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區大華山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京市平谷區大華山中學(大華山中學)始建於1956年,是北部山區的一所農村普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31426平米,建築面積7400平米。學校確立「以師生髮展為本,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辦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環境育人,和諧共進」的管理思想,明確了「德智雙馨,身心兩健,弘揚個性,學創俱能」的育人目標。學校管理做到了民主化、個性化、精細化。
歷史沿革
學校領導機構由書記室、校長室及下屬教務處、德育處、團支部、總務處、校務辦公室、安保處、住宿辦、工會、婦聯組成。學校分為三個年級組,現有19個教學班,598名學生,其中住宿生 400餘 人。
師資隊伍
擁有一支具有高度獻身、愛生愛崗敬業、精通業務、廉潔自律的教師隊伍。教職工122人,其中專任教師 69 人,具有高級職稱的25人,中級職稱的66人,區級骨幹教師13人,校級骨幹教師20人。
德育建設
以養成教育[1]為基礎,以德育活動為載體,加強德育建設。成立學生會、班級值周組、校外安全小組,課內、外學習小組,讓學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評價中身心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以班主任生活指導課為主渠道,開展德育序列教育:初一重點為養成教育;初二重點為青春期教育;初三重點為理想教育;建立綜合動態的學生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每學期都進行「三好生、優秀班集體、關心集體標兵、紀律標兵、學習標兵、衛生標兵、禮儀之星、道德之星、體育之星」評選活動;經常組織開展禮儀知識競賽、朗讀比賽、拔河比賽、唱響國歌歌詠比賽等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教育活動;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充分挖掘學科中的德育資源,加強德育滲透。
教學科研
學校以學習「洋思」課堂教學經驗為突破口,以學習「杜郞口」精神為動力,結合學校課堂教學實際,努力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以指導自學、合作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式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五種教學方式,營造自主、實踐、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形成了 「 誘思導入、課標展示、誘思導學、總結提升、課標檢測、作業反饋」的教學模式。
校園文化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凸顯環境的育人功能。學校大門兩側,是嵌入牆內的「制度文化」和「名師風采」,自然把人帶進一種育人氛圍;甬路兩旁、教室前,是園林式的綠化帶,園中樹木花草參差錯落,三季有花,四季長青;教師辦公室前,整齊的龍爪槐,高大的柿子樹,樹影婆娑,果實纍纍;教室、辦公室正對甬路的外牆側壁,是書寫校歌、勵志名言的巨幅宣傳版,與路旁反映校園動態的兩大立式櫥窗相輝映;甬路盡頭、與操場正對,是主體為紅色、寓意為「四心」(愛心、熱心、誠心、信心)和「騰飛」的巨型雕塑;教室內,懸掛着統一規格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2]、《中學生十個文明形象》和四位(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領袖像及他們的勸學箴言。
視頻
北京市平谷區大華山中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淺談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品略圖書館,2018-09-16
- ↑ 日常生活行為規範,道客巴巴,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