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澗縣無量山鎮古德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南澗縣無量山鎮古德小學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規範+特色」為辦學方向,以「合格+特長」為育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創造適合師生髮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深入紮實地實施素質教育[1]。2011年中考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

校園諮詢

傳承民族體育文化,小編帶你解鎖無量山鎮古德小學的「打陀螺」活動,一起打出快樂

打陀螺早年流行於民間,是一種民俗娛樂健身的遊戲[2],陀螺為木製的圓錐形,上大下尖,玩耍時將尖頭着地,以繩繞螺身,然後旋轉放開鞭繩,使陀螺在地上旋轉。

南澗幾乎所有村鎮的居民都對打陀螺有着極高的熱情,每逢傳統節日,打陀螺、看比賽都是大家必不可少的活動。

這不,在南澗縣無量山鎮古德小學,打陀螺作為一項民俗體育遊戲得到了師生們的喜愛。為傳承民族體育文化,近日,古德小學邀請到南澗縣無量山鎮古德村委會打陀螺民間藝人對學生和教師們進行了現場展示和技術指導。

為了讓每位同學都能近距離接觸陀螺,大家圍成一個圈,何老師在中間為同學們講述了陀螺的來歷,講解陀螺比賽的規則,傳授陀螺的玩法,還親自向大家演示了打好陀螺的全步驟,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左手拿陀螺,右手拿鞭繩,左手的大拇指按住鞭繩頂端,按順時針方向把繩子繞在陀螺的中間……」教學老師進行打陀螺示範教學,通過「認識陀螺、學打陀螺、巧打陀螺」為主線,讓學生掌握繞、放、抽陀螺的技術及方法。

孩子們認真學習,認真揣摩,不但了解了陀螺的起源及發展歷史,還增進了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直觀、深入的了解,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最後,何老師作為裁判,挑選了幾位「幸運兒」一起訓練,舉辦了一場校內陀螺比賽,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

「我小的時候就和爸爸一起到村里去看陀螺比賽,一直很想試試,今天何叔叔教我打陀螺,我感覺很有意思,以後也要參加陀螺比賽!」四年級的自明倩同學說到。賽後,學校的教師們也饒有興趣的拿起陀螺,向何老師學習打陀螺的技巧,何老師也耐心的講解。

「今天的大課間又請到了我們古德村陀螺高手——何老師,他的講解很專業、很科學,學生也很感興趣,我一直想在體育課中設計陀螺教學的系統性課程,今天他的到來讓我受益匪淺。」學校的體育老師李老師說。

小小陀螺歷史悠久

古德小學所在的無量山鎮古德村委會的陀螺活動堪稱「南澗一絕」。一直以來,古德陀螺代表隊在大理州的比賽中獲獎無數,名揚大理,而且早在2010年1月,南澗縣文化體育局就在學校旁的空地設立了「南澗縣陀螺訓練基地——古德村文化體育活動中心」,自從建立了陀螺基地,陀螺在古德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家家戶戶的人們在茶餘飯後都會帶着自己的陀螺來基地里「切磋」一下,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進了鄰里感情,一舉兩得,營造了良好的非遺傳承氛圍。

就連在校門口開小賣部的夏老爺子都說:「我們村以前打陀螺都是逢年過節才聚在一起,就在路邊、曬穀場上打,現在大家都到陀螺基地里打,有了專業的場地,這裡天天都是抽繩子的聲音哩!」

打陀螺已經深深的紮根在古德村民的心裡,已然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打陀螺在村民之間建起了溝通的橋樑,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

古德小學陀螺興趣團隊

村里氛圍濃郁,熱情高漲,學校里的學生也不甘示弱,開始時有部分學生把家裡的陀螺帶到學校里玩耍,慢慢的玩的人越來越多,在學校里任教7年的熊燦老師看到這一景象,當即決定,要在學校里組織一個以學生為主的陀螺團隊。

2015年,熊老師通過平時的觀察、測試,挑選出15名同學組建了古德小學的第一屆陀螺興趣社團,社團統一觀賽、統一訓練,經過1年時間的培訓,他們自編自演的參賽作品《陀螺》在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舉辦的雲南省民族傳統體育展示活動中榮獲三等獎,獎狀頒發的那天,學校里全體師生載歌載舞,共同慶祝。

在陀螺興趣團隊的帶領下,一批又一批的同學在校內接受專業的陀螺指導和訓練,雖然最早的一批隊員已經畢業,但是他們的小接班人正前赴後繼,接過他們手中的陀螺,像接力棒一樣,把古德小學的陀螺精神一棒一棒的堅毅傳承。

「陀螺項目不僅對力量和協調性要求高,拋投的感覺也非常重要,需要進行全面、系統、長期的訓練。但是陀螺感覺很好玩,我非常喜歡這個項目。」古德小學陀螺興趣團隊三年級的隊員熊文巧一邊擦汗一邊說。

在旁人看來無聊又辛苦的放陀、打陀,在她的眼裡,既有趣又充滿挑戰,即使在高溫天氣里,每天在室外訓練也不覺得累。

隨着「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政策的推行落實,現在,古德小學的大課間活動愈加豐富多彩,但總是少不了陀螺的身影,熊老師還時不時的會邀村中高手到學校一起參加陀螺活動。

「陀螺靠着微小的立足點,撐起飛速旋轉的身體,還要承受着強力的鞭策,卻不屈不撓,永不停息。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要告訴孩子們的。」熊老師語重心長的說。

陀螺傳承經久不衰

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設計與實施一直是學校所有老師都在努力的方向,孩子們通過對陀螺的起源及發展歷史的學習,直觀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變遷歷程,也對現行的陀螺規則、玩法有了很好地掌握。為了讓更多學生參與並喜愛陀螺運動,村裡的陀螺基地也與學校規劃相協調,對師生開放,陀螺這一傳統非遺文化項目在年輕的校園裡散發出了往日光彩與活力。

「陀螺這項活動在古德小學開展的很早,之前就有組織過學生打陀螺的活動,在興趣團隊的帶領下,我們的陀螺項目大課間活動也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很喜歡這個傳統運動。」學校祖校長表示。能在農村校點中培養一批傳統體育項目的愛好者,既有利於傳統體育的發展,也有利於民族體育非遺文化活動的傳承。

打陀螺,是古德的文化符號,也是古德小學「陀螺精神」的起源。古德小學將以此為契機,依託校園陣地,積極開展好民族體育推廣與傳承活動,不斷促進師生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從活動中充分了解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民族觀,將民族團結根植於心,從心底真正熱愛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的祖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