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廈門大學生物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廈門大學生物系創立於1922年,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享譽海內外。

廈門大學生物系介紹

生物學也是廈門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生物系現有教師37人,其中教授16人(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1人),副教授13人。

生物系設有動物學、水生生物學國家重點學科、現代動植物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生物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亞熱帶濕地生態系統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寄生動物學研究室、福建省亞熱帶濕地生態學重點實驗室以及廈門大學濕地與生態工程研究中心,設有生物科學和生態學2個本科專業,動物學、植物學、生態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1]等5個博士和碩士招生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

寄生動物學:研究與人類健康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各類經濟動物(尤其是家畜、家禽、養殖的經濟魚類和貝類等)及經濟植物資源的重要寄生蟲病害問題、重要寄生蟲病害的防治、各重要寄生蟲病病原的生命規律(包括宏觀和微觀)及流行傳播規律,並為各病害的預防和治理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生態學:從事植物生理生態學、自然保護區建設、污染生態學和生態工程研究。對紅樹林濕地生態學尤其是紅樹林生態系統能流和物流、紅樹植物生理生態學、紅樹林生物多樣性、紅樹林生態恢復、紅樹植物系統演化、紅樹林與全球變化等以及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開展研究。

亞熱帶資源動物學:研究動物的遺傳育種、動物生理和生態毒理、鳥類生態以及比較基因組與進化生態學。

植物基因與基因技術:從事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植物優良基因的篩選克隆,植物轉基因技術研究。

建系歷史

生命科學學院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生物科學研究與教學機構之一。

前身為1922年創立的動物學科和植物學科;

1933年發展為生物學系;

1999年組成生命科學學院。

近百載砥礪前行,廈門大學生科人遵循「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勵精圖治,以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培養出包括伍獻文、曾呈奎、肖培根、唐崇惕、林鵬、陳宜瑜等院士,以及金德祥、方宗熙、張松蹤、莊紹華、黃厚哲、邱書院、陳宏溪、李少菁等眾多優秀科學家和教育家在內的畢業生1萬餘人,已成為我國生命科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學院有教職工188人,其中專任教師103人,工程、實驗等系列專業技術人員64人。教師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973計劃」、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

學院擁有擁有動物學、細胞生物學和水生生物學等3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2],動物學、水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5個福建省重點學科,建有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2017年,生物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併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2019年,生物科學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