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雎不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雎不同》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四筆》卷一。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關雎》為《國風》首,毛氏列之於三百篇之前。《大序》云:「后妃之德也。」而《魯詩》云:「後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①,周康王后不然,故詩人嘆而傷之。」《後漢書·皇后紀序》:「康王晏朝②,《關雎》作諷③。」蓋用此也。顯宗永平八年詔云:「昔應門失守④,《關雎》刺世⑤。」注引《春秋說題辭》曰:「人主不正,應門失守,故歌《關雎》以感之。」宋均云:「應門,聽政之處也。言不以政事為務⑥,則有宣淫之心。《關雎》樂而不淫⑦,思得賢人與之共化,修應門之政者也。」薛氏《韓詩章句》曰:「詩人言雎鳩貞潔敬匹,以聲相求,隱蔽於無人之處。故人君退朝,入於私宮,后妃御見有度。應門擊柝⑧,鼓人上堂,退反燕處,體安志明。今時大人內傾於色,賢人見其萌,故詠《關雎》之說淑女正容儀以刺時。」三說不同如此。《黍離》之詩列於王國風之首,周大夫所作也,而《齊詩》以為衛宣公之子壽,閔其兄伋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之詩是也。此說尤為可議。

注釋

①後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后妃夫人雞鳴而起,佩戴玉器前往周康王住所。

②晏朝:因為好色所以很晚才上朝。

③諷:諷刺。

④應門失守:宮門失於守護。

⑤刺世:譏諷時政。

⑥務:要務。

⑦樂而不淫:有樂意而無邪淫。

⑧擊柝:擊打梆子

譯文

《關雎》為《國風》的首篇,毛氏將其列於三百篇之前。《大序》中稱是「后妃之德也」。然而《魯詩》中則說:「后妃夫人雞鳴而起,佩戴玉器前往周康王住所,康王后心懷不滿,因而詩人嘆息而傷感,就作了這篇詩文。」《後漢書·皇后紀序》中說:「周康王好色晚起,就作《關雎》以諷刺他。」大概是由於這個原因。顯宗永平八年的詔書中說:「過去宮門失於守護,曾有作《關雎》以譏時政。」注釋引用《春秋說題辭》說:「國家的君主不正,導致宮門守衛不嚴,所以詠作《關雎》以抒發感慨。」宋均說:「宮門之內,是處理國家政事的地方。這裡是說君主不精心處理政事,而有好色縱慾之心。《關雎》之作,有樂意而無邪淫,期望能有賢才輔佐君主共同實行教化,整治宮廷之政。」薛氏《韓詩章句》中說:「詩人說,雎鳩這種鳥貞潔而敬肅孤獨,往往以叫聲求偶,隱蔽在無人的地方。所以國家的君主退下朝堂之後,進入自己的居室,后妃與君主的會面有一定節制。宮門守衛打擊梆子,擊為號始上正堂,退堂後返回休息的地方,照章行事,順理成章,人人遵守,沒有人覺得不便。而當時人君大人內傾於女色,賢能的人得不到舉用,因而吟作詩詞《關雎》以淑女端正容貌儀舉之事來譏刺當時的做法。」以上三種說法竟然如此不同。《黍離》詩被列為王國風的首篇,為東周大夫官所作,而《齊詩》中認為,是衛宣公的兒子壽,傷感他的兄長伋被人陷害,乃作出表示憂思的詩句,這就是《黍離》詩。這種說法很值得商榷。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關雎不同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