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合山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由來賓市代管,是新興的工礦城市,位於來賓市西部境東南西三面與興賓區相連。合山交通便利,國道322線南柳二級公路貫穿市區南北,東距南柳高速公路50多公里;鐵路與湘桂鐵路幹線相接;航運可直抵貴港、梧州、廣州及港澳。
合山市先後於2003年、2005年度評為「廣西經濟發展十佳縣(市)」稱號,2004年進入「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縣市」行列。2009年3月,合山市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轉型後得到各級政府資金和項目的大力支持,並被國土部授予國家礦山公園資格。2012年,合山市先後榮獲「全區招商引資項目大兌現工作示範縣」、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等榮譽,並在廣西第八屆城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競賽中榮獲優秀城市獎。
合山市是廣西最大的能源生產基地,素有「光熱城」的美稱。
目錄
建制沿革
秦,合山市境屬桂林郡轄地。秦末漢初屬南越國。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鬱林郡領方縣,合山屬其轄地。
三國吳元興元年(264年),領方縣改為臨浦縣,合山屬鬱林郡臨浦縣。
兩晉至隋,復稱領方縣,合山屬鬱林郡領方縣。
唐貞觀五年(631年),合山為邕州都督府羈縻思剛州屬地。
宋天禧四年(1020年)至民國,合山為賓州安城郡遷江縣屬地。此後歷經元、明、清一直不變。
民國時期,合山隨遷江隸屬的改變而改變。元年(1912年)隸屬武鳴府。2年隸屬柳江道。19年隸屬賓陽民團區。21年4月隸屬南寧民團區。23年隸屬南寧行政監督區。29年隸屬柳州行政監督區。38年隸屬第十一區,區治武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合山仍隨遷江縣變更隸屬。1950年隸屬武鳴專區。1951年1月25日隸屬南寧專區,8月10日隸屬賓陽專區。1952年6月,中共賓陽專區委員會口頭宣布遷江縣(包括合山在內,下同)的五個區劃歸賓陽專區上林縣。7月撤遷江縣,其行政區域併入來賓縣。11月,原劃出的五個區也劃歸來賓縣。1981年6月29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合山市。合山市隸屬柳州地區,於1982年1月1日正式掛牌辦公。
民國至1953年為遷江縣地,1953年4月屬來賓縣。1981年6月29日,國務院(國函73號)批准設立合山市(縣級)。合山市治里蘭,以來賓縣北泗公社(合山煤礦和電廠所在地)為其行政區域,並委託柳州行署領導。
1984年,合山市劃置1個鎮、2個鄉。1996年,合山市面積349平方千米,人口約14.2萬人。轄1個鎮、2個鄉:嶺南鎮、北泗鄉、河裡鄉。市政府駐嶺南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合山市總人口131249人,其中:嶺南鎮38544人,北泗鄉30059人,河裡鄉26088人,合山礦務局36558人。
2003年合山市行政區劃(根據當年廣西代碼整理)
100 嶺南鎮 轄城中、城北2個社區;里蘭、思光、嶺南、石村、古城、古樟、溯河、里仰8個行政村。
200 北泗鄉 轄北泗、屯山、六龍、東亭、文定、古邦、在勤、瀑泉、雲堡、古樓、靈台11個行政村。
201 河裡鄉 轄甘林、羊樟、洛滿、河裡、長模、環山、仁義、懷集、五塘、馬安10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2014年底,面積350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3鎮,市府駐嶺南鎮。(摘自《政區大典》)
嶺南鎮(LingnanZhen)市府駐地。1984年建鎮。位於市境西南部。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8.2萬。322國道、來(賓)合(山)鐵路縱貫境內。紅水河通航。轄溯河、里蘭、思光、嶺南、石村、古城、古樟、里仰8個行政村和城中1個居委會。境內有合山電廠、合山礦務局。
北泗鎮(BeisiZhen)1952年屬來賓縣北泗區,1958年改公社,1981年劃入合山市,1984年置鄉,2014年撤鄉設鎮。位於市境東北部,距市府8千米。面積141平方千米,人口3萬。322國道、來(賓)合(山)鐵路過境。轄北泗、屯山、六龍、在勤、古幫、東亭、文定、瀑泉、雲堡、古樓、靈台11個行政村。
河裡鎮(HeliXiang)原屬北泗公社,1984年析建河裡鄉。位於市境東南部,距市府12千米。面積129平方千米,人口2.8萬。322國道、來(賓)合(山)鐵路過境。轄河裡、長模、環山、懷集、甘林、羊樟、仁義、馬安、五塘、洛滿10個行政村。2014年12月撤鄉改鎮。
嶺南鎮 轄:城中、城北、里蘭、東礦、柳礦5個社區;里蘭、思光、嶺南、石村、古城、古樟、溯河、里仰8個行政村。
北泗鎮 轄:北泗1個社區;北泗、屯山、六龍、東亭、文定、古邦、在勤、瀑泉、雲堡、古樓、靈台11個行政村。
河裡鎮 轄:河裡1個社區;甘林、羊樟、洛滿、河裡、長模、環山、仁義、懷集、五塘、馬安10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民國22年(1933年),北泗、河裡、溯河3個鄉有行政村32個,351甲,3858戶,19555人。34年(1945年),北泗、河裡、溯河3個鄉有行政村33個,353甲,26680人;12年增加7125人,增長率36.4‰。
1953年,北泗區總人口28389人,8年增加1709人,年均增長率0.3‰。1954~1958年,境內人口出現解放後第一次生育高峰。到1964年,總人口達49255人,11年增加22575人,年均增長率51‰。1965~1970年,境內人口出現第二次生育高峰,其中1965年和196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37.23‰和38.83‰。
到1982年,合山市人口增至102774人,18年增加54382人,年均增長率41‰。1982年後,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人口增長率逐步得到控制,上升緩慢,1990年全市人口137904人,比1982年增加35130人,年均增長率10.92‰。建市後,人口自然增長率1982年為15.29‰,1983年為15.16‰,1984年為17.50‰,1985年為13.18‰,1986年為11.62‰,1987年為8.09‰,1988年為5.77‰,1989年為6.34‰,1990年為5.4‰。
2000年,合山市轄1個鎮、2個鄉:嶺南鎮、北泗鄉、河裡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31249人,其中:嶺南鎮38544人,北泗鄉30059人,河裡鄉26088人,合山礦務局虛擬鎮36558人。
2014年,合山市轄2個鎮、1個鄉:嶺南鎮、北泗鎮、河裡鄉,總人口14.3萬,非農業人口與農業人口近持平。有十三個民族,其中壯族占63%,漢族占35%,蒙族、回族、苗族、瑤族、彝族、滿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等族占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0人,除藏、寧、疆、青、台等省區外,其餘全國26個省、區、市籍均有,民族團結和睦。
2016年末全市總人口為13.78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常住人口為11.7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85.2%,城鎮人口7.68萬人,城鎮化率(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65.4%。全年出生人口1635人;死亡人口730人。
交通運輸
1983年11月,將廣屯至東礦路段泥沙路面改為柏油路面,全長7.9公里,1986年11月竣工通車,總投資54.8萬元。1983年12月,修築穿越城區的人民中路,路基工程於1986年5月竣工。1986年9月鋪設柏油路面,該路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機動車道路基寬8.5米,面層面積1.17萬平方米,於1987年元月竣工,非機動車道同年11月竣工。該路全長1.8公里。寬42米,總投資69.78萬元;1987年,合山電廠投資14.4萬元,修築電廠至里蘭公路,路長2公里,寬8米,為泥沙路面,當年建成通車。
1990年,合山有支幹線公路2條:里蘭至來賓,全長82公里;里蘭至忻城,全長49公里,均為四級公路。
進入2012年後,合山市更加交通方便,322國道線南(寧)柳(州)二級公路橫穿市區,南至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165公里,北距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市僅110公里之遙。市郊的公路與鄉村公路密如蛛網。每天由合山市發往各地的客車達28個班次,過境客車也有30多個班次。
火車通達兩鄉一鎮和六礦一廠,每天還有客貨混合列車往返於合山市與來賓市之間,在來賓市與湘桂線相接,通往全國各地。
紅水河自西向南繞市而過,沿岸碼頭港口與公路連接,水上運輸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地理環境
合山市地處桂中腹地的紅水河之濱,東、西、南和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毗鄰,北面與忻城縣接壤,南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168公里,北距柳州市97公里。全市總面積為350平方公里。
境內地貌總的趨勢是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較高,中部為盆地,西部和西南部較低。地貌可分為溶蝕類型和構造剝蝕類型。
合山市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屬石灰岩溶蝕盆地和丘陵谷地,境內有兩個9萬多畝的準平原,土壤多為第四世紀紅土母質,土壤肥沃。
合山市屬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6℃,無霜期320天左右,年降雨量1203.9至1719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1990年,境內有荒山荒地16531.33公頃,占總面積47.26%。其中可利用的面積為10897.33公頃,占荒山荒地面積65.92%。由於政府重視植樹造林,部分荒山荒地已為林木所覆蓋。
水資源
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9446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河外來水),其中地表水徑流量2.68億立方米,地下水徑流量1.2646億立方米。保證頻率為50%時,地表徑流量2.60億立方米,保證率75%的地表流量為2.07億立方米;保證率95%時,地表徑流量1.45億立方米。按1990年的人口,平均每人有水資源2906立方米;按耕地面積每畝有水資源量為4782立方米。
植物資源
有林面積約7萬畝,森林覆蓋率15%,主要種類有松、杉、荷竹、榕樹等。
礦產資源
主要礦產有煤炭、煤甘石、鐵礦、大理石、方解石、石炭岩石等,尤以盛產煤炭而為廣西「煤都」。合山市煤田地質儲量約7億多噸,占廣西煤炭儲量三分之一,煤田面積300多平方公里,占市境總面積的73%。大理石儲量1649萬立方米,是桂中大理石基地之一。碳酸鈣含量大於90%的石灰石分布近萬畝,方解石其白度在90%以上,這些都是生產水泥、石灰粉等建築材料的重要原料。
奇石
合山還蘊藏着聞名遐邇的馬安奇石,主要產自紅水河。質地細膩、水洗度高、造型奇特、色彩艷麗、表皮似彩色陶瓷釉面的合山奇石共有30多個品種,其中綠玉石、彩陶石、鴛鴦石、葫蘆石、摩爾石等奇石具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及收藏價值。2008年7月,合山被中國觀賞石協會授予「中國觀賞石之鄉」稱號。
經濟狀況
2010年,合山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15.3億元上升到22.7億元,年均增長8%;財政收入從2005年的2.5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3.2億元,年均增長5.1%;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從2005年的7.4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22.9億元,年均增長25.3%。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第一、二、三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9.8∶64.2∶26.0調整為2010年的11.5∶47.6∶40.9,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明顯改善,由原來以第二產業為主轉為以第二、三產業同步發展的良好格局。
2012年,合山市地區生產總值33.13億元,同比增長11.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8億元,同比增長11.5%;財政收入完成3.0億元,同比增長8.6%。
201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5.8億元,同比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1億元,與2012年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6億元,同比增長1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567元,同比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6950元,同比增長16.4%。
201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5.26億元,增長4.1%;固定資產投資22.25億元,增長14.8%;財政收入3.18億元,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6億元,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8元,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7487元,增長10%。
2016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9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7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1.73億元,下降1.9%,其中,工業增加值6.15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14.42億元,增長5.1%。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2.6%、39.2%和48.2%,第二產業回落3.0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分別比上年提高0.1、3.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進一步提高。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531元,同比增長1.4%。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81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3%,比上年末下降1.4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1502人次。
工業
合山市的工業以發展煤、電為主,另外還有建築材料、機械修造、電器設備、水泥、電石、氧氣、陶瓷、食品加工、飼料加工等。2012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45.01億元,同比增長21.6%;工業增加值13.90億元,同比增長12.6%。
煤、電
合山煤礦的開採始於1905年。合山礦務局1994年原煤產量達250多萬噸,占廣西煤炭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合山電廠始建於1967年,1986年全部建成,總裝機容量為50.5萬千瓦,單機最大容量為10萬千瓦。年發電量由1971年的0.32億度上升到1994年的33億度,占廣西總發電量的四分之一,占廣西火電發電量的65%。該廠投產以來累計發電達360多億千瓦時,創工業總產值30多億元,相當於國家建廠投資的7倍多。
2012年全年發電量達63.6億度。合山發電公司「上大壓小」第二台67萬千瓦機組已獲自治區發改委同意批准開展前期工作,各項前期工作正有序推進。支持合山煤業公司加大煤炭生產力度,紮實推進合山煤業公司礦井機械化改造和整頓關閉工作,全年煤炭產量達183.59萬噸。
其他工業
民國38年(1949年)前的合山工業除了採煤、發電業外,民國25年(1936年)合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在白鶴隘辦一個修理鐵路機車、車皮及採煤機具的機修廠,修理工20人。民國時境內有碾米、榨油、制米粉、製片糖、制餅、豆類加工、打鐵、鑄造、木器製造、石器製造、磚瓦、燒石灰、銀飾品加工修理、車縫、織錦、織布、染布、迷信品製作、竹編、制燈籠、釀酒、釀醋、孵化、刺繡業等小手工業,1949年總產值5.3萬元。
1950~1955年,境內其他工業仍是分散的小手工業。1958年後,鄉鎮成立手工業合作社,始建集體工業企業,此後,機械及其他工業逐步有了起色。1957年年產值達39.22萬元,是1949年的7.4倍。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取消個體手工業,從60~70年代初期,只維持合作社生產。70年代中期,國營、集體工業有所發展,有機械製造及水泥生產廠家。1980年合山機械及其他工業企業已發展到11個,其中全民所有制4個,年產值405萬元;集體所有制7個,年產值116萬元。
1990年全市機械業及其他工業企業761個,是1980年的69.18倍。集體、個體企業發展尤為迅速,在761個工業企業中,集體所有制企業49個,是1980年7倍;個體企業708個。其中,製造業296個,從業人員359人;修理業113個(戶),從業人員171人;釀酒業47個(戶),從業人員94人;車縫業130個(戶),從業人員143人;其他102個(戶)。1990年全市煤、電以外的機械業及其他工業全社會總產值4485.62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
境內機械業及其他工業的國營企業建於1958年,始建廣西合山煤礦機械廠,隨後陸續建立的有:合山礦務局機電修造總廠、礦務局水泥廠、礦務局木工廠、柳花嶺林場木工廠等。合山煤礦機械廠在80年代已發展成為廣西最大的礦山機械製造廠。1990年該廠產品品種30餘種,其中有3種產品獲國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刮板輸送機形成系列並批量生產。1989年22B型刮板輸送機,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優質產品稱號。國家煤炭部科研項目QYZ-1型液壓礦車清車機於1986年由該廠研製成功,其技術性能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1987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新產品百花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集體企業有:礦山機械配件、農機修造、水泥、磚瓦、服裝加工、日用化工、飲料加工、木材加工、鐵器加工、汽車修理、印刷和燒石灰等。其中市屬較大的廠家有:北泗農機修造廠、北泗水泥廠、市水泥廠、市灰沙磚廠、市印刷廠、市貢模磚廠、市紅磚廠、市豆制食品廠、市糧食局食品廠、市二輕局食品飲料廠、北泗鄉石灰窯;合山礦務局較大企業:礦山配件廠、里蘭礦紅磚廠、合山煤礦機械廠食品廠、礦務局服務總公司飲料廠等。
1982年個體手工業迅速發展,遍布城鄉。1990年全市個體手工業行業有修理、裝璜、刺繡、織錦、制磚瓦、燒石灰、食品、飲料、豆製品、飼料、服裝、鐵器、石器、金銀飾品等加工業。其中從事服裝加工、修理行業人數最多,共685人,年產值96.3萬元。
2012年成功引進生物製藥、石材、碳酸鈣等16家企業進駐合山市工業園區,產品年銷售收入達4億元,實現年利稅6000多萬元,園區非煤接續替代產業初現雛形。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產業轉型工業園標準廠房3萬平方米;投資5000萬元完成了園區辦公樓、食堂、道路、給排水、供電、場地硬化、綠化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
合山市種植業以糧食為主。在大農業(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漁業)中,種植業占比重大。
1956年種植業產值119萬元,占大農業總產值80.4%;1964年種植業產值160萬元,占大農業總產值93.56%;1975年種植業產值452萬元,占大農業總產值的84.2%;1982年種植業產值985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下同),占大農業總產值67.65%;1990年種植業產值10577元,占大農業總產值的59.38%。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占作物種植面積比率:1970年為88%;1979年為91%;1982年為89.75%;1990年為83.58%。1956年糧食作物收入109萬元,占種植業總收入93%;1972年糧食作物收入218萬元,占種植業總收入91%;1982年糧食作物收入788萬元,占種植業總收入80%;1990年糧食作物收入1942萬元,占種植業總收入75%。
糧食生產常有起伏,1957年糧食總產量為791萬公斤,1960年達1026萬公斤,1964~1969年俳徊在700~800萬公斤之間,1970年上升到1400萬公斤,1975年達至2100萬公斤,1980~1982年連續3年上升,1983年~1986年又連續4年減產,1987年恢復並超過1981年的水平,1990年出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總產量達2718.2萬公斤,比1989年增長2.88%,比1982年增長2.82%。
市境內礦業職工人數多,生產的糧食不能自給。1982~1990年共調入糧食8279萬公斤,年均調入糧食919.8萬公斤,最多的是1988年為1162.5萬公斤,最少的是1983年為666.5萬公斤。產值1957年大農業總產值133.10萬元。其中:種植業119.30萬元,占大農業總產值89.63%;1972年大農業總產值354.9萬元,其中種植業298.60萬元,占84.14%;1980年占64.45%。1981年以後,由於調整產業結構,由傳統的單一種植業,向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種植業產值相對下降。1990年種植業產值105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59.38%。
農業是合山市三大經濟支柱之一。農作物以種植水稻為主,還有玉米、黃豆、甘蔗、花生等;合山市的大米以顆大而香名聲遠揚,尤以北泗鄉、河裡鄉一帶為甚,曾流傳着「欲食香禾米,到北泗河裡」的民謠佳話。全市提水工程總裝機容量為2256千瓦,灌溉面積3.08萬畝,占水田面積的61.76%。
2012年兌現糧食種植補貼149.6萬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01萬畝,產量2.73萬噸。全年共發放各項種養獎勵資金達500多萬元。建設了北泗鄉瀑泉村1150畝生態高效特色農業示範基地、嶺南鎮600畝美國蘆筍種植基地、嶺南鎮古樟村300畝大棚西瓜種植基地以及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河裡鄉百果園土雞養殖基地等。
社會事業
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09元,同比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5973元,同比增長18.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9‰,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
教育
1951年,遷江縣人民政府舉辦短期教師培訓班,培訓結束後由縣長下「委任狀」到指定學校任教。1952年,境內各村小學從社會上招收有一定文化的人員到校任教員。當年有中小學教員54名。50年代末。聘用部分高中畢業生到小學任教員,中小學教員增加到274名。公辦教師多集中在中學和中心小學,村屯小學以民辦教師為主。1970年,境內各小學附中選聘一批高中畢業生到校任教員。1979年後,實行文化考試、思想考核聘用教師制度。同年,合山礦務局從職工和待業青年中選聘小學教師35名。1980年,來賓縣調整中小學教師隊伍,北泗公社辭退中小學民辦教師87名。留任民辦教師由縣教育局發給「聘用證」。1985年後,全市各中小學停聘民辦教師,確需增加教師的,經考試合格聘用為代課教師。到1990年,全市共有中小學教師2100名,其中公辦教師413名,民辦教師162名,代課教師525名。
1987年,全市中小學教師開始評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到1990年,全市有中學高級教師22名,中學一級教師79名,中學二級教師120名,中學三級教師184名;小學高級教師86名,小學一級教師264名,小學二級教師326名,小學三級教師107名。
1982年起,合山市將部分未達到國家規定學歷的教師送到師範院校培訓。到1990年,受訓教師大學本科畢業2人;大學專科畢業177名;中等師範畢業241人。
2012年全市中學由5所增至15所,小學由24所增至43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小學生在校率達99.7%,鞏固率達98.6%,畢業率達99.8%,青少年13至15周歲普及率達98%。
2012年投入教育建設經費1.4億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省級督導評估,並代表廣西首批接受國家級評估驗收。在廣西率先實現100%鄉鎮舉辦公辦中心幼兒園目標,並順利通過自治區示範幼兒園評估驗收。
衛生
解放前,市境內無衛生行政管理機構。解放後,人民政府加強對衛生工作的管理。1982年前,境內衛生工作由來賓縣衛生局管理和區(公社)指定1名幹部負責。
市衛生局成立於1982年2月。
市公費醫療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87年6月,由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兼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由衛生局、財政局各1名領導兼任,委員5人。1958年8月,合山煤礦設立衛生科,1987年8月更名為合山礦務局衛生處。1990年配備幹部12人,其中處長1人,主任科員1人,工作人員10人。
市衛生工作者協會是1985年12月成立的群眾性團體。至1990年有理事13人,會員111人。
市紅十字會成立於1986年4月,1990年設立會長1人,副會長4人,理事9人。
民國22年(1933年)合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在里蘭設有醫務所,農村集鎮有少數診所和藥鋪(店)。解放後,醫療機構逐步建立和完善。1990年,全市有衛生醫療機構26個,醫務人員771人,床位463張,其中廠、礦、場醫院(衛生所、室、保健站)22家,醫務人員646人,床位405張;市、鄉(鎮)醫院4家,醫務人員125人,床位58張。此外有村屯醫療點37個,醫務人員81人。
建市以來,合山市的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縣級醫院由1所增至3所,國家、集體、個人三結合的市、鄉(鎮)、村三級醫療網已初步形成。醫院病床由244張增至563張,平均每萬人有病床位35.57張,平均每萬人有醫務人員20.35人。
2012年投入3281萬元完成合山市人民醫院業務綜合樓建設;投入160萬元建設市衛生監督所業務樓;投入432萬元建設城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綜合樓。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城建
至1994年,城區先後種下各種林要木25.08萬株,城區人均有綠化面積28平方米。
至2009年末,全市城區人口6.3萬多人,占總人口的42.4%,城區面積5.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43%,城鎮化率居來賓市各縣市區之首,城鎮道路總長60公里,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
2012年,投入8000萬元實施體育館建設;投入2100萬元完成人民中路兩旁建築外立面改造;投入830萬元完成東環路建設;投資800萬元開展八二路景觀綠化、道路亮化工程建設;投入5000多萬元實施城市供水系統改造工程,改造管網54公里;投入430萬元啟動北泗鄉小城鎮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了北泗鄉和河裡鄉垃圾壓縮轉運站建設任務;污水處理項目配套管網工程完成管線鋪設2203米;全部完成城鎮綠化項目,綠化面積共1.58萬平方米,完善了柳礦、東礦、溯河礦、里蘭礦等礦區主要道路亮化工程。2012年底,城區面積發展到7.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突破50%,城鎮化水平排在全區各縣(市、區)第三位。
社保
2012年全市在職職工11050人、退休人員6195人參加了養老保險,14718人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6883人,完成任務106.7%;參加工傷保險人數8205人,完成任務102.5%;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508人,完成任務100.2%;參加生育保險人數8012人,完成任務100.2%;失業保險參保人數7100人,完成任務100.4%;全市參加新農合人數66984人,參合率達98.07%;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342人,完成任務103.6%;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177人,完成任務177%。
當地特產
合山堅果
澳洲堅果合山市於1996年開始引種澳洲堅果,試驗種植的澳洲堅果具有速生、早結、豐產、耐旱、耐寒、病蟲害少、管理粗放等良好特性,極適宜大面積推廣種植。澳洲堅果的食用價值很高,且營養豐富,有「乾果皇后」之美稱。
黑涼粉
合山市是涼粉(仙草粉)生產基地之一。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而且遠銷新加坡、泰國、台灣、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本品可加入適量蔗糖、蜂蜜或其它自己喜愛的飲品和足量清水,與白涼粉一起攪拌均勻,不見核狀物後攪拌煮沸,自然冷卻後即可食用。
旅遊資源
合山市的主要旅遊景點有北泗玉屏山、八仙岩、思光寨山壯族文化遺址、仙掌山、四月八嶺、靈台瀑布、佛山石林、懷集水庫等。文物古蹟有寨山文化遺址,是典型的壯族軍事要地,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此外,下地蓮池、思光月亮洞、合山屯山田園風光等都有獨特風格。
2013年合山市在老堆煤場上建起了礦山公園,2014年環紅水河旅遊走廊投入使用,合山電廠工業旅遊、參觀配套完成……2013-2015年,合山市緊扣「工業發展與特色旅遊」的核心,藉助工礦城市原有基礎,以文化植入提升旅遊特色,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國家礦山公園、礦山博物館、旅遊小碼頭、星級賓館,同時創建園林城市,改善交通,突出工業旅遊元素,力爭融入廣西旅遊精品線。2015年,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合山國家礦山公園為品牌,構建火車觀光遊覽帶和紅水河濱江休閒遊樂帶,打造商務集散、田園休閒、民俗體驗、運動拓展、礦區懷舊等五大功能區的「一園兩帶五區」旅遊框架。同時,合山還確定了13個重點項目,推動礦山公園游、井下休閒遊、奇石觀賞游等產品開發。合山礦山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觀光鐵正在打造,廣西最大的觀賞石博覽園建設已經啟動,靈岩湖生態民俗文化景區已開工建設,雲堡堅果莊園正朝「廣西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目標邁進,旅遊產品支撐體系逐步形成。曾經的煤都,正在轉型的上打造着屬於自己的工業旅遊名片。
八仙岩
八仙岩位於北泗街南面,在仙掌山山腰中。距城區4公里。岩洞東西貫通,從山腳下有石階上至洞口,洞口東大西小,均呈方形。該岩洞分為前後兩廳。前廳寬,開有廓門,鐫刻一對聯,上聯「仙洞宏開堪避日機濫炸」,下聯「岩中小憩權將時事傾商」,橫批是「仙掌山岩」。西洞洞口有望月樓,洞外與龍王清泉景觀相對。
寨山遺址
寨山遺址位於嶺南鎮思光村東南面,占地面積約80畝。距市中心約3公里。寨址建於清代,留有石台階、石碑、社廟遺址、寨門、石牆、屋基、禦敵石等設施。寨山的東南面,築有防禦寨牆。寨牆最高2.50米。在寨門外的東側12.6米處立有一塊石碑,碑呈長方形。在寨山門口東側,石峰頂端上,有一塊禦敵石,酷似大龜。亦稱「飛來石」。在寨內山谷地周圍是一座座石山峰。山谷中種有金竹、油竹、椿樹林,有些林木高達4米餘。[1]
白虎山石刻
白虎山石刻在河裡鄉村後面的白虎山崖上。刻有「吉星」2個宋體大字,字高1.7米,寬1.5米,筆勢蒼勁,題寫者何氏,刻石年代未詳。據《遷江縣誌》(民國版)對此石刻的記載:「土人以其形如虎,恐於河裡風水有礙,特刻『吉星』二字于山之峭壁,字體大若三尺有奇,因而更名吉星」。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位於北泗鄉北泗街東南面司煙山上,距瑤族村遺址約35米。該石刻在一塊天然的崖石上刻有16個字,字體模糊、歪斜,字形大小不等,難以辨認,文字以外,還刻有人、鳥、魚、馬等圖案。摩崖石刻保存完好。 [2]
靈岩洞=
位於河裡鄉懷集村東北面,離榜山(山名)腳下約300米處,洞口高12米,寬16米,洞長15米,外寬內窄,呈喇叭形狀。清代,部分群眾集資捐款於洞裡建廟。洞內鋪有石階,系用條石砌成,地面用紅磚塊鋪設,存有神像數尊,石香爐多個,洞口四周砌有圍牆。廟內神像、石香爐保存完好。[3]
視頻
紅水河畔 大好合山(廣西來賓市合山市旅遊形象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