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曉波廣場事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曉波廣場事件
圖片來自ltn

劉曉波廣場事件,是指2014年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議會議長蒙德爾森提案籲美國國會將將華盛頓國際路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館所在的3505號門前的一段以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來命名為「劉曉波廣場」(Liu Xiaobo Plaza)的一個事件。劉曉波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羈押的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直到2017年過世前仍受政府的監禁。若改名成功,中國駐美使館地址會變為劉曉波廣場1號。此舉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不滿,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 稱「此爲挑釁行爲」。2016年2月16日,歐巴馬政府表示將否決該項議案,改名一事不了了之。

經過

2014年5月底,13名13名美國兩黨議員名單是:Rep. Frank Wolf,Nancy Pelosi,Del. Eleanor Holmes,Reps. Elijah Cummings,Christopher Smith,Gerald E. Connolly, Ileana Ros-Lehtinen, James McGovern,Chris Van Hollen,Kerry Bentivolio , Randy Hultgren,Patrick Murphy,Robert Pittenger。美國兩黨議員致函華盛頓市政府建議街道改名。後來議員們發現這塊地屬於聯邦政府,於是由撥款委員會成員弗蘭克·沃爾夫眾議員在《2015年國務院與對外援助撥款法案》中提出了修正案,提議美國國務卿將這個街區改名為劉曉波廣場。

6月18日,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議會議長Phil Mendelson|蒙德爾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事先警告的前提下,提案呼籲美國國會將華盛頓國際路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館所在的西北區國際廣場3505號改名爲劉曉波廣場。雖然特區法律規定以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需要滿足該人物逝世2周年的要求,但蒙德爾森在5月30日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指出議會有權破例。

6月24日,美國聯邦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在投票中通過將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所在的西北區國際廣場3505號更名為「劉曉波廣場」,如果再經過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中國大使館的新地址將會是「劉曉波廣場1號」。以及批准2015年預算修正案,該修正案為美國國務院更改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前的街道名稱撥款。

擔任美國國會Tom Lantos Human Rights Commission|湯姆·蘭托斯人權委員會共同主席的美國眾議院議員弗蘭克·沃爾夫是推動命名劉曉波廣場的議員之一,並得到美國國會多黨派議員以及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的支持。

2016年2月12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由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泰德·克魯茲提出的將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門前地址命名為劉曉波廣場的提案,該提案將提交美國總統奧巴馬批准。不過白宮發言人表示,奧巴馬的幕僚們已經建議奧巴馬不要批准這項決議案。2月16日,歐巴馬政府表示,將否決該項議案。

意義

提議者表示以劉曉波命名這個街區有重要象徵意義:「那些在使館工作的中國官員每天開車上下班經過這裡都會路過這條街。它告訴中國和全世界的人權鬥士們有人支持他們的言論自由。」弗蘭克·沃爾夫說:「這樣一來每一封到使館的郵件都會帶着劉曉波的名字」。沃爾夫辦公室在2014年5月29日的新聞發布中稱:

通過用劉曉波的名字來命名中國大使館前的那條街,我們將會發出一個明確且強有力的信息:美國對其在全球維護人權的承諾,不會掉以輕心,將繼續堅持不懈。隨着天安門事件的紀念日即將到來,採取這一行動正合時機。這個小小的努力毫無疑問將給中國人民帶來希望,他們繼續渴求基本人權和代議民主制,同時也會提醒他們的統治者:你們實際上是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

各方反應

  • PRC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於2014年5月30日稱該行爲乃挑釁行爲,並稱劉曉波是一個觸犯中國法律的人,他已被中國司法機關定罪,美國的一些國會議員這麼做,是對中國法律的蔑視和藐視以及不尊重。2014年6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這是美國的一場政治鬧劇。她表示這是一些人在利用所謂的人權和劉曉波進行的毫無意義的做法。被軟禁在家中的劉曉波之妻劉霞得知消息後表現出愉悅之情。2016年2月16日,洪磊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有關議案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堅決反對,並表示若該案通過成法後,將造成嚴重後果。

相關評論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主席傑拉德表示:「自由、民主、人權之鬥爭仰賴於劉曉波這樣的人士,我們願意跟他們站在一起。」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夏明博士表示:「當美國發表有關中國的人權報告時,中國也針鋒相對發表美國人權報告;所不同的是,美國的中國人權報告被中國政府封殺,不允許中國老百姓閱讀,而中國的美國人權報告在美國可以發表,美國政府不管不問,美國百姓可以自由閱讀;同樣,美國今天要命名劉曉波路,中國不妨也將美國駐華使館在北京坐落的街道拿某位批評美國政府的人士命名。」在中國,一些網民建議中國採取同樣的做法,將中國的相關路名改為「虐囚街」、「斯諾登街」、「本拉登路」,甚至還有「萊溫斯基路」等;不過有未具名的網民也指出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進入高潮期間,紅衛兵的確曾把蘇聯駐北京大使館外的街道改名為「反修路」。

AHR組織的執行董事大衛·凱斯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此舉)將提高中國監禁包括劉曉波在內的異見人士和民主人士的代價……這是象徵性的,這個舉動很小,但如果我們能提醒中國有關暴政的代價,並給在押的異見人士帶去希望,就能給中共當局施加壓力,迫使中國釋放政治犯並對外開放。」

中國民運人士方政說:「儘管中國政府不讓人們知道劉曉波這個名字,但中國大使館前的路命名為『劉曉波路』,不僅中國,全世界的人都會進一步了解劉曉波,通過了解劉曉波進一步了解中國的人權狀況,這個意義太重大了。」 他還表示:「大家感覺到中共政權的囂張和肆無忌憚,是對整個文明世界的威脅。這也給中國政府提個醒,不能任由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癌細胞一樣惡性膨脹擴散,它會侵害人類文明的普世價值體系,給全人類帶來災難。」

鳳凰衛視評論員阮次山在《新聞今日談》節目中表示:「他是個鬧劇,不過我們要先了解他為什麼是鬧劇?提出這個案的幾個眾議員,像美國有名的自由派的眾議員沃夫,他提出來的根據是什麼?……本來他們還不知道中國大使館前面這條路,西南街605號是誰的產權。如果是美國華盛頓DC,就是華盛頓特區政府的產權,你這國會通過了也白通過,我不理你,美國地方政府的權利很大的,可是後來沃夫他們查了,他們本來在5月寫了一封信給特區的市長,說我們建議把這條路改名叫什麼,特區市長沒理他。」

後續

2020年5月,美國數位國會議員提出一項議案,要求將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外的街道改名為「李文亮廣場」,紀念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吹哨人」之一李文亮醫生。5月30日,李文亮遺孀付雪潔表示反對此議案,聲明中稱:「李文亮是一名共產黨員,深愛他的祖國。他若有知,一定不會允許有人借他的名義來傷害他的祖國」。

起因

Tom Lantos Human Rights Commission|湯姆·蘭托斯人權委員會提議將中國駐美大使館所在地的地址改名的動因源自紐約Advancing Human Rights|AHR組織的執行董事大衛·凱斯於2013年11月發起的「異議者倍增」工程,該工程旨在與全球民主國家合作,將世界獨裁國家駐全球民主國家的大使館前的道路改名為被這些獨裁國家囚禁或者暗殺的異議人士之姓名。

2014年1月16日,前蘇聯政治犯納坦·夏蘭斯基在一場美國國會山聽證會上提及AHR組織的這項工程,他建議將世界上每個獨裁國家的大使館前的道路全部改名,這樣可以對這些肆意侵犯人權的獨裁國家施壓,讓這些國家有負罪感。納坦·夏蘭斯基曾因政治問題在蘇聯服刑9年,他表示: 當年蘇聯駐美國大使館的門前街道改名為安德烈·德薩哈羅夫廣場,所以人們每次給蘇聯大使館寫信時都不得不提及安德烈·德薩哈羅夫,為什麼不對伊朗大使館採取同樣的做法?對美國和世界其他自由國家的使館道路重新命名是讓世界關心和記住這些異議者最好的提醒,我們不能讓這些異議者消失。

弗蘭克·沃爾夫在這次聽證會上對納坦·夏蘭斯基的發言予以支持,會上被談及的政治犯或宗教犯涉及的國家有巴林中華人民共和國伊朗尼日利亞巴基斯坦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以及越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