銀針屬黃茶類,為君山「群茶之冠」。採摘要求極嚴,一般在陽曆3月上旬開採,採摘時,只能用手輕輕將芽頭摘下,不能用指甲掐采;盛芽頭的小竹簍中要墊上皮紙,以防磨掉芽頭上的茸毛。採摘地每個銀針芽頭,必須長25-30毫米,寬3-4毫米,並要完整地帶有2-3毫米長的茶柄;芽頭內包含7片葉子,肥壯重實。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九個不採,即雨水芽不採、露水芽不採、紫包芽頭不採、空心芽不採、開口芽不採、風傷芽不採、蟲傷芽不採、瘦弱芽不採、過長過短芽頭不採。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君山島成人票: 80元/人

優惠票40元/人,學生,現役軍人,持本人有效證件半價優惠,七十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持有效證件免費,由成人攜帶的1.3米以下兒童免費

開放時間

夏季 園區:7:00 ~ 18:30 ;主樓:7:00 ~ 18:15

冬季 園區:7:30 ~ 18:00 ;主樓:7:30 ~ 17:45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廣大醫務工作者,自疫情結束景區正式開放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憑本人醫師資格證、護士資格證或醫院工作證,與本人身份證,即可享受景區門票全免優惠。前往景區遊客中心售票窗口,出示有效證件即可進行門票兌換。

前景

岳陽旅遊業的發展,2002年6月岳陽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君山景區所有居民住戶進行整體搬遷,全面提升君山旅遊品位,力將君山建設成國內外著名的精品旅遊區。

2011年9月6日岳陽樓君山島被列為國家5A級景區。

交通指南

公交與的士乘車路線:的士不打表60元。火車站乘15路旅遊專線車直達君山島景區,公交站台:岳陽火車站~洞庭湖大橋~林角佬~九公里(南廟組 即 一隊)~掛口~君山島景區大門 公交單程票價5元/人。全程約40分鐘。

個人乘船路線:從南嶽坡旅遊碼頭乘坐遊船抵達君山島景區,往返票價60元/人次。

自駕車:岳陽市區——洞庭湖大橋——君山區掛口——君山旅遊大道——君山島景區大門(如果您來自華容方向,華容——君山區掛口——君山旅遊大道——君山島景區大門)。

溫馨提示:洞庭湖豐水季節(每年的六月至九月左右),您可以從南嶽坡旅遊碼頭乘坐遊船前往君山島景區遊覽,也可以從岳陽市區乘/駕車到達君山島景區後湖旅遊碼頭,然後坐船前往君山風景區遊覽;洞庭湖的枯水季節,您可以乘/駕車直接到達君山風景區遊覽。

視頻

岳陽君山島景區:保護濕地 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