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主要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心介紹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依託先進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建設,支持多學科、多領域、多主體、交叉型、前沿性研究,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科學研究和重大技術研發的大型開放式研究基地。

中心的建設對於國家及安徽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提升知識創新能力,提供創新原動力;有利於整合創新資源、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催生變革性技術;有利於搭建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產業的轉化橋樑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着重建設國家實驗室、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建設一批產業創新轉化平台、建設「雙一流[1]」大學和學科,以及建設濱湖科學城。

2019年11月5日,記者從合肥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辦公室獲悉,科學中心LOGO設計方案正式發布。

科學中心LOGO標誌整體以「合」字為主體,中間反白處呈現「H」,代表合肥,體現合肥元素,兼有開放合作之意;標誌形似雙手,代表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基石,以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為核心的中心體系;雙手相扣呈舞動之勢,寓意創新創造、發展騰飛;標誌由四條飄帶環繞,代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大聚焦領域(信息、能源、健康、環境);標誌外圍呈八邊形,代表四通八達,走向世界;標誌展現出如軌道運轉般的動感與活力,傳達出探索與發現、科技與創新的時代精神;標誌以科技藍為主色調,並採用漸變色繪圖,彰顯出科技創新的發展蝶變、日新月異的過程。

國家實驗室

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重大前沿科技項目,建成後以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計算能力提高等重大需求為導向,推動以量子信息為主導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沿科學問題和核心關鍵技術,培育形成量子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推動並建設[2] ,一期工程建設用地項目獲得安徽省政府批准,總面積37.2802公頃。項目規劃用地面積53.75公頃,建設規模約4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70億元。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坐落在安徽合肥中國科技大學西校園,是國家計委批准建設的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實驗室建有我國第一台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專用同步輻射光源(簡稱「合肥光源」)。其主體設備是一台能量為800MeV、平均流強為300mA的電子儲存環,用一台能量800MeV的電子直線加速器作注入器。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一期工程1984年11月20日破土動工,1989年建成出光,1991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總投資8,040萬元人民幣。1999年國家投資11,800萬元人民幣進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二期工程建設,2004年12月二期工程通過國家驗收。在過去20多年的開放過程中,合肥光源堅持穩定運行、優質開放的原則,為我國材料科學、凝聚態物理學、化學、能源環境科學等領域研究提供了一個優良的實驗平台,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014年重大升級改造完成後,儲存環束流發散度顯着降低,光源穩定性明顯改善,接近三代同步輻射光源水平;合肥光源目前擁有10條光束線及實驗站,包括5條插入元件線站,分別為燃燒、軟X射線成像、催化與表面科學、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和原子與分子物理光束線和實驗站;以及5條彎鐵線站,分別為紅外譜學和顯微成像、質譜、計量、光電子能譜、軟X射線磁性圓二色光束線和實驗站。

磁約束核聚變國家實驗室

依託EAST、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推動建設磁約束核聚變國家實驗室、國家強磁場科學中心;推動籌建特殊環境服役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科學裝置

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等大科學裝置已經投入運行,並陸續取得重大突破。未來還會有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聚變工程實驗堆、先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大氣環境綜合探測與實驗模擬設施、超導質子醫學加速器有更多的大科學裝置等在合肥建成。

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

2018年1月3日,國家發改委宣布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在合肥集中建設,這是合肥科學中心首個落地的國家大科學裝置項目。該設施主要為下一代聚變堆的超導磁體和偏濾器系統提供研究和環境,保障中國聚變堆核心技術發展的先進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快聚變能實際應用的進程。

2017年12月5日,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CFETR)正式開始工程設計,中國核聚變研究由此開啟新征程。CFETR項目成為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使中國跨入世界聚變能研究開發先進行列,對解決能源危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計劃分三步走,完成「中國聚變夢」。第一階段到2021年,開始立項建設;第二階段到2035年,計劃建成聚變工程實驗堆,開始大規模科學實驗;第三階段到2050年,聚變工程實驗堆實驗成功,建設聚變商業示範堆,完成人類終極能源。

2011年,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開始了設計研究。2015年8月,中國圓滿完成了聚變工程實驗堆概念設計。 [12] 「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項目建議書已上報國家發改委。

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承擔的ITER計劃首個超導磁體系統部件——饋線(FEEDER)採購包PF4過渡饋線成功研製並順利交付。實施ITER計劃是人類發展聚變能的必要一步,承擔採購包對於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意義重大,通過參加ITER裝置的建造和運行,可以全面掌握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和技術成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大科學裝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研究設施提供設計及建設經驗,進而建設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推進我國核聚變能源的研究發展。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中國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即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縮寫為EAST,也被稱為「東方超環」),位於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EAST裝置是在真空室內加入少量氫的同位素氘或氚,通過類似變壓器的原理使其產生等離子體,然後提高其密度、溫度使其發生聚變反應,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巨大能量。其原理在本質上與太陽核聚變相似,因而,「東方超環」也被譽為中國的「人造太陽」。

2017年7月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標誌着EAST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表明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繼續引領國際前沿,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建設和運行具有重大科學意義。

EAST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00年批覆開工建設,2007年建成運行,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曾獲得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作為國際上最重要的核聚變研究實驗平台之一,EAST裝置一直與美、俄、法、日、韓、德、英、丹以及ITER等世界主要聚變國家或組織保持良好合作關係。該裝置為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提升我國磁約束聚變物理、工程、技術水平和培養高水平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China's Steady High Magnetic Field Facility, SHMFF)位於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2017年9月27日通過國家驗收,這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荷蘭、日本之後第五個擁有穩態強磁場的國家。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標誌性科技基礎設施,對於支撐交叉前沿領域源頭創新,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具有戰略意義和重大作用。裝置的建成使用,進一步了凸顯合肥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中的突出地位,也必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該裝置是一個針對多學科實驗研究需要的強磁場極端實驗條件設施,包括十台強磁場磁體裝置和六大類實驗測量系統以及極低溫、超高壓實驗系統,多項技術和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我國穩態強磁場極端條件的重大突破。

合肥先進光源

合肥先進光源(Hefei Advanced Light Facility, HALS)及先進光源集群物理方案的設計水平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是基於衍射極限儲存環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其發射度及亮度指標世界第一,並且在軟X射線光譜區橫向完全相干,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衍射極限儲存環光源。

「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已經中科院論證,給予6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安徽省政府出具了支持承諾函。2017年12月29日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正式啟動。

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

2017年7月10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合肥科學島組織召開了「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以下簡稱AEOS)方案可行性論證會,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可行性研究方案論證,建議儘快實施。根據方案,AEOS預研項目 針對大氣環境污染防治、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等重大科技問題需求,建成可業務化運行的環境和氣象梯度綜合觀測塔、小型大氣氣溶膠與雲霧相互作用實驗艙、全光譜天地一體化的綜合定標與驗證場,突破一批全高程大氣環境立體探測與模擬、全光譜吸收與輻射測量等關鍵技術,提升大氣環境立體探測的時間、空間、輻射、光譜等多維特性研究和綜合試驗能力。

「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項目可行性報告已編制完成,設備購置、關鍵技術研發等前期工作已啟動。

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

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eda Torus eXperiment, KTX)是國際磁約束聚變領域重要的實驗裝置,對我國聚變領域的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價值。KTX裝置全面達到了設計目標,採用大型複合結構雙半環開合設計,解決了此類裝置內部不能進入的結構缺陷;首次提出利用等效磁介質進行磁體設計的新方法,解決了同類裝置極向場耦合帶來的設計困難;發明了局域渦流探針,構建了獨特的閉合邊界電磁擾動診斷系統;率先採用太赫茲固體源,建成了國際上首例可推廣聚變堆環境應用的干涉儀系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