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櫻花時(躍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初遇櫻花時》是中國當代作家躍發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初遇櫻花時
在滾滾紅塵中,所有的遇見,都是生命的一次絢麗綻放,而初遇卻是最美的一種遇見,因為最美,所以刻骨銘心。
與櫻花的初遇,就有這樣的感覺。
最先的櫻花,是在魯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里讀到的,於是這篇文字就成了我感知櫻花的開始。當然文字里的櫻花,總是隔了一些歲月,感覺起來像霧裡看花,若隱若現。每當讀到《藤野先生》這篇散文,我就會下意識地想到了櫻花。
無庸置疑,魯迅先生筆下的櫻花,似乎有些孤絕而曼妙,想仔細看都不可能,因為落墨是那麼少,少得有點吝嗇,一動筆就來那麼一句「上野的櫻花爛漫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似乎再沒有下文了,然而,不愧為一代文學巨匠,就是這麼簡短的一句話,像「緋紅的輕雲」一般的櫻花,竟有多少人為此心馳神往,浮想翩翩。
由此,我總在想,是不是櫻花的故鄉在日本,就顯得最絢麗?是不是因為瀕臨大海,那裡的櫻花就最清純?我又想,假如當時魯迅先生去拜訪他的老師時,上野的櫻花還沒開,或者已經開過了,他會寫到櫻花嗎?我想,他自然是不會寫的。正是因為他去的時候,上野的櫻花繁盛而爛漫,就連一向對於花草不怎麼感興趣的魯迅,心裡也盪起了脈脈深情。以至於多年後,在他北京的寓所里動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沒忘記把櫻花也帶上一筆。
我知道,我感知的是日本上野的櫻花,那麼,我們中國也有櫻花嗎?
當然有。
其實,我國的櫻花並不比日本少,櫻花的歷史也比日本悠久。從無數首吟詠櫻花的詩詞中,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也正是因為櫻花的美,美得飄逸,美得驚艷,竟有那麼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讚嘆,留下了許多傳世佳篇。
或許是因為從小在山裡長大,又與祁門毗鄰,所以在眾多詩人當中,還是比較喜歡我們古徽州詩人寫的櫻花詩。南宋詩人方岳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祁門人,字巨山,號秋崖,在皖南一帶,他的詩頗為有名。他曾寫過一首小詩,叫《入村》,裡面就寫到櫻花:「山深未必得春遲,處處山櫻花壓枝。桃李不言隨雨意,亦知終是有晴時。」雖然寫得簡短,只有四句,但每一句都寫得清新動人,又富於詩情畫意。
後來,為此總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兩縣相隔那麼近,在老家的山上他居然看見過櫻花,而我除了看過茶花桃花梨花……還從未見過山上有櫻花呢?不知道他是夢中的櫻花,還是哪位畫家的櫻花圖,竟也寫出這麼美的櫻花詩來?
當然,唐後主李煜算是一位詞方高手,他的櫻花詞寫得也是別具一格,一直深得人們的喜愛。他眼中的櫻花是一位含情脈脈的少女,其儀容柔美溫婉,所以他在《謝新恩》中是這麼寫櫻花的:「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雙鬟不整雲憔悴,淚沾紅抹胸。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詞中多有惆悵之意,但那股如櫻花一般氳氤美妙,卻是一般詞人無法寫出來的,這也正是李煜作為一名詞人的高明之處,所以其詩詞也總能牽人心思。
其實,我也知道,與櫻花的初遇,不管是在魯迅先生的文字里,還是在古詩詞中,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初遇,所以就不像遇見那樣深刻,總有一種縹渺如雲的感覺。
而真正的初遇,是在若干年後的一次南方旅遊,讓我真實地感受櫻花的驚世之美。
應當是二千年的三四月份吧,單位要組織大家去南方旅遊。本來我是不想去的,就在動身的前一天晚上,從廣播裡突然聽到有人在朗誦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那句熟悉的開頭「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不知怎的,似乎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讓我改變了主意。
我們是坐晚班飛機去的,因為是第一次坐飛機,又是下雨天,想往下看,什麼也看不到,只有一片無邊的黑暗,唯獨能看到的是雲層上面的天空,湛藍湛藍的,西邊的落日處蕩漾着一抹霞光,像極了魯迅先生筆下「緋紅的輕雲」一樣的櫻花。
飛機抵達深圳機場時,雨卻停了。
我這是第一次踏上深圳,心情自然有些激動,就想四處走走看看。好在安頓好住宿後,領隊就把我們集中起來,向我們宣布了一個消息,第一站是世界之窗。我不知道我們所去的正是我先前看到的那個尖塔的地方。我跟在大家的後面,越往前走,那尖塔就越近。
與此同時,我與櫻花的初遇,也越來越近了。
進了世界之窗,才感到裡面別有洞天,有意大利的風車,有法國的埃菲爾鐵塔……似乎把世界各地風物盛景都濃縮於此。很多同事都往古堡那邊去了,因為我不太喜歡熱鬧,便想一個人隨便走走。走了一會兒,前面突然隆起一面綿延起伏的山坡,那裡有彎曲的溝壑,有蓊鬱的樹林……還有許多上下翻飛的小鳥,清脆的鳴叫,劃破那邊的寂靜。
腳下的路,直通那邊的樹林。
我邊走邊看,突然間,從我身後傳來一陣叮叮鐺鐺的鈴聲,回頭一看,只見一輛中世紀的馬車,伴隨着急促的馬蹄聲,從我面前飛馳而過,順着旁邊的車道向遠處駛去。
感覺越往前走,就越安靜,我就越喜歡這樣的地方,因為靜,心也就輕鬆自在。
走過一段石子路,前面出現一片茂密的樹林,不知道樹林那邊是什麼樣子,就想穿過去看看。當我走出樹林的那一刻,視野突然開闊起來,只見不遠處的草地上莫名地湧起一大片雪白,像浪花,也像霓裳,白得驚心動魄,也白得清純豐盈。
或許是因了那雪白,讓我一下被眼前的一切所驚住了,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地看着,心想在世界上竟有這麼美的風景,於是,就想多看一看。這時一群小姑娘突然從身後走過來,見我一副如痴如醉的樣子,便格格格地笑着對於我說:「快去看,那便是櫻花。」
櫻花?我像看到老朋友一樣,急切地迎着那片雪白走過去,想近距離地看一看這神奇的櫻花。但走了幾步,我又猶豫起來,擔心自己的一個輕微動作,會驚落那雲一般的夢;想走近去,又因為自己被這絕美的櫻花牽念了那麼多年,怎麼能錯過這一世的繁華呢?
不知什麼時候,剛才那群女孩子已經走到那片櫻花林里,她們身上穿的衣裙,也是粉白雪白的那種,仿佛她們就是樹上那一朵朵美麗的櫻花。她們好像也是來看櫻花的,難怪連穿衣打扮都是那麼素淡幽雅。可能是櫻花的美感動了那群小姑娘,其中一個身材窈窕的女孩,竟在草地上又唱又跳起來。
哦,我美麗的櫻花。
初遇櫻花,竟是那麼美,美得不動聲色,又美得那麼有氣勢,仿佛滿世界都是櫻花在綻放,在飛舞,在涌動,在蕩漾……輕風微吹,花影飄動,樹下那些女孩子的頭上,衣上,甚至是臉上,都沾着像雪一樣的櫻花,那些紛紛落下的櫻花,像她們心中一縷縷縹緲無影的夢痕。
初遇之美,美就美在一個「初」字上,「初」即是一種陌生的開始,因為陌生,所以,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即便有瑕疵,也因為這初遇的到來而忽略,就像一場初戀,讓人感受到的是綿綿韻致。
初遇也是一種緣分,因而每個人都留住它。然而,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能有幾次這樣的初遇呢?又有多少次相遇是初遇的延續呢?有多少初遇在茫茫人海中悄然走失呢?又有多少次初遇是值得珍惜的呢?難怪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為此感慨萬端,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背畫扇。」
這是否也是對初遇的詮釋呢?[1]
作者簡介
時躍發,筆名山嶺野老,安徽省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