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科由早年留學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老一輩心理學家阮鏡清(1905-1993)教授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期,之後在他的帶領下湧現出了肖前瑛、沈家鮮、許尚俠等一批優秀的心理學家,在教育心理、發展心理、實驗心理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在國內外心理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歷史沿革

1981年獲批心理學專業碩士點,1982年招收第一屆碩士研究生。198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原教育系設置了心理學專業,開始招收第一屆心理學專業本科生。1984年教育心理學獲批博士學位授予權,開始招收第一屆博士研究生[1]

1985年12月經原廣東省高教局批准成立心理學系。1999年12月心理學系與學校原教育學系、教育科學研究所等合併組建了教育科學學院,下轄與心理學科相關的二級機構包括心理系、應用心理系、人力資源研究所和心理應用研究中心。2012年7月心理學科重新組建,成立了心理學院。現心理學院包括心理學系、應用心理學系、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測評系、心理應用研究中心等二級機構。

一路走來,風雨兼程。從老一輩心理學家的開山鋪路到最近30年的闊步前行,我校心理學科的學科與專業建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

1986年教育心理學首批獲批廣東省重點學科,1997年通過國家立項成為華南師範大學「211工程[2]」3個第一層次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1999年被確定為廣東省15個第一層次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並獲批設立首批廣東省特聘教授崗位。2001年獲批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華南師範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獲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省部共建),2002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獲批國家重點學科,2003年心理學獲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3年心理學本科專業被評為廣東省第一批名牌專業,2006年心理學科獲批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008年獲批「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2009年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實驗中心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全國心理學界第一個),2010年心理健康與認知科學實驗室獲批「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012年心理學一級學科獲批廣東省第一層次建設攀峰重點學科,2014年獲批「廣東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與提升協同創新中心」,2015年「心理與行為科學學科群」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2010年受廣東省政府委託設立「廣東省突發事件心理援助應急技術研究中心」,2011年受廣州市政府委託設立「幸福廣州心理服務與輔導基地」,2015年教育部在我院設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和「廣東省心理學會」也均掛靠於我校心理學院。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在2009年、2012年連續兩屆均排全國第三名,在2012年全國「211工程」三期建設驗收中,心理學科「學習與人的素質發展」在全國人文社科大類100多個項目排名前四名(3.36%),在2017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我校心理學科與北師大心理學科、北京大學心理學科並列被評為A+,2017年、2018年心理學科在上海軟科學科排名中均位居第二。

回顧過去,碩果纍纍,我們倍感自豪!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我們砥礪奮進!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深化改革、服務需求、開放合作中加快內涵式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心理學科、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奮鬥!

師資隊伍

共有教職工83人,專任教師59人。教授33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導師28人,碩士生導師57人。博士學位獲得者55人,在國外、境外(香港)獲得博士學位或有一年以上留學經歷者47人。

現有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社科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青年長江學者2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5人,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獲得者3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4人,廣東省「珠江學者」與「青年珠江學者」共11人,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1人,獲批國家重要海外人才引進計劃的青年項目1人。2018年心理學科教師團隊獲批國家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019年,心理學院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稱號,同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現已形成由國內着名學者領頭、知名學者為中堅力量、在學術界嶄露頭角的年輕學者為後備軍的梯隊式結構,擁有一支實力雄厚、梯隊整齊、具有高度協作精神、生機勃發的學科隊伍。

學院學科帶頭人莫雷教授,歷任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心理學科召集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華南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等。獲第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1990年)(由中組部、人事部、中國科協聯合組織),2007年被評為全國教學名師,2011年獲得廣東省首批「優秀社會科學家」稱號,2018年獲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

莫雷教授主持完成和在研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多項,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委託項目20餘項。出版學術着作四十多部,發表學術論文近三百篇,2010、2011年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連續發表系列論文3篇(其中兩篇第一作者),科研成果獲全國和省部級一等獎等15項。已培養博士60餘名,碩士百餘名,所培養的博士王穗苹、王瑞明分別獲2002年、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第一層次學術梯隊中,劉鳴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前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李紅教授、鄭雪教授、張敏強教授、溫忠麟教授等都是國內有影響的心理學家,他們都擔任了中國心理學會理事或下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

第二梯隊的成員中,鄭希付教授、王穗苹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優博)、張衛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何先友教授(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范方教授(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黃瑞旺教授、陳俊教授、劉志雅教授、王玲教授、劉學蘭教授、王才康教授、田麗麗教授等,均有比較突出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第三梯隊中,陳騏教授(「青年長江學者」,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優博)、孟明教授(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王瑞明教授(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全國優博)、丁玉瓏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王凌教授、陳琦教授(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梅磊磊教授(全國優博)、秦鵬民教授(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馬寧教授、張喜淋教授、陳娟教授、曲琛教授、陸愛桃教授等青年教師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科學研究

當前學院和學科的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向:學習認知過程與智力創新能力培養研究,心理健康維護與國民心理素質提升研究,腦認知與情緒障礙發生機制及干預研究,認知與健康素質互聯網測評大數據研究。

學院一貫以科學研究為「立身之本」,注重交叉融合與協同創新,近年來無論是科研項目、學術論着,還是科研獲獎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有快速和可持續的發展。

科研項目

年的五年裡,獲批省部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158項 ,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本43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6 項(含1項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省部級項目138 項;橫向或委託項目43項(其中橫向項目29項)。獲批研究經費共計5700 余萬元。2018年又新獲批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項目2項。

科研成果

年間出版學術着作51部(第一單位),以第一單位在CS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59篇,其中《心理學報》82篇,曾在《心理學報》發表論文數量多年位居全國高校第一。在SCI、SSCI期刊發表論文372篇(第一單位), 其中在《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rebral Cortex》等高影響因子的國際一流學術刊物上發表一系列論文。

年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rebral Cortex、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等發表的10篇代表性論文,平均影響因子9.96。

莫雷教授2010、2011年連續兩年以第一作者在PNAS發表系列論文,溫忠麟教授的論文他引頻次連續三年在全國心理學類期刊論文中排名第一。

科研獲獎

在2013-2017年間,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2項,其中包括第六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2015年,該屆唯一的心理學一等獎)、二等獎1項(2015年),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2016)。自2005年廣東省設立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以來連續每次都獲得該獎項一等獎(2005:莫雷;2007:溫忠麟;2009:張積家;2011:王穗苹;2013:范方;2015:莫雷,陳琦;2017:溫忠麟,攸佳寧)。

人才培養

本學院和學科一貫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堅持通過立足國際前沿、立足國家與地方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展科學研究與應用研究,培養高質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現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1個。

培養規模

在本科教學層面,每年招收心理學專業基地班、心理學專業心理輔導與諮詢方向、應用心理學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與人才測評方向等本科生120人。

研究生層面,每年招收全日制碩博士研究生200人左右,在職兼讀研究生200人左右。其中,從1994年至今每年在澳門招收在職兼讀研究生40-60人,2009年起至今每年在台灣招收在職兼讀碩博士研究生20-30人。為進一步更好地服務社會、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分別與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南方人才市場建成了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培養成效

繼2002年王穗苹的學位論文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後,2011年王瑞明的學位論文再次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研究生在學期間每年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發表的論文30篇左右,在《心理學報》發表的論文20篇左右,在CSSCI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2010屆博士生朱祖德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認知神經科學權威刊物《NeuroImage》(影響因子6.817)上發表論文。2011屆博士生徐貴平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刊物《PNAS》(影響因子10.591)上發表論文。2012屆博士生李董平以第二作者在Psychological Bulletin(影響因子14.457)以華師為唯一作者單位發表論文,這是國內學者首次以主要學者在這個刊物上發表論文。2015屆博士畢業生黃賽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IF:7.869)發表論文,馮剛毅第一作者在Cerebral Cortex(IF:8.665)發表論文。

本學科培養出了莫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原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劉鳴(原華南師範大學校長)、陳中永(原內蒙古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陳哲(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人類發展系系主任)、陳靜(漢城奧運會女子乒乓球單打冠軍,奧運史上第一個乒乓球女單冠軍)、陳綠平(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劉江南(原廣州市體育局局長、原恆大集團副總裁、原恆大皇馬足球學校執行校長)、李雅林(省委副秘書長、省信訪局局長)、范中傑(肇慶市市長)、林日團(珠海市教育局局長)等傑出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