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魏、東魏、北齊時期大臣、將領,北齊開國功臣,桑乾太守張烈之子。

  • 早年追隨爾朱榮,後轉入高歡麾下,參丞相軍事,補行台郎中,封壽張縣伯。遷行台右丞,轉府功曹參軍事,拜右光祿大夫。
  • 出使茹茹有功,歷中外、丞相二府從事中郎。隨高歡從征邙山、玉壁,以功封武安縣伯。
  • 解晉州城外士卒飢凍之困,得高歡稱讚。輔佐高歡二十餘載,傳通教令,甚得高歡信任賞識。
  • 高歡死後,張纂又盡心輔佐高澄高洋,歷官南道行台、瀛州刺史、太子少傅,先後與諸將率軍討伐侯景叛亂和平定東楚騷亂,斬殺梁將東方白額
  • 後授儀同三司,監築長城大使,領步騎數千鎮防北境。
  • 北齊文宣帝天保年間,張纂病逝於護軍將軍任上。

基本信息

姓名    張纂  
字號    字徽纂      
民族    漢族      
官職    南道行台、瀛州刺史、太子少傅、儀同三司、護軍將軍  
爵位    武安縣伯 
生卒    不詳     
出生地   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所處時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隨高歡從征邙山、玉壁,平定侯景和東楚騷亂,監築長城,鎮守北境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 張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張纂的父親張烈官至北魏的桑乾太守。張纂最初是跟隨爾朱榮,在爾朱榮麾下當官,後又擔任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的都督長史。後來張纂被爾朱兆任命出使高歡,而被高歡賞識。 [1]

效命高歡

  • 北魏中興元年(531年),高歡在山東舉事起兵反抗爾朱家。相州刺史劉誕占據鄴城抵抗高歡,當時張纂也在鄴城。高歡攻破鄴城後,提拔張纂擔任參丞相軍事。張纂擅長逢迎機變,他轉投高歡後,對高歡身邊的左右近臣逐漸親近交好,因此被補任行台郎中。高歡上表朝廷削減自己的食邑封國,以此來分授給文武將士,張纂依例獲封壽張縣伯。
  •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決裂,西遷關中。高歡統軍自晉陽南下抵達洛陽,臨行前任命趙郡公高琛為行台留守晉陽,任命張纂為行台右丞輔助高琛。之後張纂又轉任大丞相府功曹參軍事,拜為右光祿大夫。後來張纂又奉命出使茹茹,以遵奉命令符合上意,歷官中外、丞相二府從事中郎。 [2]

從征西魏

  • 東魏武定元年(543年),張纂隨高歡自黃河北岸渡河,據邙山為陣,迎戰宇文泰的西魏大軍。最終邙山之戰,東魏大獲全勝,俘獲了很多西魏俘虜,高歡派張纂將這些西魏俘虜全押送至京師鄴城,東魏孝靜帝以其隨征功勳賜五百匹絹布給他,進封武安縣伯。
  • 東魏武定四年(546年),張纂再次擔任高歡的行台右丞,跟從高歡征討玉壁。當時東魏軍隊準備返回山東,抵達晉州時,忽然下起了寒雨,士兵飢餓寒冷,有人因此凍死,但晉州刺史依照朝廷邊禁之令,不准城外的東魏將士進城。當時張纂身為別使遇見此事,立刻命令開城,分寄東魏軍隊到各民家供應伙食,於是原來在城外的東魏士兵都得以保全,高歡聽聞此事而讚許張纂。張纂輔佐高歡二十多年,傳布教令,極受高歡信任賞識。[3]

平定騷亂

  • 東魏武定五年(547年),高澄繼任大丞相,侯景在潁川作亂,招引西魏軍隊進攻東魏。高澄任命張纂為南道行台與諸將率軍討伐侯景,不久侯景兵敗南逃入梁。班師回朝後,張纂被拜為瀛州刺史,後被高澄任命為太子少傅。
  • 北齊天保四年(553年)十二月,南梁將領東方白額偷偷來到宿預,引誘邊民,殺害長吏,致使淮、泗騷動。天保五年(554年)二月,北齊文宣帝下詔讓張纂和平原王段韶、行台尚書辛術等人圍攻東楚,攻下廣陵、涇州數城,斬殺東方白額。[4]

築城鎮邊

  • 張纂在平定東方白額的騷亂後,又被拜為儀同三司,監築長城大使,領數千步騎鎮守北方邊境。回朝後,遷任護軍將軍,不久病逝於護軍將軍任上。[5]

人物評價

  • 李百藥:①張纂等並趨事霸朝,申其功用,皆有齊之良臣也。②纂、亮、耀、起,徐遠、紘、峻,奉日高升,凌風遠振。樹死拒關,終明信順。
  • 李延壽:張纂、張亮張曜王峻王紘等並事霸朝,申其力用,皆有齊之良臣也。

史書記載

  • 《北齊書·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七》 [6]
  • 《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 [7][13]

參考資料

  1. 《北齊書.張纂傳》:張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也。父烈,桑乾太守。纂初事爾朱榮,又為爾朱兆都督長史。為兆使於高祖,遂被顧識。
  2. 《北齊書.張纂傳》:魏孝武帝末,高祖赴洛,以趙郡公琛為行台,守晉陽,以纂為右丞。轉相府功曹參軍事,除右光祿大夫。使於茹茹,以銜命稱旨。歷中外、丞相二府從事中郎。
  3. 《北齊書.張纂傳》:纂事高祖二十餘歲,傳通教令,甚見親賞。
  4. 《北齊書.張纂傳》:後與平原王段孝先、行台尚書辛術等攻圍東楚,仍拔廣陵、涇州數城,斬賊帥東方白額。
  5. 《北齊書.張纂傳》:授儀同三司,監築長城大使,領步騎數千鎮防北境。還,遷護軍將軍,尋卒。
  6. 參見(唐)李百藥著《北齊書.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七.張纂》
  7. 參見(唐)李延壽著《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張纂》