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葉鶯
瑞士ABB集團、瑞典沃爾沃集團、新秀麗集團全球董事
出生 1948年
國籍 美國
職業 瑞士ABB集團、瑞典沃爾沃集團、新秀麗集團全球董事
知名作品 她曾是美國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為公使銜商務參贊的女性
2003年,葉鶯被選為中國十大科技影響力人物
2011年4月28日榮獲2011年30位年度商界木蘭

葉鶯,1948年生於北京。是"98協議"、柯樂合資項目的靈魂人物,被譽為"柯達女神",圍繞她的除了鮮花還是鮮花,2005年11月1日,她又第N次如願以償,在柯達轉型最艱難的時期再次榮升為柯達北亞區主席兼總裁,2009年,離職柯達,加盟納爾科公司,擔任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主席。

人物簡介

葉鶯,一個在記者外交官和跨國公司高層之間遊刃有餘的女人;一個敢把任何顏色搭配穿到身上的色彩大師;一個裙子很短鞋子很高尋找焦點的女人;一個不放過任何問題並能迅速找出解決方案的女人。

她曾是美國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為公使銜商務參贊的女性,曾作為華裔女性第一個出現在世界500強企業副總裁的崗位上。2003年,葉鶯被選為中國十大科技影響力人物,中國十大財經新銳、中國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女性及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華商女企業家

個人簡歷

葉鶯1948年生於北京,長在台灣,住在香港。擁有台灣大學國際關係和英語文學學士學位。曾任柯達公司全球副總裁。

大學求學期間,她是台灣和日本著名電台和電視台記者。七十年代初期,她加入美國國籍,先後擔任美國駐緬甸大使館和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政治處官員。

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國家之後,方言太多語言混亂,國人無法溝通,上演了一樁活生生的巴別塔,釀成了一場嚴重的種族暴動。 執政的李光耀決定只留下漢英兩種語言,關掉了所有的華文報紙,組建了後來影響巨大的《聯合早報》。而葉鶯接受他的邀請,辭去外交官工作,加入了僅有十幾個人的《聯合早報》組建委員會,並界定了新加坡2500個最常用漢字。這算是她在歷史上真正立下的第一根樁。

七十年代後期,她重返新聞界,先後供職於新加坡海峽時報集團和紐約全國廣播公司。1979年,作為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記者,與CCTV主持人趙忠祥一起採訪了第一次訪美的鄧小平,成為一個見證歷史特別時刻的女性。

1982年,葉鶯加入美國商務部,先後在廣州、香港擔任商務領事及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組長。[1]

1995年出任美國駐華使館公使銜商務參贊,成為美國政府中第一位擔任該職的女性。她至今仍保持着美國外交界職位最高的亞裔女性的位置。

1997年,葉鶯告別外交官生涯,應柯達前總裁喬治·費舍爾邀請加盟柯達公司,是柯達項目三個核心成員之一。

1999年3月,葉鶯被任命為柯達公司亞太區副總裁兼對外事務部總經理。歷經12年商海浮沉,被譽為「柯達女神」。

2001年1月,葉鶯被任命為柯達大中華區副主席。

2002年5月9日她被任命為柯達全球副總裁。

2003年被選為中國十大科技影響力人物,中國十大財經新銳、中國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女性及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華商女企業家。

2004年6月11日葉女士被選舉為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2005年11月1日,她在柯達轉型最艱難之時,再次榮升為柯達北亞區主席兼總裁。

2006年4月她加入ABVolvo董事會。

2009年離職柯達,加盟納爾科公司,擔任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主席。

2011年4月28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11(第三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在北京柏悅酒店舉行,榮獲2011年30位年度商界木蘭。

2011年葉鶯離職,現在是瑞士ABB集團、瑞典沃爾沃集團、英國洲際酒店集團,盧森堡新秀麗集團、瑞士歷峰集團等五家國際企業的全球董事會獨立董事。

人物經歷

2005年11月1日,擔任柯達中國區總裁的葉鶯再次被委以重任,升任北亞區主席兼總裁。在柯達這條大船駛入風暴眼的時候,柯達中國的業績成為柯達全球重要的收入來源,柯達的目的是希望葉鶯將柯達中國的成功經驗推廣到柯達北亞地區。而葉鶯也清楚地看到,「我們在走一段最為艱難坎坷的道路,

如果我們轉型失敗了,這條船沉了,我自己是個游泳的好手,不但能夠保住自己,也可以把周邊的人救上岸。如果這條船能在風雨之中掉頭成功,等第二天太陽噴薄而出之時,我肯定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臨危受命

2005年11月1日,葉鶯升任北亞區主席兼總裁。柯達公司重組亞洲業務,將原亞太地區劃分為北亞區和南亞區。分拆後的北亞區和南亞區將直接向總部匯報。柯達北亞區包括中國和韓國,南亞區包括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葉鶯的具體使命從中國擴展到北亞。

柯達數碼轉型,中國區總裁換了三任,葉鶯卻為何扶搖直上?葉鶯說:「我很幸運,柯達的前三位總裁都是一脈相承、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領導者,我們都相處得很棒。儘管他們的風格不同、背景不同,但他們追求的夢想和人生的理念是一致的。他們相信柯達在中國的成功對柯達在全球的成功至關重要。柯達中國在柯達的地位不可動搖。」葉鶯並不把柯達中國的成功歸功於自己,她表示:「我要感謝中國市場經濟的空前盛世,使柯達中國在柯達全球的地位舉足輕重。從『98協議』到廈門工廠向民用、醫療和商用數碼項目的生產轉型,柯達在中國累計投資超過14億美元,柯達中國已經成為柯達全球的一個重要收入利潤來源。」

柯達中國的成功是相對的,柯達中國的轉型之路還很漫長,「柯達中國的轉型將永無止境。如果這條路是從1走到10,現在柯達只走到4.8。你會看到柯達中國會有大的動作和進展。」葉鶯說。

葉鶯把柯達中國轉型後的業務比做「三根柱子和一磚一瓦」。「中間這根,是民用產品,如傳統的膠捲、相紙和數碼相機及數碼相機里的存儲卡;第二根是醫用的部分;第三根是商用的部分,柯達剛完成了對柯達萬印的收購,再加上柯達原有的文檔掃描和縮微技術及產品,柯達已整合成圖文影像集團。這三根柱子裡,都有數碼和傳統的技術。房子的基礎就是柯達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和隊伍。房頂就是柯達的品牌。這個房子有時需要添磚加瓦,所以我們在房子的邊上,有一磚一瓦,一塊磚就是噴墨打印技術,一片瓦就是平板顯示的技術。」

艱難轉型

2001年開始,柯達的傳統膠片業務以每年8%的速度迅速萎縮,葉鶯迎來了一場災難性的變革

2003年,柯達公司原全球CEO鄧凱達首次公開承認公司在數碼決策上的失誤,並自上而下展開「全力進軍數碼領域」的轉型運動,更換高管、裁員、併購。葉鶯帶領的中國市場,同樣經歷了這場顛覆性的數碼風暴。

2005年10月19日,柯達發布2005年第三季度財報,由於重組帶來巨額支出及膠捲銷量持續下滑,柯達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虧損。三季度淨虧損10.3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最近有傳聞稱惠普要收購柯達,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惠普和柯達就此有過幾次交談,但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目前,沒有這樣的交談意向。」雖然葉鶯說來淡然,但柯達處境艱難可見一斑。

「過去的兩年中,柯達花費近25億美元資金收購了5家圖文影像公司,這5家公司進入柯達的體系,磨合需要錢;原有傳統影像的隊伍需要錢向數碼轉型;要有新的數碼形象,也需要錢。柯達今天還能在華爾街立足,柯達的股票還沒有真正『落花流水』,已經是我們引以為榮並聊以自慰的事了。」對柯達資金緊張的說法葉鶯沒有迴避。

躲過這場災難,柯達須要變。「柯達最艱難的轉變是思維的改變。佛家講,人的真正本性是善變的。孫悟空有72變,變在本性之中,但由於現實的環境、教育背景的原因,人們開始隨遇而安。柯達數碼轉型的最大障礙是黃盒子(指膠捲)太成功了,成為很難改變的東西。」葉鶯對柯達的戰略做如上闡述。

鳳凰涅槃,葉鶯選擇與柯達一起燃燒。葉鶯和她的團隊依然對傳統膠捲在內心深處進行着痛苦的割捨,並努力安慰自己:「用傳統膠捲拍照好比享受一頓浪漫的燭光晚餐,需要慢慢品嘗、細細體味;使用數碼相機,則像是吃豐富的快餐,所有營養都有了,講究的是快。這是兩種不同的體驗。」現實是,就算是農村市場,消費者誰還會棄新技術不用而鍾情高成本的古董呢?

只睡兩小時

「柯達是艘大船,我是一個浪漫的水手,我在尋找一個完美的風暴。此時,我正在風暴當中,我絕對不會棄船而逃。如果這艘船能夠抵抗這個風暴,回想曾經共同打拚的日子,我會感到非常欣慰。」面對柯達裁員、收購、資金繃緊的種種困難,很多人勸葉鶯,為什麼不選擇「離開」,葉鶯的回答充滿自信:「如果這艘船沉了,我是個游泳的好手,可以幫助同船的人,共同游向彼岸。」

柯達全球實行大裁員,不少員工離開柯達。葉鶯傷感而無奈:「如果柯達是條龍,這條龍在今天數碼的環境裡,體積太大,已經不能存在,有些過去的思維和方法,不能再繼續做。所以,當這條龍無法接受新的理念和新的工作方式的時候,必須放棄,讓它找到一條更適合生長的環境。」

在風暴中心的柯達必須高速運轉,作為柯達全球50位副總裁之一的葉鶯每天只能保證兩小時睡眠,她需要時間,需要時間去轉型、去創新、去當機立斷。她告訴記者:「9月柯達在廈門投資近1億美元,興建了計算機直接製版版材廠,就是為中國快速增長的商業印刷業服務的;柯達中國已經開始生產高質量的醫用數碼乾式膠片以及印刷電路版膠片,並正在建立一條全新數碼噴墨相紙整理生產線;柯達歐洲市場的噴墨打印頭維護業務也全部轉移到中國無錫生產廠;在民用攝影方面,柯達在中國西部地區正在進行傳統膠捲的『開墾計劃』,尋找傳統影像新的商業機會;在數碼相機領域,柯達的轉型很成功,已經占到市場老三的位置,但數碼產品利太薄,一個數碼相機的利潤相當於兩個黃盒子(指膠捲)的利潤。柯達將繼續探索新的領域,並繼續加大在數碼領域的投入。」

而柯達花了巨大財力建立起的8000家膠捲彩擴王國,因為數碼的到來同樣遭到滅頂之災。柯達投資「打了水漂」的質疑聲不斷。對此,葉鶯正在啟動E計劃,幫助彩擴店轉型。「這個世界是一直在動的,過去成功不表明現在輝煌。柯達130年來,一直跟着市場在變,走着一條不斷否定自己的道路。過去,柯達的黃盒子和印鈔機一樣。現在,柯達轉型,彩擴店也必須注入新的理念。」

喜歡挑戰的葉鶯期待着,期待着和水手們在完美風暴結束之時,舉杯相聚船頭,迎接太陽噴薄而出的時刻。

葉鶯人生

她總被人視作神秘無解,其實她這一生,無論是年紀輕輕就做了美國外交官,成為美國外交界中華裔女性至今都攻不破的最高峰,還是出任柯達全球副總裁,亦或是甩掉一切,又成為全球五家國際企業的獨立董事,歸根結底,實質都是一個女性刻意向歷史發起的進攻。若明了她是傳奇,是因為她一生都致力於成為傳奇。

與夢起舞 從記者到外交官

「小時候,我有三個夢想。第一個是做舞蹈家,因為訓練太苦而放棄。第二個是記者,第三個是外交官。」

葉鶯初中時的理想是做記者,可以接觸不同的人,後來在一家廣播公司實現了夢想。「做現場報道時,我從來不用稿子,因為有了稿子就會失去思考。」

「1979年,我作為NBC(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女記者代表美國三大電視網出色完成了對鄧小平訪問美國的報道任務。鄧小平的去世,使我心中有一份難以抹去的哀傷,18年前那份發自心底的激動絲毫不減。我仿佛依然能感受到與鄧小平第一次握手時的心情,一雙有力的手,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舉手投足間都有一種大國領袖非凡的自信。

「在採訪中,我認識了許多外交界人物,從此邁出人生的第二步:加入美國國務院,做了一名外交官,成為美國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為公使銜商務參贊的女性。」

葉鶯的個性來自於家庭,才兩個月大的時候,母親便離她而去,父親沒有再娶,和女兒相依為命。初中時,上家政課要學習刺繡,葉鶯不會繡花,只好繡了四個字「自強不息」。13歲,在父親的鼓勵下,她開始學習跳傘。「我從小就沒懼怕過什麼,父親是位軍人,他告訴我,上戰場最忌諱的就是害怕。不畏懼,這場仗你就贏了百分之五十。」這一精神在葉鶯的職業生涯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打動葉鶯 選擇柯達

「為了心目中最美的一刻,我曾背着相機,隻身來到美國印第安人居住的山洞中,一等就是一夜。可惜我的道行不夠,沒能抓住紅日噴薄而出、與圓形洞口重合的一刻。那時候,我沒有想到,自己會選擇柯達。」

「鶯,你過來吧。」柯達前總裁喬治·費舍爾的呼喚,打動了葉鶯,夏日的玫瑰開始綻放。

「柯達很性感,很有吸引力,這團火一直在我心中燃燒。柯達公司創始人喬治·伊士曼的故事吸引了我,他的英文名字是EastMan,『東方人』的意思。他雖出身貧寒,但這並不影響他對人生的追求。早在1927年,喬治作為旅行家來到上海,並在那組建了柯達銷售公司。Kodak是喬治自己發明的,他知道這個詞在好幾種語言中發音相同,而且這個名字寄託着對母親的思念,他母親的名字是以『K』起頭的,Kodak第一個字母和最後一個字母都是『K』。

「柯達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故事,需要把這個故事說出來讓大家知道。柯達不僅是一個品牌、一個產品,而且是一種文化,這個文化跟隨着人生道路的每一天,跟隨着每一天生活里的每一個精彩的時刻。我選擇了柯達,講述着柯達美麗的故事,聽故事的人感動着,與我一起走到柯達的今天。」

葉鶯喜歡追求新的挑戰,事業的三級跳沒有終結。她稱,「柯達不是我夏日裡最後一朵玫瑰。」

聲名鵲起 上演98協議

葉鶯一進入柯達就上演了一場「98協議」的精彩好戲,因此,聲名大噪。

1997年元旦,葉鶯加盟柯達。當時中國的感光業,正值水深火熱之中。中國感光行業支柱企業遼陽遼源、保定樂凱、汕頭公元等7家企業陷入崩潰邊緣,負債和虧損累計近百億元。如果有人收購,再好不過。但利益如何分配,柯達與中方企業談判陷入僵局,一談就是3年多,直到葉鶯出現在談判桌前。一年後,「98協議」浮出水面。

有分析稱,「98協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公關定乾坤」,而公關的成功,則在於柯達找到了深諳中國政經精髓和西方需要的葉鶯,而葉鶯在「98協議」中起到了關鍵性的橋樑作用。

協議確定了「除樂凱之外的國內6家感光企業的命運:廈門福達、汕頭公元、無錫阿爾梅與柯達合資,上海、天津、遼陽3家企業在合資公司3年基建期內不與其他任何外商合資,柯達為此向中方支付資產轉讓和經濟補償費3.75億美元。」之後,柯達成功獲准在華投資12億美元建立感光材料生產基地,將老對手富士關在中國大門之外整整3年,讓柯達盡享壟斷之利。

「柯達和中國企業的合作不是結婚,因為結婚後會離婚。我們是結義,是為了共同目標和價值觀而結拜成的兄弟姐妹。」葉鶯在柯達中國如魚得水,之後又完成了與樂凱的合作。

這時,摧垮柯達膠捲王國的風暴正悄悄從歐美向中國刮來。

如果說,2003年以前,柯達對葉鶯來講是艷麗玫瑰與浪漫激情,現在的柯達對葉鶯來講就是狂風暴雨和黎明前的黑暗,葉鶯無可避免地被卷進「數碼風暴」之中。

61歲的華麗轉身

2009年5月4日,曾被譽為「柯達女神」的葉鶯揮別了她供職12年之久的柯達公司,正式出任美國納爾科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主席。葉鶯的加盟,無疑給納爾科帶來了比做廣告更大的效應。就在採訪地嘉里中心酒店的空調冷卻系統便是納爾科的產品。在業界,納爾科全球知名,而在外界,它卻無人知曉。

曾經一手創立柯達「中國模式」的葉鶯,在12年之後選擇了離開。大約一年前,葉鶯開始思考「放棄」的問題。吸引她的是成立於1928年,並且已經植根中國市場30多年,從事水、能源及空氣處理的跨國企業納爾科公司。[2]

納爾科公司是去年金融風暴中股神巴菲特投資的4家公司之一,但其在中國市場的營業額只占全球營業額的4%。

成功邀請到葉鶯的納爾科全球主席方華德毫不掩飾自己對中國市場的野心,「邀請葉鶯出任副總裁的目標是讓公司在中國的業績5年內翻番,使中國成為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他表示,「希望有朝一日,中國能成為其全球第一大市場。」

能幫助納爾科公司在中國市場實現目標的,葉鶯可能是最合適的人選。

去年10月,納爾科在南京投資2500萬美元建成了在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同期,其在中國的研發中心也在蘇州高新(600736,股吧)技術開發區成立。談及目前納爾科的發展水平,葉鶯說:「現在不是探水溫的問題,而是探水深的問題。」

葉鶯表示,「某一天,中國將成為地球村里令人尊敬的負責任的領袖。我相信納爾科有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助一臂之力。這是我加入納爾科的原因。」

「我們面臨的最迫切、最突出的問題是,既要發展、要繁榮,滿足當代人改變命運、改善生活的需要,又要保護環境和節省資源,讓我們的後人有條件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這就是中國政府一直在為之努力的可持續發展之道。」葉鶯說。「我再次得到了命運的眷顧,與這樣一家企業相遇。」

葉鶯去過許多地方,除了繁華的都市,也有偏遠、落後、被人遺忘的地區。葉鶯親眼看見災害的殘酷及命運的無奈,但那裡的人們依然頑強努力地工作着,充滿希望地生活着。「這使我更加理解我最尊敬的鄧小平先生的話,'發展才是硬道理』。」

在葉鶯看來,改革開放3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面臨着一個新的轉型和跨越。如何承前啟後,使經濟繼續保持活力,持續發展,使企業創造更新的競爭優勢,邁上新台階、新舞台。特別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與維護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協調,最終構建天人合一的和諧社會。中國政府已經在深入探討用「綠色GDP」的核算體系來衡量經濟發展,在繼續推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把保護環境作為評價經濟活動得失的重要因素,從而追求經濟、社會、人文、環境的和諧。「這是一把全球通用的尺子,用來衡量一個國家健康的經濟發展及綜合的經濟實力。」

葉鶯認為,納爾科是一家既為股東和員工創造收益,也為客戶創造經濟利益,同時又為社會創造環境效益的企業,是全球同行業的頂尖企業。

人物評價

葉鶯獲得了由全國婦聯和東方衛視等主辦的「2009年度非凡女人」大獎,推薦人復旦大學教授、耶魯大學博士蔣昌建把她比喻為「高貴博愛之花」鬱金香,並在推薦詞中寫道:她的人生是一出精彩的大戲,女主角用一次次華麗的轉身,呼應着大時代的縱橫捭闔、歷史風雲;她的人生又是一段變化無常的夢,忽南忽北、忽東忽西、忽里忽外間,她穿越古今、勾連中西、遍嘗百味後卻又悵惘今夕何夕。她的人生還是一段不可捉摸的謎,她一次次達到人所羨慕的高峰,又一次次主動放棄。

視頻

程程訪問 2010:葉鶯 101204

參考資料

Category記者

  1. 葉鶯:柯達不是最後那朵玫瑰, 新浪科技, 2009-05-13
  2. 葉鶯:61歲的華麗轉身, 和訊商學院, 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