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洪 (莫斯科牧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吉洪[1] ,(俄語:Тихон) ,1865年1月31日–1925年4月7日,俗名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別拉文(俄語: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Беллавин)。
簡介
聖吉洪,在蘇聯初期(1917年到1925年)擔任俄羅斯正教會第11任莫斯科牧首。
在1917年11月17日的俄羅斯東正教會議上決定牧首制重新構建,教會的行政管理由牧首主持。莫斯科都主教吉洪(本名VasilyIvanovichBellavin,1865——1925)當選為新的「莫斯科暨全俄最高神聖牧首」。牧首必須關心教會的利益,負責與政府以及其他東正教獨立教會保持一切必要的聯繫,補充主教團的缺額;聽取主教們的指控,調停他們間的爭端,履行其他行政和司法職能。
2015年11月5日,俄羅斯郵政為俄羅斯東正教會吉洪大牧首誕辰150周年發行一枚紀念郵票。
吉洪於1925年去世。1988年祝聖。這枚郵票由M.Bodrova設計,面值為19盧布,發行量為396000枚。
生平
早年
1888年,23歲,他作為一個俗人,畢業於聖彼得堡神學院。
然後他回到普斯科夫神學院,成為一位神學講師。
主教
1891年,在26歲時,他發誓修道,改名吉洪,以紀念扎東斯克的聖吉洪。
1898年9月14日,吉洪主教被任命為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主教。
作為俄羅斯正教會在美國的首領,他重組了教區,1900年,教區的名稱由「阿留申和阿拉斯加教區」改為「阿留申和北美教區」。吉洪大主教在居住美國期間,成為一名美國公民。
他在美國有兩位副主教:阿拉斯加的英諾森,和布魯克林的拉斐爾。
- 1905年6月,吉洪為賓夕法尼亞州的聖吉洪修道院祝聖。
- 1901年5月22日,紐約的聖尼古拉大教堂的奠基祝福。
- 1902年11月9日,他祝聖了布魯克林敘利亞安提阿正教會移民的聖尼古拉教堂。兩個星期後,他在紐約祝聖了聖尼古拉大教堂。
1907年,他回到俄羅斯,被任命為雅羅斯拉夫爾主教。
1917年6月21日,在莫斯科教區的神職人員和平信徒教區會議上,他當選為該教區的行政主教。
1917年8月15日,吉洪大主教升為莫斯科都主教。同年11月5日,作為三名候選人之一參選恢復的莫斯科牧首職位,基輔都主教弗拉基米爾宣布吉洪都主教當選為俄羅斯正教會的新牧首。
牧首
在俄國內戰期間,牧首被普遍認為是反布爾什維克的,許多東正教教士被新政權逮捕入獄或處死。1918年,吉洪公開譴責對沙皇一家的殺害,抗議布爾什維克對俄羅斯正教會的暴力襲擊。
在1922年的饑荒期間,共產黨政府指責牧首是一個破壞者,從1922年4月至1923年6月,他被監禁在頓斯科伊修道院。其中一項罪名是他公開抗議,反對將教會的財產國有化。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反響。
在當局的壓力下,吉洪牧首向信徒發布一些信息,其中他說自己「不再是蘇維埃政權的敵人」。儘管他發表了忠誠宣言,還是繼續享有俄羅斯東正教教徒的信任。1923年,吉洪牧首被蘇維埃扶持的[2]所謂「生活教會」(Живая Церковь)廢黜,宣布他「今後只是一個普通的公民——瓦西里·別拉文。」這一廢黜未獲得俄羅斯正教會的承認,俄羅斯正教會和俄羅斯聯邦的當局都認為無效。
匆忙興建的第一座列寧墓損壞了下面的污水處理系統,發生泄漏,吉洪說,「По мощам и елей」(英語:The balm accords with the relics,意為「香油與聖骸是相符的」;這裡吉洪將泄露的污水比作給列寧遺體塗的香油)。這句話被廣泛引用。
1924年,牧首病倒住院。1925年4月5日,他舉行了最後一次聖餐禮,兩天後去世,即3月25日(儒略曆)/4月7日,聖母領報節。4月12日他被埋葬在莫斯科頓斯科伊修道院的冬季教堂。從他去世起,他被普遍認為是為信仰而死的殉道者。
封聖
1981年11月1日(儒略曆10月19日),俄羅斯東正教國外聖主教公會冊封吉洪牧首為聖人和蘇聯枷鎖下的新殉道者。1989年10月9-11日,俄羅斯正教會主教會議期間,第14任莫斯科牧首皮蒙一世也為其封聖。這一次封聖通常被認為是蘇聯在公開化時期與教會的關係解凍的一個例子。
聖吉洪的聖髑原來被認為已經失落,但是在1992年2月19日(或根據另一個來源為2月22日),它們在頓斯科伊修道院一個隱蔽的地方被發現,發現其依然完好未朽壞。1992年4月5日(儒略曆3月23日),五十位主教鄭重地將其轉移到頓斯科伊修道院主教堂的聖幛前。
參考文獻
- ↑ 俄羅斯東正教會吉洪大牧首誕辰150周年紀念,百度百科
- ↑ "Красный" Собор(紅色教會),Matthew Sotnikov
- 聖吉洪傳記,美國正教會
- Fall of Tikon,《時代周刊》,192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