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將晚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名將晚謬》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十一。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勛,而晚謬不克終者,多失於恃功矜能而輕敵也。關羽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丑於萬眾之中。及攻曹仁於樊,于禁等七軍皆沒,羽威震華夏,曹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其功名盛矣。而不悟呂蒙、陸遜之詐,竟墮孫權計中,父子成禽,以敗大事。西魏王思政鎮守玉壁,高歡連營四十里攻圍之,飢凍而退。及思政徙荊州,舉韋孝寬代己,歡舉山東之眾來攻,凡五十日,復以敗歸,皆思政功也。其後欲以長社為行台治所,致書於崔猷,猷曰:「襄城控帶京洛,當今要地,如其動靜,易相應接。穎川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莫若頓兵襄城,而遣良將守穎川,則表里俱固,人心易安,縱有不虞,豈足為患。」宇文泰令依猷策,思政固請,且約,賊水攻期年、陸攻三年之內,朝廷不煩赴救。已而陷於高澄,身為俘虜。慕容紹宗挫敗侯景,一時將帥皆莫及,而攻圍穎川,不知進退,赴水而死。吳明徹當陳國衰削之餘,北伐高齊,將略人才,公卿以為舉首,師之所至,前無堅城,數月之間,盡復江北之地。然其後攻周彭城,為王軌所困,欲遏歸路。蕭摩河請擊之,明徹不聽,曰:「奉旗陷陳,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一旬之間,水路遂斷。摩河又請潛軍突圍,復不許,遂為周人所執,將士三萬皆沒焉。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

譯文

蘇東坡為文彥博所寫的《德威堂銘》中說道:「元皊初年,朝廷起用文潞公擔任平章軍國重事,但一年後文潞公卻請求辭職,皇帝下詔說:『過去西伯侯喜歡在家中養老,所以姜子牙自己前來投奔他。魯穆公沒有遣人去侍候子思,便有有才學的長者離他而去。卿為自己着想因而辭去了這份職務,難道不為朝廷和國家感到可惜嗎?』皇帝又說:『唐太宗因為遇到戰亂的事情,還能夠任用年紀已大的李靖,但唐穆宗和唐文宗在天下太平的時期,卻不能任用沒有患病的裴度。之所以出現治理混亂的現象,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來了。』文潞公看完詔書後甚為震驚,再也不敢請求辭職還鄉。」根據對這兩道詔書的考察,大概是元皊二年三月文潞公請求辭官還鄉時,朝廷拒絕他的批答,這都是蘇東坡所執筆擬的。另外,《繳還乞罷青苗狀》里所說道的:「近日貶謫呂惠卿的告詞說,『首先提議建立青苗法,然後推行助役法。'」也是蘇東坡所作的。在《張文定公(齊賢)墓誌》記載了論述蘇東坡文章的三百二十字,文章的最後說道:「當世以蘇軾為知言。」又記述勸諫用兵說:「老臣如果死了,就能在地下與先帝相見,這樣就有藉口了。」也是他所作。而且引用的斥責呂惠卿的話也是他作的。乾道年間,我在翰林院擔任直學士,在起草批答步帥陳敏的詔書中說:「周亞夫持事穩重,小棘門、霸上之將軍相形見絀;(程)不識率兵屯戍,在長樂、未央之衛尉中排第一。」之後為陳敏作神道碑,也引用了這句話,這正是效法蘇東坡的方法。

評析

本文是洪邁簡略摘錄記載蘇東坡為官期間所寫過的文章。蘇東坡學識淵博,在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除了巨大的文學成就,他曾擔任過翰林學士,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參與重大朝政的決策,地位很重要。蘇東坡從政之後不改文人秉性,在摘錄的這些蘇東坡寫的文章中就能夠看出這些特點。如蘇東坡為文潞公寫的詔書中引用了諸多歷史典故,用「昔西伯善養老,而太公自至。魯穆公無人子思側,則長者去之。」之理,替文潞公辭去官位感到惋惜,動搖文潞公辭官之心。然後說到唐太宗戰亂任用年邁李靖,穆宗、文宗在天下安寧時不任用裴度而出現治國混亂的現象,強調文潞公在朝中的重要性,由此阻止其辭官。其後還記載了《張文定公墓誌》稱讚蘇東坡文章的話「世以軾為知言」等等。從上述中就可以看出,蘇東坡對典故史實十分熟悉,對事物有高深的見解。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3]

視頻

名將晚謬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