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封信(老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作品欣賞
亢德兄:
讀示甚感!在今日,得遠地故人書,誠大快事。可是在未讀之前,又每每感到不安——還欠着你的文債,已催過兩次了啊!這點不安,還決不是虛浮的只怕朋友挑眼生氣,而是有些說不出的什麼,在心的深處活動。算了吧,不便勉強去說那不大容易說出的一點什麼吧;反正你會想象出好些個事來,其中必含有請求原諒,心心相見,國事家事……而後,在原諒我之外,也許還得到一些妙微難言之感,而落幾點淚。
勉強形容心境,有時候是自討苦吃的;好吧,還是說些事實較為痛快。
從六月底,我就離開重慶,到西北繞了個不小的圈子;直到十二月中旬才回來。五個多月,沒有給您寫稿子,也沒有給任何朋友寫稿子。十年來,這是第一次腦子放假,完全作肉食動物的生活差不多半年!路上相當的辛苦,見了炕就想快睡,所以沒法寫作。加以,所見到的事雖是那麼多,但是走馬看花,並沒看清楚任何一件;假若寫出來,定是一筆胡塗賬,就不如不寫。因此,路上不能動筆,歸來不想動筆,都是真情實話。
生平能有幾次這樣的機會,一氣走兩萬里呢?這麼一想,可就自然而然的願作出點東西來,留個紀念。但是,怎麼寫呢?寫遊記,我不內行;我沒有達夫兄那樣的筆。寫故事,又並沒聽到什麼。寫報告,我最不注意數目字,而數目字又不是可以隨便畫的。寫戲劇,不會。於是,想來想去,我覺得還是寫一首長詩,比較有些偷手:什麼都可以容納,什麼又都可以「暫且不提」。好,我就決定要寫長詩。
可是,自從進了重慶,直到今天,我的長詩還沒有頭一個字。文協的會務,在我遠征的期間,都仗着留在會裡的友人們熱心支持;我回來了,理當和他們換換班。這就花去許多時間。事情雖未必作得出,更不要說作得好,可是多跑腿,總顯着合於有力出力的說法。此外,還須時時參加別的團體的會議;因文協是個民眾團體,團體也有團體的朋友啊。跑路開會都是費時間的事,而時間又是那麼鐵面無私,決不給任何人一點情面,多借出一塊幾來。
在這麼亂忙之中,還要寫文章,因為不寫就沒有飯吃。啊!我可以想象到,看到這裡,您必定笑了——這傢伙可說走了嘴!敢情他不是不寫,而是寫了不給「我」呀!對,有您這麼一想!不過,您還得聽我慢慢的說。
現在寫文章,簡直是「擠」,不是「寫」。戰時首都的刊物與報紙,自然比別處多一些,那麼要文章的地方也就多一些。這,其實也好辦;要文章在他,寫不寫在我;我本用不着生擠硬作。不過,我並沒有那個自由。要文章的既都是朋友,而且相距不遠,可以時時來索取。好,我只有硬擠亂湊,別無辦法。今天湊一千字一篇;明天湊一千五百字,又算一篇。寫着十分傷心,不寫又無法吃飯;我名之曰文章凌遲,死而後已!
您看,您是那麼遠,無從來坐索,怎能得到稿子呢?我並沒忘了您,也沒忘了應寫些象樣的東西,可是我長不出另一隻手來,可以多寫;也長不出另一個腦子,能夠既快且好,
您也許說,不會找個清靜地方藏起去嗎?不行,我不能藏起去。說真的,我心裡老這麼想:今日的文藝不應離開抗戰,今日的文藝工作者也不應圖清靜而離開社會。入山修道,我的文藝生活便脫了節。我的作品已被凌遲,不錯;可是,我究竟沒有閒着:寫鼓詞也好,寫舊劇也好,有人要我就寫,有用於抗戰我就寫。這樣,寫的不好是實情,我的心氣可因此而越來越起勁;我覺得我的一段鼓詞設若能鼓勵了一些人去拚命抗戰,就算盡了我的微薄的力量。假若我本來有成為莎士比亞的本事,而因為亂寫粗製,耽誤了一個中國的莎士比亞,我一點也不後悔傷心。是的,偉大作品的感動力強,收效必大,我知道。可是,在今日的抗戰軍民中,只略識之無,而想念書看報的正不知有多少萬;能注意到他們,也不算錯誤。再說,在後方大都市裡,書籍刊物的確是不少,但是前方的情形便大不相同一一大家簡直找不到東西念。因此,顧及質的提高,固然有理;可是顧及量的增加,也不算罪過。我不能自居為多產的作家,因為事忙體弱,並不能下筆萬言。我只求自己不偷懶,雖不能埋頭寫作,可是有工夫就寫一點,希望所寫的多少有點益處。
近來物價高漲,生活較前更為困難。不過,非到萬不得已時,我總不至於放棄作家生活,而去干別的營業。請您放心,我一定有那麼一天,給您寄點看得過去的東西;您應代為禱告:別生病,別改行!
向兄是在北碚教育部。何容兄則仍與我住在一處。匆匆,祝吉』
弟舍躬。十二,卅一。 [1]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北京人(正紅旗)。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趙子曰》、《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鬚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筆名來歷,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筆名。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後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並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2]
他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