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十堰市博物館位於十堰市北京北路91號,毗鄰柳林小學,市財政局、土地局、體育中心、美術館、市政府接待中心。博物館建設投資9000餘萬元,占地面積35畝,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分為陳列展覽區、綜合服務區兩大部分。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的博物館,隸屬於十堰市文化體育局的副縣級二級單位。2007年,十堰市博物館新館全面建成,十堰市博物館正式遷址北京北路91號新館,加掛「湖北南水北調博物館」牌子,並對外開放。
發展歷史
1978年,成立鄖陽地區博物館,地處十堰市柳林溝黃花寨。
1988年,籌建鄖陽地區博物館綜合樓。
1989年,與十堰市群眾藝術館合署辦公,十堰市文物[1]管理處成立。
1993年,鄖陽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
1994年,鄖陽地區博物館綜合樓建成交付使用。
1995年,首次申請十堰博物館基建立項。鄖陽地區博物館與十堰市文物管理處合併,更名為十堰市博物館。 1996年,十堰市九五規劃,準備籌建十堰博物館。
2003年,市博物館建設寫入十堰市《政府工作報告》,並納入「十五」計劃;
2005年,確定十堰市博物館新館地址為北京北路黃花寨,主體樓正式開工。
2006年,十堰市博物館提升為副縣級事業單位。
2007年,十堰市博物館新館全面建成,十堰市博物館正式遷址北京北路91號新館,加掛「湖北南水北調博物館」牌子,並對外開放。
建築布局
十堰市博物館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院設計,為地上3層建築。分為陳列展覽區、綜合服務區兩大部分。展廳面積4000多平方米,總高3層計24米,包括展廳、文物庫房、研究室、報告廳等設施。
場館特色
十堰市博物館外觀的設計指導思想是在現代、新穎的前提下融入了十堰市特有的文化元素,以人的抽象眼睛作為構圖,以象徵人類的探索和發現。建築以實為主,使用石材外牆,以體現博物館特有的厚重與深沉;人行通道與休息部分配以新穎的大面積玻璃幕牆,虛實的強烈對比,象徵着武當山道教文化中的太極圖案;北側最大的陳列室弧形略微傾斜的牆屋面,發散狀的紋理象徵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外形元素;面臨北京路一面的歷史長廊,頭部飄逸,象徵着一條飛騰的巨龍和蒸蒸日上的未來。
館藏文物
該館藏有一級文物958件。據統計,十堰共有各類文物點2063處,其中國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准國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9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7處。十堰地區的館藏文物達5571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58件;二級、三級文物分別為359件和5012件。
銅佛像
這批流失外地、險被熔煉的6尊武當山銅像,均系銅鑄鎏金,分別是:3尊真武坐像、1尊靈官像、1尊周公站像、1尊桃花站像。
玉柄鐵劍
出土於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北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春秋殉人墓地——鄖縣喬家院墓群。
越野車
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一輛軍用越野車——EQ240。
展出內容
《走入恐龍時代》 以十堰地區出土的恐龍、恐龍蛋化石為依託,向觀眾傳播關於恐龍的科學知識,如恐龍的生存環境、恐龍的繁衍、恐龍的種類、恐龍的習性和恐龍的滅亡之謎。十堰恐龍蛋化石數量大、種類多,埋藏淺,在國內外罕見。十堰發現的「龍蛋共存」現象對研究恐龍的生存及其滅絕等有重要的價值。
《遠古人類家園》 以十堰出土的古人類化石、伴生動物化石及石製品為依託,向觀眾普及人類起源、進化和文明發展的知識。十堰發現了許多處不同階段的古人類化石遺址,分布廣、數量大、時間跨度,對中國現代人由中國古代猿人進化而來的觀點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證據,同時對中國現代人源於非洲的「非洲起源說」提出反證,也對探索全人類的進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據。
《仙山瓊閣武當山》 介紹武當山的歷史沿革、建築文化,從獨特的角度展示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特性:以天柱峰為方向,從丹江口到天柱峰沿神道按「人間」、「仙山」、「天國」三大空間延展,具體指從均州(今丹江口市)至玄岳門為「人間」,從玄岳門到南岩為「仙山」,從南岩至天柱峰為「天國」。將人、地、天融合為一個和諧的整體「道」。
《十堰與水》介紹十堰水資源,古代的水利工程,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十堰市丹江口水庫引水等。
視頻
十堰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文物?文物價值如何界定? ,搜狐,2018-08-24
- ↑ 每日科普 | 博物館知識,搜狐,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