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劇變滄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劇變滄桑(紀錄片)原圖鏈接來自 央視網 的圖片

劇變滄桑》簡介:12集系列紀錄片《劇變滄桑》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中國話劇百年歷史的機械梳理,而且是站在總體史前的高度來審視百年之下的話劇藝術,把話劇還原到生活中,還原到簡單的娛樂意識中,最終以圖在百年之後給面臨尷尬的話劇提供一絲歷史的反思。

分集劇情

話劇滄桑 劇變滄桑 第一集

第一集舞台西洋風這一時期,一些陸續出使歐美國家的中國官員,開始對西方戲劇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光緒朝戶部右侍郎戴鴻慈在《出使九國日記》中,對他所看到的西方戲劇曾有這樣的記載:西方戲劇的長處,在於燈光圖畫的點綴,樓台深邃,能迅速變換布景,並能展現天氣陰晴的細微變化,令觀眾身臨其境,疑非人間,嘆為觀止。這些出洋考察的官員,多為清政府洋務派的代表人物,1860年,奕�D、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組織發起了洋務運動,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開始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發展工業,而對於西方戲劇,則只是走馬觀花。

話劇滄桑 劇變滄桑 第二集

第二集跳板的力量上個世紀初,留學日本的中國青年李叔同在學習西洋繪畫的同時,接觸了從西方傳入日本的話劇,並組織了話劇團體「春柳社」。在此地上演一出名為《茶花女》的話劇,當時稱為新派劇,劇場門口的海報上顯眼地寫着:主演李息霜、曾孝谷。新派劇《茶花女》改編自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名著《茶花女》,講述的是法國巴黎一個名叫瑪格麗特的高級妓女和一個叫阿爾芒的男青年之間的愛情故事,因為世俗的偏見,這對有情人最終未能成為眷屬,瑪格麗特也因為肺病離開了人世。春柳社選取了《茶花女》的第三幕,用中文進行演出,從表演到舞台布景,完全不同於中國的傳統戲劇。

話劇滄桑 劇變滄桑 第三集

第三集喧譁與騷動1907年,民主革命已經開始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剛剛興起的新劇在此時也成為了傳播時事、鼓吹革命的手段。1907年11月,上海開始了陰冷而潮濕的冬季,上海南市方斜路浙紹會館的永錫堂里不時地傳出依稀的鑼鼓聲,新劇演員王鐘聲(1874~1911,名熙普,浙江上虞人,中國早期話劇創始人之一),正組織春陽社在這裡上演新劇《黑奴籲天錄》,這是該劇在國內的第一次演出。幾個月前,留日學生組織的春柳社在東京首次公演《黑奴籲天錄》。這個月其中的三天,永錫堂的門口和舞台邊,都貼滿紅底白字的廣告,廣告上"主演鐘聲先生"的字樣十分醒目,另外還有一個演員署名任文毅,他便是不久後新劇團體進化團的組織者任天知。

紀錄片流派

紀錄片一詞是英國約翰·格里爾遜最早稱呼出來的[1]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2]」,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別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表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表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3]

視頻

劇變滄桑 相關視頻

曾國藩的境界(上)
晚清名臣,李鴻章悲催的背鍋人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